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现代教学》2008,(5):5-5
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能让学生边学边思考,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最终走出文本,把思维带到生活。但是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要防止和杜绝“伪问题”的出现。有的教师喜欢问“好不好啊”,“对不对啊”,学生则作“好”与“对”的回答。或者是这样的提问:“海燕怎么飞啊”,学生则回答“高傲地飞”;“远远的街灯怎么样啦”,“明了”。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也不能让学生学到什么。如果是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那么更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是通过设问使学生在心中产生疑惑.进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方式。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懵懂懂,那样问,学生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不断优化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教学轻负高效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有效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最简捷手段。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结果,教师的不断发问,使学生忙于作答,缺少思维与想象的空间,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往前“跑”,课堂提问失去应有的效果。提问是实现课堂交往的重要手段。同样是课堂提问,为什么有的提问形同虚设,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4.
所谓对话式教学,就是教师不断地询问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解释,使学生处于思维的应急状态并迅速地搜寻解题的策略。一些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对话教学的实质,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是对话式教学,教师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专门提问一些事实性的、记忆性的为问而问,为活跃而活跃,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开启心智,促进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起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那如何借助问题,引领学生叩开与文本对话之门呢?一、整体设问,紧扣核心问题新课改背景下,简约课堂倡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围绕  相似文献   

6.
陈金木 《新教师》2022,(1):41-42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学生、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而教师的提问是三者对话发起的源头.由于小学生思维还缺少独立性,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目前,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还存在着不少无效提问的现象,所提的问题没有什么思考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备...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又称之为问答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达到促进学生思考获得新知识的目的.在数学新课程改革倡导师生对话这一教学理念下,提问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时尚,它体现了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扭转与努力,可是从许多课例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听到的是不绝于耳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声音,许多课例都是师生间的问答,甚至整节课都是以问题为中心,有的教师上完一节课,统计下来竟有上百次提问.  相似文献   

8.
有句话叫“童言无忌”,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上有些学生提出一些“傻问题、怪想法”,弄得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甚至尴尬。有的教师借提问离教学内容太远而置若罔闻;有的教师干脆付之以笑“傻头傻脑”,而有问不答;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是在扰乱课堂,而责骂学生;往往使提问的学生感到失望。甚至质疑自己,“老师,我说错了吗”?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傻问题、怪想法”,正确引导“对症下药”,既不能回避问题,敷衍了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张“对话”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因此,老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互动过程不可避免。创新教育提出要把数学教师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张磊 《现代语文》2013,(11):57-58
不能否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教师一提问,学生就翻书看课下注释,教师一问,学生一答。这看似配合默契,师生互动的课堂其实是无效的,缺少生命力。在这“和谐”的假象下,学生是机械的、麻木的,课堂上那种“为问而问”的问题,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无法荡激起学生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吴立军 《文教资料》2006,(6):120-122
新课程背景下的问题教学主要有“教师提问式”和“学生质疑式”两种模式。笔者认为“教师提问式”教学的关键是精心设计问题,要问在知识关键处,问在教学当问处,问在难易适中处,问在学生需要处。“学生质疑式”教学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勤于问;提炼质疑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教师应积极尝试基于学生质疑的教学,灵活运用课堂调控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精心预设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质疑,引发课堂对话,帮助教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产生新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通过师生间的互相问与答的过程,让课堂充满着对话和交流,充满着生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和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对话。有效的课堂对话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智慧,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胤翠 《云南教育》2001,(23):48-48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测试仪”。恰当、适度、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思路。但是,有的教师却把课堂提问作为“整治”学有困难学生的“灵丹妙药”。提问时,既不考虑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顾及学生知识水平上的差异,一发现某个学困生听课走“神”,即兴发问,出其不意地给学生“将一军”,这一“将”,往往使学生手足无措,只得以沉默、垂手立正来弥补心中的愧疚。有的教师更是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学生一番,以示“警告”,使学生自尊心受挫,下不了台…  相似文献   

14.
李祖植 《云南教育》2001,(14):32-33
一段时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似乎提问法成为教学的主体。许多教师上课,总喜欢用一连串的问题把教学内容串起来,教师边提问,学生边读书,边回答,问题提完了,课也就讲完了。即使有些变异,也无非在提问法的主线上,适当穿插点置疑讨论等。据说,这种方法有几大好处: (1)以问题展示教学目标,能引发儿童的思维; (2)能促进师生信息双向交流; (3)课堂气氛活跃; (4)教学秩序易控制。在不少研究课、示范课中,凡看到课堂井然有序、学生竞相发言、答问“枪枪中的”的热烈场面,有的听课者便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高水平运用。  …  相似文献   

15.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喜欢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问亦问,或“书问亦问”,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教师没有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先行一步。部分教师认为课堂上多提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其结果是课堂发问的泛化。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要克服教师预设过度、应试为重、阅读碎片化等弊端,建设真实、民主、学本的课堂,鼓励学生体验品味,以学生的阅读疑问为驱动,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充分对话,达成学生阅读的意义生成。当然,这样的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品味、缺少坡度、缺少艺术性,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慧芳 《考试周刊》2013,(81):39-40
语文阅读教学呼唤高效课堂.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高效提问:摒弃一问一答的满堂问.以“主话题”引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使课堂提问呈现简约美。“主问题”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提问的简约可以留给学生充分的感悟、理解、交流、提升空间。设计提纲挈领的“主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感悟,可以使师生从繁琐的“你答我问”、“一问一答”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围绕《孔乙己》的教学谈谈主问题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章少华 《中学教育》2002,(11):18-19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 ,教师问 ,学生答主宰了课堂 ,尽管在“问”的花样上不断翻新 ,但仍然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 ,而学生仿佛只需回答而无问的必要。人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教师的“会问”方面。应该讲 ,这种研究是必要的 ,但这只研究了问题的一半。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出发 ,我们还需要研究另一半———让学生“会问”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一、营造心理安全氛围 ,让学生敢问。在地理课教学中 ,学生不敢问 ,多半是缺少心理安全感。一是怕自己提的问题别人都已懂了 ,提出来会被人笑话 ;二是…  相似文献   

19.
管利 《学周刊C版》2010,(1):43-44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纽带,是学习者与学习文本对话的阶梯,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乔亚东 《快乐阅读》2013,(12):88-88
特级教师余映潮曾给主问题下了这样的定义: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对课文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引领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教材把握不到位,课堂提问较为随意化、简单化;有些教师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为求达到“点点落实”,课堂提问较为零碎化、孤立化。这些提问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主问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性阅读,它通过几个紧密相连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导和支撑的作用,克服了提问零碎、随意、泛滥的问题,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真正做到“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