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要结合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提供能够引发其情感共鸣的氛围,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体验活动中的"社会情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没能很好地唤起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就可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恰当导入,引发兴趣导入环节运用得恰当,既能引发幼儿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学习首先是一种美感体验活动,是一个由感受而感动的过程。在情感感受和交流中,幼儿的内在精神向美的高度提升。其次,诗歌的学习是师幼共同进行的文学审美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诗歌中丰富多样的情感。如果不重视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把学诗、读诗、编诗当作一个机械的任务来完成,幼儿情感上无动于衷,心湖上风平浪静,就无法产生心灵感应,无法培养向善向美的情感。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诗歌“悲伤—焦急—开心”的情绪变化,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不要对幼儿进行过多提问,否则会给幼儿压力,把原本的欣…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幼儿有很多情感需要。家长需要满足孩子的各种情感需要,才能使其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   被别人爱的需要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赞扬的表情和亲切、温暖的问候,对孩子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热情、友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   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如果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老是体验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得灰心丧气。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生活充满想象和创造,他们喜欢在自己童真、童趣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孩子的想象是不受限制的,他们敢于想象,勇于创造,他们会将自己所思、所想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是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幼儿期是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不只是简单的模仿,简单的掌握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5.
幼儿往往不加掩饰、不考虑场合地自由流露其喜怒哀乐的情感。如果教师随意控制他们情感的表达,是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的。例如,孩子在玩桌面游戏时,会因为自己完成了一个杰作兴奋得哈哈大笑起来。教师不应横加指责他违犯了活动室的纪律,而应走  相似文献   

6.
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与家庭和社会又是一个联合体,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父母只要充分调动联合体中有利因素对孩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孩子的情感就会健常正常的发展。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呢?一、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婴幼儿时期是人的情绪情感萌生的时期,也正是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家长必须抓住这一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孝敬老人、爱老师、爱小朋友、爱一些美好的事物、体验各种情感的感受,这是当今早期家庭教育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每个婴儿都是天生的音乐家,但如果我们不给他们这种与生俱来的音乐能力提供适当环境,这种能力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对0~3岁的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挖掘幼儿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会使他们保持对音乐的天生兴趣,这一切都将对他们一生的幸福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笔者发现不少孩子早晨入园时,常常一手拿着牛奶,一手拿着茶叶蛋,家长将幼儿交给老师便匆忙去上班。如今的父母,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谁不企盼孩子健健康康的?他们总是想让孩子吃得更好,甚至不惜重金买补品。孰不知一日三餐中,早餐的质量对幼儿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据观察统计,有80%的家长认为,早上的时间紧张,随便给孩子对付一点儿,午餐、晚餐吃得好点儿、饱点儿就可以满足幼儿一天的营养了。其实,幼儿的早餐如果没有谷类食品,像馒头、面条、稀饭等,就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幼儿的早餐不够合理,还会使幼儿在学习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易…  相似文献   

9.
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导致幼儿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受到暂时或永久性的伤害,都叫做幼儿心理伤害。心理伤害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心的破坏。”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他们有苦只能往肚里咽,如果他们受到心理伤害,就会使他们整天郁郁寡欢,烦恼不安,时间长了就会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外向的孩子,如果心理上经常受到伤害,他们就会以…  相似文献   

10.
-对孩子有错必究,有损于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受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自我意识和评价能力都很低。如果他们受到的总是训斥、批评,自尊心就会受损,自信心就会动摇。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我不行”“我不会”的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势。2-对孩子有错必究会堵塞了儿童的学习途径。对幼儿来说,尝试练习是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必由之路。即使是错误的尝试,也会为他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如果家长过于干涉孩子的活动,这也不准那也不行,这也不对那也错,无形中就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和大脑,剥夺了孩子学习和探索的自由、权利,不利…  相似文献   

11.
同样是5岁~6岁孩子,城乡幼儿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或教师观念不同,他们的绘画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比较城乡儿童绘画表达方面的差异,我们设计了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极易引发他们情感体验的命题意愿画活动——“过生日”,从活动生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2.
刘丽 《幼儿教育》2012,(26):4-5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家长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会。如为孩子买东西,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没错,需要的满足是幼儿快乐的源泉。但是,幼儿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只能使他们获得短暂的快乐,这还不算真正地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各种心理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出现行为偏差。比如,当孩子听到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我们家孩子只知道吃,什么都不喜欢学"时,他就会感到自尊心受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对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初中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的认识水平决定于他们的学习活动易从兴趣出发,如果教学中不重视学生情感和兴趣的激发培养,他们面对似是而非的概念和繁多的习题就会情绪低落,失去  相似文献   

14.
需求情感,喜爱美观,是幼儿的共性。在通常情况下,幼儿碰到一个陌生人,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往往会害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怯生”。但是,如果幼儿遇见的这个陌生人能够主动地亲近他,热情地爱抚他,赋予他以丰富的情感,那么,他很快就会去掉怯生的心理,很快与人熟悉起来,彼此交上朋友。如果幼儿进入的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有花有草,环境可人,还有他们喜爱的动物和玩具,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接受这个新鲜事物,忘情地投入这个新的环境。因此,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应尽量为幼儿提供优美的、亲切的、与幼儿情感相通、情趣相适的环境。这样,幼儿就会很快…  相似文献   

15.
陈茹 《考试周刊》2010,(39):230-231
踏歌是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舞者踏地为节,边歌边舞,那是何等悠闲、愉悦的美好画面。如果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也能达到如此美妙的心境,踏歌而起舞,那么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现实状况中,老师们也试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孩子在感受和表现音乐时达到审美共鸣。然而一旦忽略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将情境创设等同于物质材料的提供,忽略幼儿内在的情感需要,那么,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弄巧成拙。  相似文献   

16.
3至6岁是幼儿进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学习语言及表现欲望很强。他们的听觉器官相应成熟,能分辨和模仿成人语言,具有了语言学习的生理基础。如果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的语言就会迅速发展,词汇量也将日益增长。反之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语言培养就会错过这极好的发展时机。针对在情感意识上趋向于胆怯,不善于或不敢于开口与人交流或学习的幼儿来说,故事表演是教师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兴趣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幼儿在与小动物的实际接触中,通过观察、饲养以及与他人交流,会获得许多相关的经验与信息。如果幼儿在与小动物的实际接触中能开展探索求证性的研究,那么他们获得的就不  相似文献   

18.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15):48-49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快、振奋等;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痛苦、失望等,如果人的合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受挫感、忧郁感和压抑感,进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行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需要,并要努力满足他们合理的心理需要。一、热爱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被关注和被爱的心理需要在我们的一项相…  相似文献   

19.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越来越“独”,不关心别人,只想着自己,不善于处理与同伴的关系,甚至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孩子缺少最基本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必要的情感体验。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我想,教孩子学习体验情感,让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或许是个不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育者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 ,无论他们是幼儿、儿童、少年 ,还是青年 ,首先应该明确 :他们都是人 ,是鲜活的有思想的个体 ;虽说他们有差异 ,但他们都有一颗进取心 ,都希望表现自己、展示自我 ,使自己能有机会在某些方面获得成功 ;如果教师能及时地启发、表扬、激励 ,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就会增强自信心 ,不断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动力和愿望 ,从而“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而至千里”。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 ,他就学会自爱。”表扬有进步哪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