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德育存在的基本问题是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灌输道德知识,脱离人的实际生活,其结果培养出许多"道德专家",而不是有道德的人.德育回归生活的意义在于关注人本身,造就有德性的公民.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德育回归生活价值,在当前德育的研究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旨在审视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其人性理念,实现德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意义的追索是入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情结。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依托使入成“入”的事业,应该是一种蕴含终极关怀的活动,更应该是一项发展入的终极关怀能力、成就入的自主关怀的活动.这应是德育的深层意蕴和永恒使命。首先,德育要使人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意识。德育不仅仅是要培育德性,夏要启迪学生认识道德与生活意义的关联,领会“生活意义”的合理意涵,主要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独处存在与联合存在的统一及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的理论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4.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构造的"空间",一种社会精心设计的"文化装置",其必然隐蔽着社会的秩序与规范,并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控制与影响.因此学校"空间"蕴含着"生活德育"功能.然而,学校"空间"在促成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可能的同时,由于其道德规范的预设性、道德标准的专断性,道德逻辑的功利性.使得"空间"本身也成为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一种限度.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透视学校"空间"中生活德育的可能、机制及限度,进而促进学校"空间"生活德育功能的发挥,不仅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更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的理论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6.
生活德育在超越知性德育的同时自身也陷入了理论误区.由于缺乏对日常生活的价值学梳理,没有厘清生活世界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差异,使得生活德育论把具有非反思性特质的日常生活也当作意义世界加以回归,这非但不能促进反而阻碍了学生的道德成长.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入手重构生活德育,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非日常生活.为此,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参与公共生活,自觉帮助学生建构制度生活.  相似文献   

7.
对意义的追索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情结。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依托使人成“人”的事业,应该是一种蕴含终极关怀的活动.更应该是一项发展人的终极关怀能力、成就人的自主关怀的活动,这应是德育的深层意蕴和永恒使命。首先,德育要使人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意识。德育不仅仅是要培育德性,更要启迪学生认识道德与生活意义的关联,领会“生活意义”的合理意涵.主要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独处存在与联合存在的统一及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融合。其次,德育要使人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能力。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应该能真正以行动关怀生活意义。因此,应指导学生具备发现、创造和享用意义的能力。确立有效关怀意义的原则,主要包括生命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他者性原则和超越性原则;养成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知识的内在结构的角度,重新解释了知识与道德,知识学习与德性养成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通过知识学习获得德性增长的途径,强调了知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对道德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文章最后,分析了生活德育所主张的学生活与学知识的关系及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闲暇·德性·现代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工业化社会追求效率的原则驱逐了生活中的闲暇,也放逐了闲暇道德。现代德育也以注重工作及制度化生活的引导与规约为主要议题,因而导致了人的制度化生活与闲暇生活以及人的德性发展的不和谐状态。从和谐德性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德育改革应该关注闲暇德性。  相似文献   

10.
<正>亚里士多德主张从生活的角度看待道德教育,陶行知更是融通中西,创立了一种既适应中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生活德育思想。本文结合当下语境,分析陶行知与亚里士多德生活德育思想的关联,以期对开展德育改革与创新有所启思。1.生活德育的内涵生活德育是指教育者按道德形成规律,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在生活中训练德性的系统过程。陶行知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是道德的基础,道德系生活的根本要素。没有生活,道德将成为抽象和僵死的规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教育重新审视人格培育的道德实践方式及道德主体的内在品质与价值建构,强调道德内涵养成而非人类智识开发和伦理行为规范.将人性发展、思想文化素养和精神状态作为建立健全社会德育价值的追求,注重人内在价值的独特性与所具有的发展潜能性,通过启发和提升民众作为现代社会之公民的道德意识和行动自觉,培育具有公民性信念和优良德性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而不仅是德育的手段,生活与德育具有本体的关系.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不是回归“现实生活”,而是建构“可能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因此,德育就是生活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生活方式,自觉建构一种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3.
生活德育以生活场景为基础,通过道德主体实践活动,主动体验道德、建构道德,实践性是其本质特征。在探索实施生活德育中存在着模式建构匮乏、途径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造成了生活德育的无根现象。构建多种生活德育模式,以劳动为依托,在日常人际交往活动中培养德性是实施生活德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生活德育课程原型是一种原初的道德教育影响的选择与组织形式。基于知识论视角,生活德育课程原型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人出发,尊重主体地位,尊重个体生命,尊重个体在“遭遇性生活”为典型的个性生活中的道德领悟,使个体道德知识成为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个体道德叙事日益达成个体对生活的道德觉解,促进个体道德知识的解放,践行一种道德生活的道德教育基本实践形态。从知识论的角度审视生活德育课程原型,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生活德育的理解与实践认知。  相似文献   

15.
论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现代德育困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构建德育新理念——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不断推进公民社会进程中,培养高职生完整的公民德性是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和旨归.其培育途径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学校文化、专业实习、课堂生活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汤舜 《教育评论》2012,(3):69-71
闲暇生活与社会道德密切相关。当前,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存在着诸如网络道德失范、公民意识薄弱和缺乏健全的主体意识等问题。应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开发与研制校本闲暇德育课程、构建三位一体的闲暇德育体系,及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等途径,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进行道德引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孙彩平  贾长胜 《中国德育》2006,1(7):22-24,41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工业化社会追求效率的原则驱逐了生活中的闲暇,也放逐了闲暇道德。现代德育也以注重工作及制度化生活的引导与规约为主要议题,因而导致了人的制度化生活与闲暇生活以及人的德性发展的不和谐状态。从和谐德性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德育改革应该关注闲暇德性。  相似文献   

20.
公共生活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和公共伦理的基础,使得学校公民教育能够在具有公共性的生活实践和伦理氛围中形成和发展。以公共生活为根基,学校公民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公民德性品质、公民民主品质、公民理性品质和公民行动品质。学校公民教育有必要建构一种以公共生活为核心的学校生活实践体系,包括协商对话、社团自治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