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大学生"宅居"这一普遍现象,我们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并以个案访谈法、文献研究法为辅助,针对大学生"宅居"的现状、根源以及其自身的想法进行了分析。本文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探索大学生"宅居"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宅居"对于大学生及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与社会这三个方面着手,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越来越多“90后”优秀大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不仅使党的队伍不断壮大,而且为党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保持了党的活力与战斗力。“90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与管理是摆在高校党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90后”大学生党员自身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作了思考,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当下"宅一族"中的主要成员,大学生"宅"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新媒体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以及当下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走出"宅"门的策略,希望能帮助高校"宅男宅女"早日走出"宅"门。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就业歧视现象的出现无疑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上一层楼”,大学生刚从“象牙塔”走出来,摆在面前的却是“失业”的既定事实。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的比率高达74%。针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从高校、法律、政府、用人单位及大学生自身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规划中,如何实现弱势群体“住有所居”的目标,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探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峰 《科教文汇》2013,(13):193-194
当代许多大学生其心理、思想、举止行为还远没有达到社会成人所规约的标准和要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以“三精”为要务对当代大学生实施强化性心智教育是有必要的.并构建了以“三精”为要务的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强化性心智教育模式的构建。本文阐述了以“三精”为要务构建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强化性心智教育模式的理据,并指出利用这一教育模式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基于强化性的心智教育可使当代大学生可靠地或加速地成为真正的社会成人。  相似文献   

7.
目前,北京市内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共性问题,本文从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度探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个方面的原因进行了集中调查,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市场转化率低的现状,分析制约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从学生个人、高校、社会3个方面探讨了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市场转化率的思路,从提高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学校提供条件支持、社会加大支持力度,从而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市场转化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罗俊 《科教文汇》2009,(22):60-60,94
针对当前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欠费现象,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经验,从教育体制、国家政策、学校内部管理、学生家庭经济环境、学生自身素质和心态等诸多方面分析其成园,并基于“宽容合理欠费、杜绝恶意欠费”的思路提出应对策略,以达到既“不让一个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也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通畅。  相似文献   

10.
陈堃  彭艳青 《科教文汇》2021,(10):163-164
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是“00后”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减退的一个主要表现。针对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情绪和行为方式以从众为标准的现状,该文对当前“00后”大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动机进行分析,并从教学方式和家庭氛围两个方面分析“00后”大学生典型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从而提出维护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主观动机、帮助学生推进独立人格发展的两点修正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宇 《科教文汇》2008,(2):46-46
网络成瘾在各高校中普遍存在,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极具威胁的“杀手”。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大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入手,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及网络的特点,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为各高校对此类问题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孙玉明 《科教文汇》2007,(9S):11-11,15
本文针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通过调查研究,从政府和学校自身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学生御宅族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为高校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样200名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御宅情况,并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量人格特质,皮尔逊双变量相关研究大学生御宅族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大学生御宅族报告有性格变得自闭抑郁、不善与人交往等。结论:御宅现象十个项中"痴迷于某物"与人格维度中的P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爱上虚拟人物"与E极其显著负相关,与N显著正相关,而御宅现象其他八项与人格特质三个维度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孙明 《今日科苑》2007,(8):115-115
本文论述了女大学生在求职中存在的就业难现象,从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内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从女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地探讨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和原因,接着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些可行途径。这些方法的提出是针对大学生心理失调的原因,分别从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四个不同的向度提出全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关心大学生,减掉他们不必要的压力,理解他们的困难,同时,大学生应积极面对自身的矛盾,化解压力,解决难题。  相似文献   

16.
谢臻  沈梓睿  范胜龙 《资源科学》2022,44(11):2276-2289
需求侧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补充与完善,在腾退“一户多宅”的进程中,为农民基本生产生活需求提供保障。本文以传统农区福建省建瓯市为例,从农业需求侧视角出发,诊断“一户多宅”类型,利用人-地-业系统分析耦合协调关系,提出理论、现实与规划3种整治测算方法,并比较包括空间整治潜力和农业需求侧耦合协调度在内的整治效应差异,为“一户多宅”分类退出工作提供借鉴。结果表明:①地方管理对“宅”“户”认定方式模糊,形成继承型、附属型、村内型、跨村型4类“一户多宅”。②耦合度上,“一户一宅”与“一户多宅”均呈现出高水平;耦合协调度上,“一户一宅”、跨村型与附属型为中级或初级协调,继承型和村内型为失调状态。③退出耦合协调度失调的村内型和继承型“一户多宅”,疏解非合理性需求;保留跨村型、附属型为有偿使用,确保农业需求侧稳定发展。④宅基地空间整治潜力方面,理论整治方式最优,规划整治方式最差;但农业需求侧耦合协调度方面,规划整治方式最优,理论整治方式最差。研究认为,挖掘农村存量用地固然是“一户多宅”退出的目标,但农户的生产生计以及农业发展是农区宅基地退出需考虑的首要前提,应当优先依据农业需求侧诉求,分类、分序选择退出。  相似文献   

17.
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222-222,315
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心理承受压力的主要来源,针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种种表现,即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重点要提高大学生自身免疫力,健全人格,建立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对心理问题及时施控,创新校园文化,优化环境,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以“四大中心”为依托,辅助大学生减压,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投资动态     
《科技创业月刊》2009,(12):77-77
“宅”时代挖掘“宅商机” “宅经济”是随着网络兴起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目前伴随全球经济的下行运转而悄然兴起。其内涵主要包括居家办公,从事全职或兼职的商务工作,或利用电视、电话、网络等进行消费的行为,并已成为宅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上特别是教育界所探讨的热门话题,针对“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就业很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高等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还是受教育者自身出了什么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又该如何化解“就业难”的不利因素呢?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