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主体构成应至少包括施训主体、受训主体和管理主体三者.施训主体研究应包括能力构成、心理构成和角色构成等方面.受训主体研究不仅应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应该研究他们的实体差异.在市场化和正在逐步推广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发挥管理主体的职能.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主体构成研究,有助于明确课程主体的角色与功能,推动测试员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实践;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培训课程理论体系研究;有助于贯彻“文化兴国”的战略构想,将全民语言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主体构成应至少包括施训主体、受训主体和管理主体三者。施训主体研究应包括能力构成、心理构成和角色构成等方面。受训主体研究不仅应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应该研究他们的实体差异。在市场化和正在逐步推广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发挥管理主体的职能。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主体构成研究,有助于明确课程主体的角色与功能,推动测试员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实践;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培训课程理论体系研究;有助于贯彻"文化兴国"的战略构想,将全民语言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一直未能进入研究视野.在厘清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等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课程论,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的实践,初步简要探讨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具体包括评价的目的、作用、功能,评价的对象与范围,评价的服务对象,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受训主体的性质与地位、实体差异及实践影响,受训主体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实际效果。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到受训主体的重要性,关注受训群体的特殊性和实体差异,注意培训基本原则的遵循、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努力发挥受训主体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普通话测试培训教学模式应具备现代课程理论中人们共同关心的基本要点,并按照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要素进行课程化教学模式创建:(1)根据高校学生口语交流和交际素养的现实需求设立课程理念、目标,掌握普通话理论知识与发展学生口语表达技能和素养、陶冶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怀、培养运用标准母语交流交际的习惯;(2)课程内容的选取应根据学生特点既要有语音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1],也要选取学生的体验性活动和直接经验(如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课程);(3)普通话培训课程的学时设置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的编排要依照普通话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与大学生的心理顺序,保证普通话课程的可教性和可学性;(4)在学生获得普通话水平知识能力的方法上,应调动学生主体主观能动性,以发现式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发展口语能力[2].  相似文献   

6.
贵州的国家普通话测试(psc)已逾十年,高校与之同步的普通话课程教学始终难以突破班级教学的传统模式。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诊断性测试”的概念,这种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不仅能诊断出每个学生的语音偏误,而且能让他们找到矫正偏误的有效方法,诊断性测试理应纳入普通话训练课程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组在湖南文理学院和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普通话测试"课程化"培训教学模式的创建实践,结果表明普通话测试培训课程化教学模式能够满足高校普通话测试培训的现实需求,规范的课程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方式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培训效率,从而切实促进普通话测试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青海少数民族“普通话”的语音偏误,对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研究提出了思考:以中介语理论为理据,培训——调整理念,突出针对性;测试——客观公正,突出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以测促训、以训保测”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基本原则,多年来坚持不够好,存在明显的重测试轻培训现象。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剖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大致情况,找出了问题与不足,并对其研究价值与意义作出估价。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普通话培训的核心问题是构建完整的普通话课程体系.构建普通话课程体系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按专业区分教学内容,建构起“课程与培训结合、推广与测试结合、拓展培训长效机制”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网状结构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中,探索出“集中专题培训一自主读书研修一网上远程学习一课例研讨实训一考核总结交流”的系统化培训模式,加强了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符合教师继续教育以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原则,采取了“集中培训+自主研修+远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突出了学员岗位主体地位,加强了学思知行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林绮琴 《广西教育》2012,(38):39-40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对现代化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称为机测)系统应运而生,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区)运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所谓机测,是指应试人采用上机模式进行测试,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和第三题“朗读短文”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题“命题说话”由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或测试站调配测试员通过网络在线评分。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培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不断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创新,突出“更新培训理念、强化培训师资、优化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职院校传统混合教学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超星一平三端”和“蓝桥实验楼”双平台,进行四阶循进闭环教学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该模式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验,采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教学,融通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对比发现:该模式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在高职工科类课程中实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0)通过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分别培训市、县、校三级骨干教师六万多名。为落实“雪中送炭”,做好按需施训,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根据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以实践性课程为主体构建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相关理论研究,对高校课程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进行了多方位思考,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师生互促的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教师和学生看成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体,突出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它将课外学习作为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整个课程教学活动中,突出课内和课外学习的整体性,有望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师与乡村教师的互动模式,主要有“特岗计划”模式、“培训基地”模式、“置换培训”模式、“研训教一体化”模式。地方高师院校在输送特岗教师方面具有优势,可在教师教育互动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融学习支持、技术支持、管理支持和情感支持为一体的乡村教师培训新模式,具有四个基本环节:高校集中研修,“影子教师”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培训总结提升。“实习支教、置换培训”模式是一类较为复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涉及多个主体,有师范生、高校、高校指导教师、乡村教师、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乡村学校、地方政府等个体和集体。“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旨在通过机制创新,将教研、培训、教学有机融合,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理实一体化课程为背景,探索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引”“领”“导”“教”四个功能,提出高职院校教师“四合一”角色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可通过课程开发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实际生产工艺流程、教师角色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对应、教学评价做到三位一体等实施途径,对教师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学生基本知识及技能、迁延就业技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解性参与式”校本培训模式,是指以师生实际生活为立足点,以教师教学岗位为主阵地,以深化理解自我教育教学经验、学生、课程、教育等为突破点,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课改论坛、讲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现场观察会诊等各类专业发展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模式。一、“理解性参与式”校本培训的理念和特点“理解性参与式”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是:1.生活化的教师观教师不只是一种社会角色,而且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生活兴趣、人生追求、社会责任。理解教师,不能仅仅理解教师的社会角色,简单地以社会名义对教师发号…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和“教师口语”课程两者不是舍弃与保留的关系,而应该是水涨船高、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教师口语课的课时、教材、教法和教学重点进行调整,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