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科技创新政策呈体系化发展,已逐渐成为独立的政策部类。研究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推动形成共识,是支撑政策研究和政策实践的理论基础,也是推动政策制定、交流、评价和实施的保障。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对比研究,在公共政策范畴中,围绕研发系统和技术经济系统厘清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范畴及与其他经济社会政策的关联;并探讨从政策分析、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目标四视角提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结构,(1)从政策分析视角,按照政策类型分为强制性政策、宏观战略和落地实施政策;(2)从政策制定视角,按照政策工具类型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政策;(3)从政策执行视角,按照创新主体类型分为政府、企业、公共研发机构等类型政策;(4)从政策目标视角,按照价值导向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导向政策。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的进步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研发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政策、产业结构和开放式创新五个方面,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了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最后从研发支持力度、城市协同发展、创新主体合作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政策工具越来越多样,迫切需要一个系统性框架为政策制定提供指引。现有关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的研究,难以应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复杂性和相互交织的特征。本文在回顾全球科技创新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出发,建立了包含要素、主体、关联、产业、区域、环境、开放和反馈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策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政策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主要进展及对政策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方  周华东  陈涛 《科研管理》2020,41(10):81-88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亟需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要回顾,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八部分构成,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在强化要素、加强主体、完善机制、培育产业、集聚区域、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改进评价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的进步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运用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法,从研发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政策、产业结构和开放式创新5个方面,分析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数量上的优势,同时财税支持力度较大、对外开放度高,但存在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偏低、高素质人才欠缺、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存在阻碍等问题.最后从研发支持力度、城市协同发展、创新主体合作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券是利用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购买技术创新服务的有价凭证,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对促进云南省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情况,分别从需求与供给、政府与创新主体视角分析了云南实施科技创新券的基础和问题,从管理模式、服务平台、操作过程、补助比例和额度、政策协调等7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还存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产业创新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和人才扶持政策未落实到位等问题与不足,推进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是改革科技体制、突出企业地位、构建产业支撑、聚集人才优势和搭建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政府科技政策的聚焦点是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科研机构与工业企业的协同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为定量测度我国科技政策促进协同创新的实施效果,以1998—2013年我国被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作者机构信息为计量单位,采用三螺旋算法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显示,16年来,大学、产业与政府之间的协同性、网络结构性出现了长期弱化的趋势,并没有达到我国科技政策调整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新的决策者、推动者.为更好地探究科技政策在引导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中的作用,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对淄博市科技政策实施效果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统计、整理、分析,详细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在激发企业家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杜根旺  汪涛 《科研管理》2019,40(7):1-11
创新政策融合了科技、产业、财政等诸多内容,创新政策协调对于创新政策促进创新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对于创新政策协调的一些关键问题尚不清楚,更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这些影响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开展。本文试图去弥补这一空白,首先介绍了创新政策协调研究的发展阶段,接着从创新政策协调的内涵、影响因素、主体维度、工具维度、测度和调整几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进行研究展望,最终构建了创新政策协调研究的理论框架,以期为未来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以来伴随科技创新政策的密集推出,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发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但目前尚缺乏全面完整地针对2006年来科技创新政策的协同演变及其效果的定量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政策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以2006—2018年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为对象,对筛选出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探索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协同演变特征,并应用岭回归分析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力度、协同度和可执行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度自2006年始呈上升之势,总效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政策对科技创新绩效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政策特征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性。越明确的政策方向指引越能促进应用型重大成果的产生,提高创新政策的协同有助于促进中国专利授权量的增长,而促进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则需相关创新政策在力度、协同度和可执行度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文山州三七生产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文山州大部分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制药和加工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其创新能力主要来自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实现形式主要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奖励创新人才政策、产业引导政策、新产品减免税、科技引导政策对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影响较大;但目前企业在三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激励机制不完善,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内因,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技术市场不健全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外因。最后提出了提高三七生产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完整的科技创新过程包括创新环境创设、创新发现、创新活动资助与支持、创新活动管理、创新成果评价、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共六个价值创造环节。当前,关于不同环节的科技政策供给分布情况的实证研究暂付阙如。基于政策主体、创新环节和政策对象三个属性,对上海市1978年以来的科技政策进行逐条编码,并构建2模社会网络,分析各职能部门在科技治理格局中的角色变迁、注意力分配以及协同关系衍变历程。结果显示:科技治理的核心首先从市政府转向科委,随后科委“一家独大”,最后科委的中心性减弱,科委、财政局与市政府共同形成“铁三角”的核心治理结构。创新环境创设始终是上海市科技政策供给的重点环节,而创新成果评价、成果转化与应用两个环节的政策供给相对薄弱。1985年至今,企业始终是上海科技政策关注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4.
冯云  杨瑾  赵丽  李廷 《科技通报》2023,(3):103-110
科技创新政策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对全社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本文对2021年15个重要城市的科技创新政策聚焦热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政策做了进一步的思考,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支持源头创新;高质量培养集聚高端人才,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立法,引领科技创新;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项准自然试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对专利产出的影响,并探讨了区域异质性、城市行政层级异质性对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显著促进了专利产出,并且科技财政支出、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区域异质性、城市行政层级异质性影响了政策效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显著促进了东部城市、地级市专利产出;人才储备、外商投资对东部城市与非东部城市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困难也最突出。要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需要财税政策的有力支持。文章在对我国目前的财税政策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财税政策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日本在"科技立国"理念指导下建立的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的现实特征,为加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分析发现:日本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构建了包括协调型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官产学各具特色并联合开发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多层次农协组织与多元化技术转移机构共存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等在内的创新组织体系,有力推动了日本农业发展;其在国家战略层面突出科技创新,形成由政府主导、企业重点参与、农民协作的农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辅以科技人才支持和法制化保护的辅助政策体系,并形成了公共科研机构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大学紧密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得到以下启示:加强构建和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战略,激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强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性调整,以及强化企业在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多层级政策结构、制度性分割破碎和多元创新主体利益差异使区域科技创新治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研究以多层次治理理论为主要分析框架,在借鉴苏格兰科技创新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长三角与苏格兰地区的中外实践比较,剖析多层次治理系统的制度安排、运作机制及对区域创新政策的整合与协调作用,为多层次治理模式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治理中的应用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对外科技交流,从全球创新治理的“参与者”角色逐步向“引领者”角色转变。随着我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仍然存在资源散、协调难等问题,有些开放创新举措尚未落地落实,不利于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原因既包括全球形势变化带来的外部环境问题,又包括内部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部分是长期存在、难以突破的深层次问题,部分则是因为政策过于宏观、加之落实不到位、创新主体不敢干,出现的举措落地难、见效慢等表象问题。解决这些痼疾沉疴,要紧密围绕“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的思路,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实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政策,坚持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对外开放的战略政策,加快优化吸引海外人才的制度体系,提升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支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全球化发展,发挥企业畅通“双循环”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上搜索的科技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5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416项科技政策的网上搜索调查,从政策的数量、系统性、创新性、力度、可操作性、发展趋势、政策宣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地的科技政策环境进行了较全面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可为科技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