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论教学价值的幸福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造幸福的人,是教学的重要目标,重要的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的幸福取向意味着教学关注、给予与实现学生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可以解释为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生理、心理和伦理都能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是这三者的统一体。因此,教学目的应追求学生的身体、心理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伦理需求;教学过程应是知识教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伦理发展相统一;教学关系应塑造"关心型"师生关系;教学评价应该体现"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周晓侠 《辅导员》2013,(22):28-28
<正>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须置疑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幸福感应是我们教育者的追求。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正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强大的动力,这样也就促进了班集体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构建幸福班集体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幸福班集体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幸福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幸福是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却可以延伸出不同答题者的不一样的生活心态。幸福,是一个温馨且阳光的名词,但同时它也是令天下人甘愿穷其一生去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究竟幸福是什么呢?又怎样可以得到呢?我想看了下面两个小故事后,你也许会有属于自己不同的领悟吧……故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论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既要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感受到幸福,亦要使人获得一种活得更好的能力。因而,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应超越知识而面对生活与意义,应超越设计而面对境遇与传统,应超越塑造而走向对话式生成,应超越实体而让师生在交往关系中共享幸福,应超越裁定而面向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到幸福。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一直是人们的追求。那么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这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6.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一种内在的幸福体验,是教师和学生都应极力追求的一种状态、一种境界。新课改精神下和谐课堂的构建,要关注学生的需要,确立融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落实新课改精神。以此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奠基。  相似文献   

8.
周大军 《考试周刊》2013,(59):175-176
<正>作为一名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德育课教师,我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德育课的育人功能究竟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体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本文着重从追求德育教学的现实价值——引领体验和追求德育教学的终极价值,以及和谐发展两方面探讨德育课教学的价值追求。一、追求德育课教学中的现实价值:引领体验学生品德的形成,不是靠一种教导,而是靠一种熏染,是  相似文献   

9.
《河北教育》2011,(11):45-45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所有目标中,幸福是至高无上的。虽然以前并不知道这一理论,幸运的是,从教伊始,我便把"追逐教育的幸福,创造教育的幸福,享受教育的幸福"作为目标,自己追求工作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也追求让学生收获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正是在这样的不懈追求中,实现着我作为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钱敏 《学子》2014,(11)
正幸福,多么美好而温馨的字眼,一直以来是人们所追求所向往的。让每个学生在物理课堂感到幸福,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时常在想"这堂课我幸福吗?""这堂课我的学生幸福吗?"这样想的结果却使我很尴尬:我们的课堂似乎不存在幸福的空间,我们的课堂似乎远离幸福的彼岸。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课堂呢?我想: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和谐、融洽的,机灵、开放、互动的,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又能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类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的。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的活动势必要关涉对学生幸福的生成。而功利主义价值观导致了教育的异化,以至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相背离,学生的幸福感也在逐渐缺失,幸福感源于对幸福的追求过程本身,只有教育过程幸福与教育结果幸福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思品课堂中,教师积极立足生本,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在指引学生参与和谐、民主、有实效的课堂活动中积极倾听学生的需求、认知、情感、思想等。其中教师倾听应是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幸福应是思品课堂追寻的有效教学的美好目标和重要价值取向。在倾听中构建幸福课堂,能让教师创造性地教,让思品课充盈着幸福的滋味;也能让我们的学生幸福地学,体验和共享了快乐、智慧、自信的课堂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李芳芳 《考试周刊》2012,(20):103-104
"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各方面追求一种平衡,是指课堂的师生关系、课堂的教学活动、课堂的评价积极、民主、可持续。和谐课堂是实施和谐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径。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中,和谐的课堂体现在师生和谐、教学和谐和教学评价和谐上。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人生信仰的永恒追求。从学生的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及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教育幸福的意蕴,进一步从师生间共同成长和教师价值在公众氛围下两个方面讨论教育幸福的实现路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主体的幸福,而且更应当关注教师主体的教育幸福,让教师在这一职业中感受更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带着这样的追求,学校将幸福和自主开放的课堂相结合,提出了"幸福教育下的自主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归宿是生活,生活的追求是美好与幸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的思政课,构建灵动、激情、和谐、诗意的幸福课堂是教师的不懈追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立足师生幸福力提升,从生活情境、深度参与、多元评价等维度,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效能感、归属感。  相似文献   

17.
我的理想:和谐阅读 中国从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作为语文教师,让学生幸福地生活在充满和谐、滋养性灵的母语环境中是我的追求。我认为,"和谐"的意蕴既体现在学生与教师平等而友好的互动关系里,还体现在每个人身心健康自由的生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世界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世界教科文组织也认为,"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可见,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基于此,我们在实现学校内涵发展、追求更高层次办学的进程中,提出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近年来,我们积极实践"幸福教育",营造幸福环境,探究幸福课堂,建设幸福课程,努力将学校办成充满亲情的家园、探索求知的学园、学生依恋的乐园,让学生在学校感受今天学习的幸福,积淀明天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幸福课堂是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追求课堂有效教学的必然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巡视课堂的方法建立和谐、合作、共享的师生关系,构建开放互动、自由学习的课堂氛围,促进幸福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人生信仰的永恒追求.从学生的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及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教育幸福的意蕴,进一步从师生间共同成长和教师价值在公众氛围下两个方面讨论教育幸福的实现路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主体的幸福,而且更应当关注教师主体的教育幸福,让教师在这一职业中感受更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