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自由美”与“依附美”的美学命题,体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自律论”“它律论”这对哲学概念。在音乐界,德国音乐学家卡茨将“自律”、“它律”使用在音乐美学中,出现了自律美学和它律美学两个概念。康德的自由美是一种纯形式的美,而与自由美相对的依附美是社会事物的美,而不是纯粹自然事物之美。康德认为美与被依附物无关,强调美在于形式,即艺术的自由才是创造的本质。由此,他为自律论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在现代音乐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从一九○六年七月到一九○八年十月主编《民报》,在《民报》上发表了五十多篇文章,其中绝大多数是政论文章和哲学文章。这些文章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是基本一致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鲁迅曾誉之为章太炎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学术界历来也对之十分注目。但由于这时期章太炎的思想错综复杂,研究者众说纷纭。基本看法是,“章太炎的哲学体系是吸取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唯心论,对中国佛教唯识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加以改造、充实而成。”持肯定态度者认为,这是章太炎“对佛学重新估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的文论史上,王国维是西方资产阶级的“纯粹”文艺哲学的主要介绍者,也是第一个把西方资产阶级的“纯粹”文艺哲学民族化,并建立了自己的纯粹文艺哲学体系的理论家。而“境界说”可谓是王国维民族化的纯粹文艺哲学体系的理论核心。不过,王国维对“境界”概念的使用和界说却并不十分严格,他不仅在不同著作,甚至在同一著作中将“境界”、“意境”、“境”三个词在同一意义上混合使用,而且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康德的原著,具体地分析了康德对“物自身”概念的处理。这个概念是康德哲学的精髓所在,是其批判哲学的最重要的着力点,也是他的批判哲学与其他哲学家及哲学流派的最重要的概念上的区分。  相似文献   

5.
三论“志性”志性与中西哲学相关范畴比较胡家祥在中外思想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关心灵第三层面的范畴,对于我们研究“志性”不无启迪意义。在西方,康德是最早将“理性”同“知性”区别开来,以之称谓心灵第三层面的思想家。他认为:“把理念(即纯粹理性概念)同范畴(...  相似文献   

6.
康德对“出现”和“自在之物”的二分,预设了“自在之物”的存在,但由于我们理性的局限性却又不能形成关于它的任何知识,既然如此,我们又怎能知道它的存在,也就是怎样从“此岸到达彼岸”,因此,有人就批判康德说这一概念是对传统哲学中超验实体这一教条主义的让步,是与他的批判哲学精神不一致的。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其实康德意义上的自在之物并不是独立于思维的实体领域的一部分,而是一种思维工具,是我们人类思维在思考日常经验时必定要做的一种假定,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运行我们的概念机制,在这种机制中,客观化倾向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图式说”与现代认知结构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作为近代德国哲学的先驱,康德哲学的意义、地位乃是学人皆知的。在康德哲学中,能够集中体现其哲学特征的,无疑是反映在其力作《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逻辑”。哲学史表明:康德错了。共根本错误就在于他的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前提或出发点。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康德先验哲学本身的错误,并不抹杀这一产生在特定时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康德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对人类理性进行批判的审查,以发现和规定人类理性的源流,范围和界限,建立一个有关理性主体的自身所具有的“先天纯粹知识体系”。康德认为,哲学乃是“有关人类理性的终极目的的学科”;他的批判理性学说或者说“先验哲学”,乃是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理性的先天纯粹知识体系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体系,这就是東德认识论中的本体论思想。这一本体论无疑是关于人的先验理性本质的理论,康德名之为“纯粹理性”。这个纯粹理性,作为人的本质,乃是一个不可知的超验本体,但这又并不妨碍它全面发挥先验主体性的功能。康德哲学的这个思想体系,是靠他的“思辨理性”作准备,立足于他的“实践理性”,最后在他的“判断力”中得以完成的,本文着重阐明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此外还要对康德这个独特的“纯粹理性”的功  相似文献   

9.
近代哲学是以主体为中心的哲学。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都是主体中心性的哲学。然面而,康德的主体中心性学和如果离开了交互主体性理解,就是不可思议的。但康德的交互主体性思想被束缚于他的主体性原则的视域内。黑格尔哲学力图跳出康德哲学的纯粹思辩的、主观性的局限,但他由于最终始有发展出一个交互主体性的视域,同样没有超出这种内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伊曼努尔·康德:人为自然立法。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 72 4—1 80 4年)是德国启蒙思想家的最后一个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鼻祖。在康德的全部著作中,最重要的三部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阐述的是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实践理性批判》是一部伦理学著作,《判断力批判》是美学著作。康德通过这三部大作建立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他自称是完成了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如果要用一个命题来表述这场哲学革命的主要内容的话,似乎可以首选“人为自然立法”这一命题。康德在《纯粹理性…  相似文献   

11.
<正> 康德哲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改变了西方近代哲学的研究方向,而且在于它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依然困扰着大多数现代西方哲学家。相对于康德哲学的丰富内涵而言,我国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对他的道德哲学的研究更是如此。本文打算粗浅地探讨一下康德的道德哲学。 1 认识论构成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内容。西方近代认识论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性问题,即主体是否有能力认识独立于它之外的客体及其本质,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认识客体及其本质的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的早期,经验论者和理性论者虽然在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上,康德据有显赫的地位.恩格斯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康德不仅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而且也是古典美学的奠基人.他的美学思想被许多人推崇备至,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一书中把他誉为说出了关于美的第一句合理的话的人.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显著,从近代和现代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美学理论来看,差不多都和康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弄清楚康德的美学思想,对于识别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哲学中“物我关系”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提出的,与康德“为我之物”中的“物”、“我”不是一回事。说陆九渊哲学体系中“‘心’和‘物’的关系是颠倒的”、“‘心’就变成世界万物的本源”的评论,毫无事实根据,纯属虚言妄说。“如镜中观花”是一个比方,与禅宗思辩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恩格斯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日本甲杰出的哲学家、研究康德哲学的卓越学者安倍能成说康德“在近代哲学史上恰似一个处于贮水弛地位的人,可以这样说,康德以前的哲学概皆流向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是从康德这里流出的。”康德对自由的探究是其道德哲学乃至其整个哲学的基石。因此,全面了解和评价康德的自由观,对于理解康德的伦理和哲学体系,对于伦理学的研究和道德实践、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康德的哲学中,“物自身”是一个价值意味的概念,部分新儒家接受了这一概念,并将之与作传统儒家哲学中的“本心”、“本仁”等概念汇通思考,最终力图证明道德的形上学的成立,从而实现其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6.
康德处在近代西方哲学发展中关键性的转折点,康德哲学调和了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并以其批判性著称。而其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西方近代美学向现当代美学演变的转折点。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康德的美学思想不可避免地体现出批判性特征,文章从康德批判哲学出发讨论其对美的质与量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试图以“生活世界”为“科学世界”奠基,但他的“生活世界”却是奠立在康德的先验哲学基础之上的.在胡塞尔那里,由各种“意识体验”构成的纯粹主观的生活世界能够为客观的科学世界“奠基”,而且也唯有以康德的先验哲学为出发点才不会滑向唯我论.康德把人类生存的世界奠定在理性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性的“自律”区分出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又通过理性的“再自律”区分出一个目的论世界.这些世界都不是自在之物的世界,而是由理性的诸要素构建出来的世界.胡塞尔生活世界中的各种认识体验、价值体验和情感体验与康德区分出的三个世界之间具有某种对应性.康德通过理性的自律与再自律,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作了双重的奠基.  相似文献   

18.
在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机械力学对宗教产生冲击的时候,巴克莱为了维护宗教的地位,又不妨害给资产阶级带来实际利益的自然科学,创建了自己的新哲学。他以主观主义认识论为出发点,以上帝作为万物实在性的最终保证,又驳斥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从而开了“控斥形而上学”的先河。巴克莱哲学客观上为休谟怀疑论的建立和康德哲学的诞生起了启示的作用,从他那里,已显露出了近代哲学由本体论向实证哲学转向的端倪,这一转向最终由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完成了。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境界说”,接触到了诗词创作中的某些实际经验和规律。这种“有我”“无我”论是建立在传统的“情”与“物”的基础上的,是对先秦以来朴素的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与应用。王国维早年嗜读西洋哲学、文学著作,尤其受好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学说。他的境界说中的“有我”、“无我”论,尽管以中国传统的古典文论为基础,但是,决不能排除西方哲学、教育学理论对它的影响。关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中的“优美”、“宏壮”这一对概念,就属于西方美学范畴的。  相似文献   

20.
裴萱 《安康学院学报》2014,(1):59-64,67
朱光潜对于西方美学资源的引入采取“为我所用”的态度,从克罗齐的关学原理和纯粹精神形式的哲学,到中西方美学学科、理念及其背景的差异,都是充满哲学形而上意义的话语探讨。而朱光潜不断引入文艺心理学的资源进行现实艺术经验的讨论,直接指向“人生艺术化”的生存哲学,建构起具有“启蒙”和‘‘救赎”的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