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何杰  朱琦 《江苏高教》2003,(3):81-84
在研究生教育领域中 ,德国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美国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构成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体。本文对三种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师生关系以及管理四个方面 ,进行了内在联系和差异的比较研究 ,论析了现阶段研究生教育中所出现的多样化、弹性化以及多种模式的融合与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根据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对吉林省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较为客观的反映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以期向教育部门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越来越快,面对新形势的变化,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不断创新,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不断探索,本文针对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中的问题,以及对培养模式的新思考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国内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对热科院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研究生联合培养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以及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归纳比较,以期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智模式调节控制着个体的心智活动和行为实践,良好心智模式的培养是职业学院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本文对职业学院学生心智模式的现状、心智模式的结构以及培养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学院学生良好的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7.
自我国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以来,教师培养的核心逐渐从知识和知识传递型转变为全能和自主发展型。本文将对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目前教师培养存在的不足,并对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教师培养的专业需求以及学科教学的能力需求等各个方面出发,促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变革和优化。  相似文献   

9.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高等院校开设较早的一个专业,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人才的输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传统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新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以及措施方面入手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培养方式的正确与否,而实验是在校大学生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基于教学工作中的实验课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探索本科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模式,分别通过对"大课堂"模式、电子教程预习模式以及精准式培养模式特点的研究,分析各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对其优点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培养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实验能力的高效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孕于生态学的四个原则——有机性与内在关联原则、整体性原则、共生互动与自我生长原则和具体性原则,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研究生培养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生态、“社会需求模式”生态、“转型经济模式”生态、“大学建设模式”生态以及“大学精神模式”生态等构成的现实生态体系的综合考察,认为我国必须科学构建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尽快加强“中国特色”的创新性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2.
建立研究生导师培养能力的评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导师的培养能力如何,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对其培养能力,目前尚无评估机制,理应创建。笔者认为,研究生导师培养能力评估机制的主要内容应是,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其中应综合考察研究生培养的外在环境因素以及导师内在的德能才情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缺创新”现象比较普遍,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对燕山大学建设研究生综合实践平台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总结,并着重分析基于实践平台的阶段化、层次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为国内工程类研究生(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培养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内涵、影响因素出发,在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通过对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进一步分解、细化,得到了一套完整的培养指标体系,最后指出了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预警理论,通过监控和预警系统的简要介绍,呈现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和预警系统的运行流程及其组织保障。运用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和预警系统,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业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针对预警信号的状态,提出可行的方案,以便管理者正确引导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当前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构建多学科集成与交叉的培养环境与机制,培养未来能够解决综合性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与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比,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具有知识多元、问题导向、协同创新等特性,也具有非常迫切的驱动力。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其生成路径和一些重要特征。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选择合适的学位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奖助体系作为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在读研究生生活、引领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激励导向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具有重要关系。文章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奖助体系发展的七个阶段,分析新时期研究生奖助体系与人才培养的特点,揭示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研究生奖助体系与人才培养在价值理念、评价标准与培养策略、发展互动方面的有效衔接,提出未来中国研究生奖助体系与人才培养将向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发研究生发展潜力等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19.
日本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科研人才”为核心目标,特别是在博士课程阶段,主要采用以导师指导为中心的“研究室”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化解就业矛盾,自2005年始,日本文部省展开了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讨论,反对狭窄孤立的专业教育,强调广泛视野及各种通用能力的培养,关注体系化的研究生教育课程的构筑等成为本轮改革的新亮点。在文部省政策的指引下,一些大学尝试在研究生院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日本研究生教育由此开始了“通识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20.
构建多学科集成与交叉的培养环境与机制,培养未来能够解决综合性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对国内外有关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已有成果进行综述,在总结与分析现有成果的同时,指出了对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