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课程统整是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艺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具有促进课程有机融合,达成艺术核心素养提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优化艺术教师课程执行力;合理调动课程系统要素,助推艺术课程系统高效运行几方面的价值定位。基于新课标新理念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需遵循“适应性专业知识”、艺术学科高阶思维和课程系统协同育人的逻辑。达成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有效统整、推进中小学艺术课程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明晰新课标理念,增强艺术课程统整意识;依据新课标课程整合取向,绘制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框架;协同教师发展,提升艺术教师课程统整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和艺术课程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片面理解艺术课程的价值和目标,违背基础艺术教育规律,导致艺术教育非艺术化和艺术教育专业化的倾向。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首先要全面认识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正确规定中小学艺术课程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戏曲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其自身文化内涵可以推动中小学文化建设。近年来,随着“戏曲进校园”的深入发展,在中小学艺术课上激发学生兴趣和推广地方戏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地方戏曲艺术融入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中小学艺术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摘好中小学的美育工作,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美术课程及其各项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我们称之为中小学的艺术教育。1990年以来的五年中,随着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国家教委颁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以来,我省认真贯彻执行了这一《规划》,进一步加强了中小学  相似文献   

5.
综合艺术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要使其成为中小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实体部分,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合格的新型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相对于传统的艺术专科教育,综合艺术教育是一种"成长教育"和"成人教育"。它要求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独特的艺术教育智能、多学科为基础的知识结构、多元兼容的审美价值观、发现与发展的教育眼光。新型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的培养,可以从大学教育、社会培训和中小学校本培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艺术课程对于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革命文化融入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助力艺术美育功能落地;能够丰富艺术课程教学实践,深化立德树人教育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革命文化审美与思政共融的问题、革命文化作为艺术课程教学资源与时俱进等问题。为了使革命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应加强艺术课程教材中革命文化内容建设、创新革命文化艺术教学形式,从而实现革命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7.
沙画是一种集绘画、音乐、表演、光影、文学、摄影于一体的多元化艺术形式,在新时代普及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大环境下,沙画艺术成为学校新美育的特色课程。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等纷纷引入沙画艺术课程。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美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沙画表演在长沙市中小学美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中小学沙画表演课程可持续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贫困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中小学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艺术课程资源相对匮乏.但这并意味着我国贫困农村中小学就缺乏艺术课程资源,只要我们具备认识艺术课程资源的慧眼,拓开思维,注意挖掘,教师、环境、活动等艺术课程资源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9.
肖鹏 《甘肃教育》2020,(5):139-139
随着中小学艺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及课程体系的基本确立,凸显了艺术教育的功能价值。但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工作中,依然对艺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存在种种认识误区,不利于艺术教育的正确开展和有效实施,影响艺术教育功能价值的实现。本文通过对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对艺术教育功能价值认识进行研究,并通过调查、研究、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方法提炼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功能价值,进而阐述中小学艺术教育功能价值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俄罗斯学生的家庭和中小学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艺术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家庭和中小学艺术教育对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有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小学艺术课程存在诸多“异化”现象,如课程目标功用化、课程内容空心化、课程实施虚无化等。为避免艺术课程异化,就必须让艺术课程观回归,即要让人们认识到艺术就是艺术,它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这种价值是其它任何课程不能僭越和取代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小学艺术课程应是“无用”的、“美”的、“体验”的课程。同时,为了实践这一回归后的艺术课程观,应采取以下对策:从“成人”的角度认识艺术课程;以“专业”的方式实施艺术课程;从“开放”的体系评价艺术课程。  相似文献   

12.
正中学艺术课程是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中三门基础型课程之一。从八年级到十二年级,艺术课程取代了原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融合多个艺术门类,构成具有"审美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体现综合性和人文性"特征的艺术综合课程。该课程自推出以来,历经十余年、多个阶段的实验与实践,目前已基本覆盖上海市所有初高中学校,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数据和经验,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在当前《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本轮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全新的课程门类——综合艺术,给中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带来了一股和煦的春风,给全国的中小学艺术教师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使我国的艺术教育与国际的距离缩短了许多年,我们  相似文献   

14.
在艺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艺术课程资源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我国实施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的工程中,开发和利用艺术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新课程实施、课程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以闽东区域内的若干个农村中小学作为研究个例,概括分析闽东农村地区艺术课程资源的现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闽东农村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试图为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特点,为达到提升教师实施艺术教育课程能力和促进其专业发展,对国内外艺术教育元素重组建构,从不同角度创生出多种艺术教师培训模式。体现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不断创生构建的灵活性、丰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芦苇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1):121-122,127
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功利的传统分科型艺术课程,其最大的弊端是使艺术教育中的情感和技艺、人文素养和艺术知识的分离,单纯追求某一艺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艺。分科型艺术课程已不适应当前艺术教育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扬弃与改革。  相似文献   

17.
试论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师资培训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艺术综合课教学的目的和特点,给我们的中小学艺术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上好艺术综合课对从师范院校的现有艺术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中小学教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只有果断加以改革,进一步加强师范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师范性特征,弱化对单一技能的过度强调,设计和开发出符合艺术教育特点和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师资培训课程,艺术课师资才能真正符合时代的需求,中小学艺术课才能开展得更加名副其实和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开发和实施美育课程是中小学推进美育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中小学美育课程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涵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精神和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内容上要包括文化艺术美、自然环境美、人文社会美、科学技术美等方面。为了有效提升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实施效能,需要搭建一体化的中小学美育课程框架,开发相互衔接的中小学美育教材,挖掘潜在的中小学美育课程资源,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美育意识与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出来。国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实验稿”)的制定、颁布与实施,就是一个鲜明的体现,表明我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把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走进艺术课程,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个以信息化时代为背景、立足于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深入改革与长远发展、适应未来社会高素质公民培养需要的新型课程,以它独具特色的课程性质、课程价值、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五彩缤纷和充满生命活力的艺术教育天地。  相似文献   

20.
艺术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新创设的综合性课程,从课程的内容所涵盖的学习领域、艺术门类之多且交织互渗的现象来看,提出并摆正艺术作为学科的位置,厘定其学科本体,不仅是诠释当前综合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谓“无本”、“杂乱”等偏颇之辞,而且是进一步深化艺术课程改革促进艺术课堂教学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