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正>苏州学府实验小学校坐落于国际教育园北区,临古运河,近众高校,文化气息浓厚。学校笃行"大气灵动知行合一"的校训,以发展核心素养为主旨,以儿童版画为载体,开展艺术特色教学,成立版画工作室,取名"学府印记"。在这里,传承苏州桃花坞传统版画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孩子们通过感知和体验版画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来拓展思维,发现艺术之美,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苏州泥塑是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是吴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现如今随着老艺人的离世,技艺高超的虎丘泥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作为吴文化民间美术样式之一的苏州泥塑艺术已成为一种珍贵的文物,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美术课堂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苏州泥塑、了解苏州泥塑,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弘扬苏州泥塑这一传统文化,而且通过动手体验泥塑制作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将苏州泥塑引入课堂对这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绣活"是伴随着生产活动和民族习俗而存在的,其蕴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内涵,细腻温馨的人文色彩,质朴自然的楚风楚韵气息,以及独有的气质和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共生美学观"和"原生态美学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苏州评弹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族文化瑰宝,要把流传了几百年的评弹艺术以一种全新的风貌引进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挖掘苏州地方艺术文化,寻找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实施教学的适当时机渗透实实在在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艺术文化,让吴语吴音能世世代代传唱下去,让吴文化继续生长在苏州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5.
艺术是一种文化形态,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中有着重要价值:表达着学校文化气质,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蕴含着人类文化精神;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的艺术教育以"石韵"为主题表达学校的文化气质,以"社团"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熏陶"为方式弘扬人类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苏式教育"是在苏州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本土化教育教学理念。虽然它们的实践是各自分散的,但有着共同的教学形态和课堂样式,具有典型的苏州风格和苏式特色。它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在苏州的集中体现,也是苏州教育现代化在教学领域的最大亮点。作为一名信息教师,一方面感受着苏州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承担着传承发扬苏州文化的责任。研究"苏式课堂",践行"苏式教学",总结课堂教学规律,提炼苏式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深度变革,学习方式不断改进创新的今天,寻找到适合学校实际的课堂实践话语表达方式显得至关重要。基于对当下课堂现状的理性审视,海门市东洲小学进行了文化课堂的初步探索,从情感带入、活动带入、生活带入、智慧带入、艺术带入等方面设计基本路径,由制度推动、主题带动、课程撬动、家校联动等途径推进文化课堂,评价方式重点关注学生"五种气质"的培养构建,并注重文化教师的培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课堂起立的教学艺术●四川省泸州教育学院李自璋课堂就象一个大舞台,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集语言、表演、造型艺术等艺术手段于一“堂”,教师的风度气质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其形象仪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姿态动作、言语举止、装束仪表、态度作风等都...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生活》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教师普遍感觉《文化生活》教材文件化语言泛滥,政治气息浓厚,文化韵味略输文采,人文气息稍逊风骚。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如何让《文化生活》的河水灵动,真正让《文化生活》课堂成为思想的盛宴、智慧的殿堂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提升文化素养,拓宽人文视野,创造性地开发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是一门基础的艺术学科,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感受优秀艺术文化的重要途径。所有的学生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从小培养艺术兴趣,发掘艺术潜能。但是现实的音乐学习中也出现了学困生。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原则,如何帮助音乐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就成了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1.
金瑛 《时代教育》2009,(6):8-8,34
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其实质是要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教学场",即课堂教学艺术氛围。成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应当创造这样的艺术氛围,并引领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悟中外文化,进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内在气质。语文教学艺术氛围营造要素是多元的,而创建沟通平台、渗透教育机智这两种元素则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2.
袖舞是我国传统舞蹈文化艺术的瑰宝,富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在历史的纵向演变中"长袖"的历史根源最早可追溯至夏商周时期,它奠定了人们对"长袖善舞"这一艺术审美观,且对当今中国古典舞中"袖舞"的艺术形式起到了弥足轻重的奠基作用。中国古代舞蹈中长袖作为道具也是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它特有的表演形式气质韵味使袖舞成为了独立的肢体语言。本文简述了长袖的概念,历史发展,为学习袖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苏式课堂"是一种立足于开放、创新的现代化教育模式,立足于苏州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苏式课堂"自有其文化传承和教育革新的重要作用,基于智慧课堂打造的"苏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也是对新课标体系下地方特色化教学模式的一种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人文化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热情和兴趣,树立学习作文的自信心,也让习作课堂充满温馨与感动,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艺术性非常强的知识学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名家名篇都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让语文学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一、营造诗意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环境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高中学生营造诗意的、富有艺术气息的审美情境和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诗意的学习环境中接受阅读文本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的双边活动,教学节奏的快慢调控,更是一门艺术。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路上,有些老师是"急"性子,教学过程仓促急躁,不仅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更辛苦,教学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如何使课堂的节奏更加均衡、有效,铸就数学课堂教学的"慢"艺术,是一个值得我们一  相似文献   

17.
<正>"苏式教学"是在苏州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本土化教育教学理念,是苏州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教学形态和课堂样式,具有典型的苏州风格和苏式特色,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在苏州的集中体现,也是苏州教育现代化在教学领域的最大亮点。"苏式教学"是未来苏州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苏州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有研究者认为,"苏式教学"可以理解为是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符合苏州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让每一个乡村儿童都能享受艺术的熏陶和滋养,追求美好志向,润泽美丽人生,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小学教育人共同的梦想。作为苏州市小学课程基地和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学校、"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实验学校,学校积极开展"全美教育"实践探索。近年来,学校进行了"全美"艺术特色文化课程建设,打造"伙伴式学习"生长课堂,开发了"创意刻纸""高雅艺术"等校本课程,开创了农耕乡土文化项目拓展课程。学校还主动与少年宫合作,开设管弦乐、芭蕾、刻纸、陶艺、威风锣鼓、合唱等精品社团,丙烯画、书法、速写等普及社团,让乡村儿童与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合理开发资源、准确定位目标、选择有效策略、关注教学细节这几个方面入手,浅谈在品德课堂中如何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品德课堂不断注入鲜活的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20.
如何将渐成气候的学校文化融入和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切实转化为动力以提升课堂的气质动力,并最终内化于教与学两个主体之心灵,从而避免文化与教学相互独立甚至割裂的"两张皮"现象?通过自觉打造文化课堂无疑是一种上佳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以"人本"名义,赋予文化课堂新的含义;二、从"为何"入手,厘清打造文化课堂的初心;三、借"教而优"东风,夯实文化课堂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