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片断一:新知学习后,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让学生同桌互出两道同分母的分数加法题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学生汇报时出现了如下情况:生:赵老师,崔祥出的这道题我做不出来。师:是吗,是什么题啊!生:85 87学生在下面就议论开了:有的说是做不出来,有的说做得出来。师:你说做得出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新生的读题、审题习惯没有培养出来,由于识字量少,做作业和考试时,都是由教师或家长读题讲解。到了二年级,放手由学生自己读题时,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差距很明显。有的学生读题磕磕巴巴,一道题里有好几个不认识的字,根本连题目都读不通顺,何谈理解题意?有的学生求成心切,读题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怎能不出错误?有的学生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题,根本不看题目要求,岂不知此一题非彼一题,岂能这样迁移?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好的审题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次教学活动,我们听了一节关于“正、反比例判断”的复习课。课堂上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和水是否成比例?为什么?”根据课堂交流反馈情况看,有的学生认为这道题不成比例,其理由是:盐水的含盐率一定,是指盐和盐水成正比例。而这道题是说“盐和水”的关系,所以不成比例。也有的学生说,盐加水等于盐水,盐和水是和的关系,它们不是积与商的关系,所以不成比例。这时有位学生突然提出:“盐和盐水成正比例,盐和水也是成正比例的!”于是,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说成比例,有的说不成比例,吵吵嚷嚷争论不休。教师沉思了一会儿,说:“…  相似文献   

4.
题目:右图是一块正方形硬纸。正好分成25个相等的小正方形。试把它剪成5份,每份有5个小正方形相连,折起来都可以成为一个没有盖的正方体纸盒。把这5份画出来。这是我区1991年毕业、升学试卷中的一道题。是仿照六年制第十一册数学课本第104页第12题改编的。如果在教学正方体表面积时,教师能让学生动手制一些正方体纸盒,那么做这道题并不难。可是,试题公布后,在老师和家长中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有的说这道题离开了课本,超越了大纲。也有的说这是一道智力题,不应作为毕业、升学试题。当我告诉他们这道题就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其实,"一题多读"也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一题多读"指的是从各种不同的认知角度,以及数量关系,去认读同一式题的教学方法。例如,式题"10-8=?"①按其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可以读作"被减数是10,减数是8,差是多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读、说、辨、缩、扩”的训练。认为只要“按例题讲,按概念,按法则背,按公式套,按条框记”就可以了。既不讲法则公式的推导原理,也不讲概念的本质属性;既不注意能力的培养,也不注意智力的开发。结果是概念模糊,法则混淆,公式乱套。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采取“读、说、辨、缩、扩”的训练是必要的。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题意,在“说”中掌握知识,在“辨”中分清正误,在“缩”中开拓思路,在“扩”中提高技能。从而达到思路的开拓,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技能的提高。 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题意 “读”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读题能使学生理解题意,理清解题脉络,掌握解题方法。如12+36÷6-4这道算式,有的学生是这样读的:12加上36除以6减去4。这种读法没有突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没有把  相似文献   

7.
曾志贵 《四川教育》2008,(12):42-42
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作业题是应该“难”一点,还是“易”一点?学生在做同一道题时,有的说“这道题好难”;有的却说“这道题好简单”。可见,“难”与“易”这一对矛盾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对于数学思维训练中的“难”与“易”,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呢?如何从“好难”向“好简单”转化呢?这就要求教师对这道题学生“难”在哪里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难”的特殊性,运用唯物辩证法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使“难”向“易”转化。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说课"比赛蓬勃发展的同时,具有反映和培养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功底的"说题"比赛也悄然兴起."说题"要求教师说出题目的命题立意,说出这道题所蕴含的知识点,说出如何去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讲解完题目后,如何引导学生扩展或者拓展拓宽这道题,如何把这道题进行变式、深化、延伸,发掘它的一些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 ,有时同学们拿着题目来问我 ,我只要把题目读一遍 ,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他们怎么解答 ,他们就笑着说“会了”。原来 ,我读题时 ,注意把关键字词读得很重 ,又拖得很长 ,突出了题目的中心。可见 ,读题对指导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不读题就做题的学生是很少的 ,但同样读题 ,有的学生只是走马看花 ,根本没有理解题意 ,有的学生只读开头 ,不等读完 ,凭自己的想象便胡乱做起题来 ,结果这些学生往往都做错了 ,因此 ,审题中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读题。我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做到三读 :一读 ,知其梗概。这是了解性…  相似文献   

10.
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这道题我已经在课堂上反复讲了不止三遍了,可有的学生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会做,真是感到自己越来越不会教了……”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余文森教授曾经听一位教师上《滥竽充数》这一课,课快要结束了,教师按照惯例说,读了这则寓言,大家从中明白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批评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有的学生说,我们不要不懂装懂;有的学生说,没有真正的本领是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  相似文献   

12.
一、从一节"遗憾"的公开课说起区里组织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一位特级老师执教了《认识整万数》一课,其中对整万数的读写的指导这一环节,引起听课老师的热议。课堂回放:教师出示问题(如下):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探索,然后组织交流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一部分学生认为应先读最高位上的数。比如3070000读作三百万零七万。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读作三百零七万。教师回避了第一种读法,而要求第二种读法的学生说说"有什么小窍门?"然而,学生的叙述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设想说下去,而是说"先读百万位上的3,再读万  相似文献   

13.
二、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归纳概括1.知识点(第29-30页例9)读数:3745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2080读作二千零八十。6009读作六千零九。2800读作二千八百。(教师补充)教法设计指名读数,师生共同总结四位数的读法。(1)从哪一位读起?按什么顺序读?(2)通过读数3745的每一位,我们知道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十位、个位呢?(3)观察后面的三个数,老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幻灯出示)①哪几个数中间有0?分别有几个公怎么读的?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怎么读?②哪几个数末尾有明分别有几个公怎么读的?末尾不管有几个儿都怎…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师在读讲《日月潭》后,按文后第三道练习题的要求,指导学生用“美丽”一词造句。第一步,出示一道题,进行口语训练: “日月潭( )非常美丽。”教者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括号内要说出日月潭“美丽”在什么地方。课文刚刚读讲结束,教者趁热打铁,设计了这道题让学生练习,学生思考片刻,运用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说: “日月潭四周的山林,倒映在潭里,非常美丽。”“日月潭一边象圆圆的太阳,一边象弯弯的月亮,非常美丽。”……第二步,教者板书“……美丽……”,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造句:“刚才大家把日  相似文献   

15.
教学断想三题江西省南昌教育学院万里凤导演·导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充当什么角色?见解颇多。有的说,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活动,教师应该是讲解员;有的说,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学,教师只起辅导作用,教师只是辅导员;有的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主要靠...  相似文献   

16.
第六册的《基础训练1》共安排了八道题四项训练内容 ,关于“字·词·句”的训练共有五道题 ,这五道题联系紧密 ,体现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第一题是写出与大写字母相对应的小写字母。三年级学生已有了两年拼音基础 ,对这道题的解答不会感到困难。因此 ,课堂上教师不必花气力讲解 ,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练、自测 ,然后教师有目的地检查基础较差的学生 ,反馈一下掌握情况即可。第二题要求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目的是复习巩固音序查字的方法。学生从二年级下半学期就已学习了音序查字法 ,所以教师应在查得准、查得快上下功夫。课堂上可采用计时、…  相似文献   

17.
1在一次数学活动中,一学生板演小数除法时,出现了下面的结果: 0.45 0.22=2……1 学生对这一结果议论纷纷。有的说结果正确,有的说结果不对。说结果不对的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这道题的余数不是1,而是0.01;所以,横式应该写成‘0.45 0.22=2……0.0l’”。教师对此表示赞赏。我们认为,说余数是1固然不对,但把算式写成“0.45 0.22=2……0.01”,也是很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8.
每次作业发回去之后,我总会听到学生说:"哎呀,这里怎么会错呢?""真可惜呀,我少看了一个字。"……有的家长也常在教师面前说:"我的孩子怎么不懂读题呢?让他自己读就做不来,我帮他读,不用和他解释他也会做。""我的孩子为什么每次考试都考不好?问他有什么不懂不会的,他又说全都懂、全都会。唉,这孩子真是马虎。"……孩子和家长都会  相似文献   

19.
命题者给两道题提供的答案分别为C和A。很显然,命题者都把“唯”读作“wěi”,这也许是受了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的影响。但作为国家语言规范文件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却是这样注音的:“唯wéi(统读)。”“统读”,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  相似文献   

20.
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课算。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超市师:那请大家想一想,两种解答第一天运来6箱草莓,第二天运来40方法的答案11箱和88千克有关系千克草莓,两天一共运来多少草莓?吗?课堂教学过程如下:(生交流之后)指名读题后,学生有的跃跃欲生:有关系,箱的质量就是8811试,有的皱眉沉思,有的无所适从,千克。有的欲言又止,有的回答:“6 40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箱和11=46。”88千克表面看起来不同,实质上是师:46?是46箱还是46千克?相同的。这时欲言又止的学生醒悟过在这道开放题中,我首先呈现来,着急地说:“单位名称不同,没办缺少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