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文化"概念在西方学术语境中被提出,显示出研究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进行整合的努力,意味着批判理论研究新路数的开创。"媒介文化研究"在中国本土学术语境下被倡导,既是西方理论在中国折射的结果,也显示出一种研究思路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杨击 《新闻大学》2004,8(4):43-47
法兰克福学派通常被认为是"批判理论"(criticaltheory)的始作俑者,而英国文化研究又被视为传播批判理论的重镇。如果仅仅从字面上是无法对两者的批判实质进行区分的。从理论渊源上看,英国人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1]英国人除了沿用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的这一表述之外,在批判的矛头和实质上都有相当大的差异。粗略地讲,法兰克福学派是站在文化精英的审美立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化研究从大众文化转向媒介文化与大量的新媒体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从大众文化转向媒介文化的过程中思维范式的转变就成为其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文化研究思维范式的转变,主要从理论生成语境的变迁、媒介融合影响下的文化融合、从生产批判到消费至上的转移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媒介文化由二元到中立的思维范式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继发 《新闻界》2011,(7):27-29
法兰克福学派对世界传播学界的影响是重量级的,对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而这种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笔者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我国传播学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展了传播学研究领域;使得传播学理论在我国能够向本土化方向发展;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生产方式、政治经济结构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该学派也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中国传播学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本土化研究中,要特别要警惕对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理论的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对世界传播学界的影响是重量级的,对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而这种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笔者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我国传播学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展了传播学研究领域;使得传播学理论在我国能够向本土化方向发展;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生产方式、政治经济结构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该学派也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中国传播学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本土化研究中,要特别要警惕对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理论的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媒介批评理论中,意识形态理论以其强烈的批判性又被称之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过去两个世纪内,在西方的媒介及其文化批判领域,随着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内涵的不同阐释,先后形成了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全球主义以及后现代学派等四种媒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李安安 《青年记者》2006,(24):34-34
我国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后,在商业逻辑的主导下,媒介文化已经初显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特征:商品化、齐一化、平面化,文化工业的兴起催生了娱乐风潮的愈演愈烈,是当前文化工业的典型产品。“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辩  相似文献   

8.
冷莹莹 《新闻窗》2010,(5):39-40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的独立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和自由精神大为削弱,成为单向度的人。同时,文化产品生产标准化,失去独特性与艺术性。山寨春晚的出现,用法兰克蔼学派的观点来看,便是草根群体以实际行动对央视春晚作出的媒介批判。  相似文献   

9.
胡河宁 《报刊之友》2010,(11):24-26
组织传播发展历史中,比较有影响并获得公认的学派包括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批判学派。这些学派都由关系密切的学者组成,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和假设,在关于如何控制组织传播方面,每一学派也都各自信奉某种观点,都主张建立一个科学的基础,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研究推动了组织传播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本文介绍了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0.
胡河宁 《今传媒》2010,(11):24-26
组织传播发展历史中,比较有影响并获得公认的学派包括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批判学派。这些学派都由关系密切的学者组成,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和假设,在关于如何控制组织传播方面,每一学派也都各自信奉某种观点,都主张建立一个科学的基础,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研究推动了组织传播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本文介绍了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1.
传媒经济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经济理论的研究在国内正方兴未艾 ,且带有明显的美国实证主义色彩。而对此领域作前瞻性研究的欧洲批判学派 ,早在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就形成了成熟而完善的传媒经济理论批判体系。本文意在从批判理论的全新视角出发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对传媒经济理论的形塑过程 ,包括媒介产品多样性与差异的问题讨论、法兰克福学派与传媒经济的源引、公共领域与媒介经济、两种经济理论。并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国内媒介经济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张金凯 《新闻界》2020,(4):85-92
自20世纪媒介技术迅猛发展以来,对于媒介的认识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传播学和媒介研究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不断发展前行。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媒介研究范式变革时期,鲍德里亚与恩岑斯贝格两位思想家就媒介理论的基本认识展开一场争论,秉持法兰克福学派传统的恩岑斯贝格在法国"五月风暴"的氤氲下推进本雅明的技术文化理论,发展出了意识工业概念,对于思考媒介理论的合法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鲍德里亚来说,媒介技术的"进化",实为一种拟真替代本真的社会交往,以媒介技术为中介的传播活动中,最终将导致人的本真缺失,因而宣告传统媒介理论已失去解释力。本文认为,这两个看似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对话实则包含了媒介理论研究的两种路径,即作为生产工具的技术论与作为传播工具的文化论。当我们在回顾和梳理鲍德里亚和恩岑斯贝格的争论时,需要从媒介化社会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媒介理论的技术论和文化论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尚晨光 《今传媒》2016,(12):116-117
一直以来,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被认为是传播学的两大传统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主要从行为科学角度出发,一般采用经验性的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批判学派主要从研究传播符号来审视传播,经常采用结构分析法,同时也注重从哲学、社会学等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20世纪新兴的媒介环境学派则从媒介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媒介的社会意义和存在价值,并从技术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人、媒介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开创了媒介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论大众文化与媒介教育的范式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骐 《现代传播》2002,1(1):118-121
大众媒介传播的主要是大众文化 ,因而人们对大众媒介的态度取决于人们对大众文化的认识。从媒介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 ,它先后经历了从批判范式、分析范式到表征范式的变迁 ,而影响这些媒介教育范式变迁的决定因素就是人们对大众文化观念的变化 ,且这些观念变化又与法兰克福学派、李维斯主义、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及符号学的产生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陈阳 《新闻知识》2012,(2):21-22
本文通过比较传播效果研究与芝加哥学派的发展历程、理论分殊,试图阐明传播效果研究与芝加哥学派的距离,以回应目前学术界传播效果量化研究一统天下的现实格局。两者都从社会现实出发,但对个人、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各不相同,此外,由于方法论的差异,两者分道扬镳。但是传播效果研究仍然可以从芝加哥学派汲取养分,以弥补其方法论取向所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法兰克福学派对广告所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就是直接导源于该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即遵循的是文化批判的研究取向,秉承的是"皮下注射"模式。虽然这种批判存在明显的缺陷,但该学派建立了有别于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范式,从而在上世纪形成了广告研究的两大学术重心:欧洲的文化批判研究和美国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参与式文化:一种全新的媒介文化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网络带来了媒介文化样式的转变——由传统的被动式媒介文化转向更注重创造与分享的参与式文化。本文从个人、媒介、社会层面分析了参与式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向,既表明该领域多方面问题研究的活跃,也显示出当代社会的变动不居。在此情况下,文化转向与媒介文化的研究有某种内在的勾连。本文对此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媒介文化研究更应该关心诸如媒介文化本质及其特性、媒介文化的多重复合的存在形态以及对于媒介文化的价值关怀等五方面的问题,并借以关心当代中国的媒介文化现实以及在此现实中生存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化产业理论诞生于法兰克福学派。1947年,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首先使用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专门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整章篇幅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他们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视角对文化工业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进而对文化工业进行了全面否定。  相似文献   

20.
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与传播的研究中,无论从宏观层面分析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社会信息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还是借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微观层面考察具体场域中民族社区和日常生活的变迁。这些研究取向都要面对如下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这些研究中寻找到不同个案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起民族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将民族传播的研究置于"媒介化社会"的语境下,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即"媒介化"、"日常语态"和"超越乡土",并阐述这三个基本分析概念的彼此关联。最后,文章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进路应该把握住"媒介在场"、"媒介逻辑"和"媒介意义"三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