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平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理想,公平与效率是现代社会的两难问题;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与效率是现代教育的两难问题;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追求教育公平与效率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教育公平是个人和政府的共同愿望,是我国教育改革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教育公平是相对的,教育公平与效率是辨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过程公平研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面的公平是自愿的配置,是“物”的意义上的公平。是教育制度、政策的公平,考虑群体利益。微观层面的公平是师生交往实践上的公平,是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关注个体利益,是“人”的层面上的公平。个体的发展是宏观层次的教育公平与微观层次的教育内部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个体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义务教育的普及使教育过程公平问题凸显、教育均衡发展正从外延式逐步走向内涵式发展、教师的公平意识水平有待提高等教育现状需要教育过程公平研究。我国教育公平研究将教育公平作为社会问题研究。在教育公平的宏观层面徘徊,教育过程公平研究存在问题,为教育过程公平研究留下了研究空间。因此。教育过程公平研究将是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面的公平是自愿的配置,是“物”的意义上的公平。是教育制度、政策的公平,考虑群体利益。微观层面的公平是师生交往实践上的公平,是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关注个体利益,是“人”的层面上的公平。个体的发展是宏观层次的教育公平与微观层次的教育内部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个体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义务教育的普及使教育过程公平问题凸显、教育均衡发展正从外延式逐步走向内涵式发展、教师的公平意识水平有待提高等教育现状需要教育过程公平研究。我国教育公平研究将教育公平作为社会问题研究。在教育公平的宏观层面徘徊,教育过程公平研究存在问题,为教育过程公平研究留下了研究空间。因此。教育过程公平研究将是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公平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理想,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追求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教育公平是个人和政府的共同愿望,是我国教育改革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教育公平是相对的,教育公平与效率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对永恒的矛盾。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表现在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凸现。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有着不同的要求,现阶段协调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成了教育发展中较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2008,(1):39-44
2006年4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重庆视察时说:“体现社会公平是主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一判断更是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康宏 《广东教育》2002,(3):47-48
2001年9月,广州地区第28届教育沙龙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召开。本次教育沙龙的主题是“教育效益与公平”,与会者就教育效益与公平的涵义及其两者关系、我国教育效益与公平的现实问题、推进我国教育效益与公平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一、教育效益与公平的涵义及其两者关系(一)教育效率与教育效益广州大学邓云洲副教授认为,目前教育经济学教科书和一些论著对教育效率和教育效益基本上是同  相似文献   

8.
最公平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公平与效率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并不矛盾,公平的教育才是有效率的教育,最公平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教育效率的概念仅仅在教育管理上有一定意义,纯粹教育意义上的教育效率是不存在的,因为顶级人才培养需要的是公平,普通人才培养需要的仍然是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通过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来促进教育公平,是走向真正高水平教育公平的唯一正确的路径选择,但不能因此否认教育自身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推进教育公平的责任和作用,也不能因此低估教育和教育公平对于推进社会公平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效率是指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贡献率。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两个可以独立的、同等重要的教育追求或者教育目标。现代教育应该坚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并重”的原则,通过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率应该且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券的重要价值取向:教育公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于教育券计划,从弗里德曼的“市场模型”(marketmodel)到皮科尔与怀斯曼的“与收入联系的市场模型”(income-linkedmarketmodel),再到詹克斯的“补偿性市场模型”(compensatorymarketmodel),无不蕴涵着教育公平的思想。偏好于市场模型即自由择校的前两种模型的教育券计划更加注重教育券的效率公平,即市场公平;而詹克斯的模型却更加关注教育券的社会公平价值。教育券计划的实施也越来越趋向于追求教育的社会公平这个价值取向,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及其他国家的实践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公平是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公平既有公平的普遍性,又有自身特点,应根据教育公平的本质特点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应坚持普及与提高、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免费和强制性原则,积极消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性和局限性的矛盾,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及其评价模式,坚持教学民主与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社会学领域的核心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公平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在对教育公平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可以追寻两种理论,即柯林斯的教育成层理论和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由此发现,教育公平的实现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受教育权利的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障碍重重;教育过程投入均等的实现长路漫漫;教育结果均等的不可能与没有必要;教育公平感因人而异。要使教育接近公平,教育公平应该回到最初的理念;教育公平应该兼容精英教育;教育公平应该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公平应该在社会变革中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刘畅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383-38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AI+教育"构建的新型智能化教育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育的缺陷,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教育效率是指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贡献率。教育效率与经济效率的衡量标准不同,教育有其独特的效率原则。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两个相互联系、同等重要的教育目标。现代教育应该坚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并重"的原则。单一依靠政府或者单一依靠市场都是有缺陷的,需要一种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市场发挥辅助作用的混合机制,这种混合机制比任何一种单一的机制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15.
教育均衡作为教育公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通过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及师生比等九个指标对云南省县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县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未得到进一步确立;历史"欠账"多;财力薄弱,教育经费投入有限;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调整结构,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资源,改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师资,提高教师的均衡配置;定期监测,构建云南义务教育均衡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它既涉及到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宏观层面,又涉及到学校条件、学生个性等微观层面。我们既要尽我们所能坚持不懈地追求这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又不能脱离我国的具体国情去抽象地谈论它。“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均等,正确对待差异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国家战略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社会制度的完善,社会价值观亦由效率逐渐转向公平;相应地,高等教育在公平与效率两种价值取向之间,也逐渐倾向于前者,高等教育公平将成为转型期我国社会进步的基本价值观。我国高校招考制度改革应在社会转型期基本价值取向与高等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以制度公平为导向,充分发挥其促进教育公平与民主的社会功能,而这有赖于政府与高校的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周翠彬 《培训与研究》2010,(10):73-75,89
教育公平,是指公民的受教育权能够通过制度性的保障而公平地得以实现的一种社会权利分配状态,它是社会公平在受教育权方面的具体表现。受教育权可以分解为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学习成功权三个子权利,从微观上看,教育公平表现为社会个体享有的三个子权利的公平;从宏观上看,教育公平则体现为社会群体在教育资源竞争过程中的公平。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推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尤其是基础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状况不容乐观,教育权利、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不公现象尤为突出,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梗阻。因此要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就需树立教育权是不可剥夺的人权观念,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改革教育系统自身。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是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教育中的体现。"重点校"政策在推动部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乡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使得基础教育群体间入学机会不公平,尤其接受优质教育不公平。应从制度入手,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缩小基础教育校际差别,逐步取消"重点校"政策,使公众享受到较为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