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本课设计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页。[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多种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格含义,学习查找和比较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1.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2.在统计活动中,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3.通过小组活动、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统计”是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初步掌握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答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增强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4页)。知识与技能: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12.
田庆  陈喻 《贵州教育》2010,(13):34-36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4页例题,第9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初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简单的统计"是九义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作为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四个领域之一,要求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  相似文献   

14.
统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2.初步认识最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统计     
禄丰县城南小学宋云俊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感知统计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2.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统计的有关内容,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一年级下册中引入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生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三册的“统计”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与第一阶段的内容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条形统计图的一个格子可以代表2个单位。因为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比较麻烦,所以有必要根据数据特点选择一格代表2个或者多个单位。这一变化不仅是表面上从1到2数量上的变动,它开始明确定义条形统计图中“格子”的本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能初步分析整理出的数据,能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产生统计的需求,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3.在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统计》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从中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与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身边事例的调查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个格子表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