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振华 《湖南教育》2008,(12):31-31
“为学生写‘传记”’这个念头源于刚参加工作不久后的一次作文课,当时的题目内容是要求学生记新学校里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写的都是我这个老师,有的学生对我的肖像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有的着重描写了我上课时的一言一行,有的学生则侧重于我和学生的交流。看得出,学生对我平常的言行举止观察得很仔细,描写都很认真,丝毫没有拔高的意味。我很感动,我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题目后,有的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有的觉得虽有东西可写,但印象模糊,总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有什么可写”,说明平日对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作文的材料。“印象模糊”,说明对接触的事物观察得不细致,脑子里只有一些浮光掠影。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朱景衡老师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个方法好!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朱老师是有计划地  相似文献   

3.
这一单元的写作内容很宽泛,但按照要求写好这一单元的作文,就要学会观察。这一次观察强调的是在活动中进行,那么在活动中观察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 首先,在活动中的观察要善于抓住需要观察的事物。这次作文是自由写作实践,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但要写得好,写得有水平,就不能什么都写,要对所见到的事物有所选择,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或者说通过自己的观察能将它“熟悉”化的事物。然后对这个事物进行观察,为写作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由一次作文想到的云南韦祖成教学《落花生》后,我根据课后的习作要求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种事物,要注意写出这个事物的特点,写出它的可贵之处,并谈谈你从它身上学到什么。作文交上来了,批改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按要求完成了任务,并且写得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5.
由一次作文想到的韦祖成教完《落花生》后,我根据课后的习作要求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种事物,要注意写出这个事物的特点,写出它的可贵之处,并谈谈你从它身上学到什么。作文交上来了,批改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按要求完成了任务,并且写得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  相似文献   

6.
学生作文,特别是中、下学生的作文容易犯一个毛病,这就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关键处写得不具体。出现这个毛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缺少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认识以外,不会分解事物,尤其不会分解关键事物,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上学期,我曾让学生根据本校小宗同学舍己救人的事迹,命题作文,并要求学生特别注意把关键处(小宗救人经过)写具体、写生动。结果,不少学生虽然字数写得很多,可是内容仍然显得空洞。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写小宗救人经过是这样列提纲的:①小宗平时的表现;②小宗去外婆家度暑假;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三年级的作文要求是:“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抓好写整篇作文的起步工作,我的体会是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让学生的作文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也就是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一、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写作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三年级学生作文起始,不知写什么,不知从何写起,常常会感到作文很难,拿起笔就怕写不好,加之有些教师的指导不得法,而且往往要求过高,这更加剧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  相似文献   

8.
"本次作文的题目是《最期盼的日子》。"王老师一边布置作业,一边给学生简单地分析着这篇作文的写法。其实,这个题目并不难,学生应当有话可说,也有素材可发挥。但王老师最担心的是:一怕学生无病呻吟,不说实话;二怕学生写得太平,记流水帐。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在连续三届的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从观察能力、组材能力、描述能力几方面对学生加以培养,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各种训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一、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事物进入高段后,学生最感棘手的是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平常留心观察事物,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考虑训练题目时也要注意切合实际,使学生言之有物。我在作文教学中除重点指导教材规定的篇目外,还适当加大练习量,有针对性地指导观察一些事物。我曾设计让学生练写《及时  相似文献   

10.
一、欣赏别致的题目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集体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家,常常会发生很多的小事。这些看似很小的故事,撞击我们的心灵,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看,在同学的作文里写得可好了。2.大屏幕出示学生的作文题目。《“疯狂”小组》、《老师对我说的悄悄话》、《我真的不如别人?》、《“小懒猪”葛荟》……请学生大声读题目。(激发学生欣赏的热情)3.启发学生,看了这些题目,你最想看谁的作文?为什么?学生争着说自己想看的作文,很充足地说出想看的理由。4.小结:看来,作文的题目很重要。一个好的题目能吸引人,能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同学们以后要努力…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指导后,安排学生习作时,教师坐在教室里陪学生一道写作,我称之为“陪作”。记得有一次,我教第十一册的基础训练5,这个训练的作文是:“选择一样你喜爱的事物写一篇作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以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难写:一是不知道如何展开联想,联想些什么;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简  相似文献   

12.
有些单元作文要求写一个景物,所谓景物就是景致和事物.写景和状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写景侧重于描写美丽的景色,状物侧重于描述事物的结构.为了使学生在作文中达到多方面训练,我采取了“一体多练”的方法,就是把学生分为三个组.一组到本地的中山亭观察寻江洪流,作文题是“中山亭观洪”;一组到马胖观察鼓楼,题目是“马胖鼓楼”;另一组到举世闻名的程阳桥观察,题目是“侗乡风雨桥”.在进行一体多练中加强学生整体观念.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我认为,读、写是同等重要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的问题,几年来,我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从观察最熟悉的简单的事物做起 三年级学生初学作文,要首先打破他们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培养其写作文的兴趣。 我首先指导他们观察最熟悉的简单的事物。开始曾写过《我们的小红花专栏》,专栏记载着孩子们的进步与欢乐,是他们最关心、最熟悉的事物,但是一提起“写”,就都发起愁来,说“写几句就没话说了,哪能凑成一篇文章呢?”我笑笑说:“不难,上完这节课,你们就会写出来。”孩子们半信半疑。我挂出小黑板,上面写着写作要求:(一)按  相似文献   

14.
[案例材料] 我刚参加工作那年,教两个班语文课兼一个班班主任。看着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感觉还真的不错。第一堂作文课,题目是《我第一次……》,要求学生补充好题目,然后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个题目应该是非常有写头的,我对学生充满了期待。收上作文后我就读起来,陶醉在学生的叙述与想象当中。——不管作文写得好与不好,读他们的作文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这些作文能使我了解学生,认识到他们稚嫩而又丰富的内心。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以求使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协调发展,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却忽视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作文的目的对象教学。以致学生自己对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这篇作文写给谁看,要达到什么目的,并不清楚,而是处于“老师要我写,我不能不写”的状态,自然对“写些什么”和“怎样写”也就把握不准了。这样脱离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的“地对空”式的作文训练,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也难以切实提高学生作文的…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学生都比较畏惧作文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生从接触作文的那天起,老师常出“《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一个关心集体的人》、《记一件好事》、《有意义的一件事》”等要求高、难度大的题目,学生选不好材、组织不好材料,更不要说突出中心,久而久之,失去信心,就害怕作文了。为了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应把写什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选材,自命题,写他们生活中最喜爱、最熟悉、印象最深,有真情实感的事。每次作文只指导写作重点、范围、要求和注意的问题,至于学生选什么材料,用什么题目,都让他…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性质、状态、事物的发展变化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一、观察要有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是做事情成功的首要条件。没有明确的目的,学生盲目地观察,就会失去其意义之所在。因此,在观察前,教师要告诉学生要观察的事物是什么,要观察哪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作文训练是观察一件自己喜爱的小物件。在写作文前,我拿了一个小狗闹钟让学生观察,并且告诉学生要观察这个小狗闹钟的…  相似文献   

18.
训练要求这次习作,不出题目,请你自由写。写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写千姿百态的事物,写各种各样的人,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写自己的幻想和理想,都可以。写之前,先想一想最想告诉别人一些什么,再想好写的顺序。写的时候,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写完以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作文指导重点指导:本次作文,要求中既没有给题目,也没有限制范围和内容,是一次自由作文。同学们可能会说,什么都没有限制,写什么呢?这就要求同学们好好地想一想,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呢?比如:一个很有特点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你喜欢的,也可能是你不喜…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作文,最常见的问题是对事物写不具体,明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心里好像有很多话要说,但写起来几句话就完了,平平淡淡,无真情实感;明明觉得这个地方很好玩,周围的景色也很秀丽,可是一提笔,三言两语,干瘪无味,连自己都不想看。还有不少学生,在作文中用笼统、空洞的或是结论性的词句代替具体的描写。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表达方面也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内容具  相似文献   

20.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每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