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家麟。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和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11项奖励。谢家麟院士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2年2月14日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2.
谢家麟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专家,我国高能加速器研制的开拓者。曾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近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3.
谢家麟     
<正>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 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荣获201 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谢家麟,1 920年8月出生,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谢家麟     
<正>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  相似文献   

6.
谢家麟     
《科学中国人》2017,(5X):2-2
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相似文献   

7.
谢家麟说:"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这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存在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如果不能成为普通的‘一砖一瓦’,是不能原谅的,因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在"添砖加瓦"的人生中,50余载,2项世界原创、3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成果,他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家的普遍理想是发现自然的规律,这可以称为"格物致知"。此外,理论物理学家还希望自己的理论和预言被自然界认可或日被实验证实,这可以称为"格知致物"。但是对于并不试图在学术生涯之外寻求人生意义的物理学家而言,以上两点还不足以概括他对人生的领悟。物理学家在对无涯之知的求索中安生立命,这可以称为"格知致道"。——廖玮  相似文献   

9.
我是很一般的人,既不十分聪明,也不十分能干。我能获奖,说明一个人不管资质如何,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取得成绩。这个奖虽然是颁给个人的,但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整个加速器团队的肯定,是对几代人工作的褒奖。——谢家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光物理学家杨国桢院士前不久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鼓励我国年轻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应积极与生命领域的科学家合作,将物质科学领域的思维方法和先进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他说,其实生命科学研究最好的研究手段大都来自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发明。例如DNA双  相似文献   

11.
王淦昌教授是我国当代杰出的物理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的第一代学术带头人,是我国粒子物理和核物理方面永不停顿的开拓者,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核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名誉院长和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正伽利略既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哲学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和"现代科学之父"。他喜欢动手验证别人的发现,敢于挑战权威大人物。比如,当阿基米德在浴室里想到如何证明金冠纯度后不久,他便用类似的实验方法证明了浮力原理。  相似文献   

13.
王静 《金秋科苑》2012,(3):22-29
美国人记住的中国人 在这一刻之前,“谢家麟”对许多人来说或许还是个陌生的名字,但这个名字自2月14日这一天开始在中国家喻户晓。事实上,早在半个世纪之前,“谢家麟”就已经存于美国人的记忆中了。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I0003-I0003
据美国物理学家报道,研究人员对来自美国能源部费米实验室粒子加速器的数据分析后认为,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也可能是一种新的自然力。但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结果还需进一步分析以验证是否属实。本次实验研究是通过质子和反质子对撞以探索宇宙原理系列实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在今年7月2日烟台二中“张敏之教学楼”落成剪彩时,给母校写来贺信,勉励中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兴趣,成为有用之才。他在信中用四则简短的故事介绍了他的成功之道。第一个故事:测量电子的大小费曼、薛丁格、朝永正一郎等知名物理学家,在近代电磁理论中均认为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在1960年之前,所有的实验均与这个理论的预测相吻合。1964年由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建造完成一个大型电子加速器,并由哈佛大学与康乃尔大学在这方面的专家设计建造了一个高灵敏度的实验,测量电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能加速器建设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末重新提上日程。高能加速器技术路线的确立,经历了从轰击固定靶质子加速器到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转变,即从"八七工程"的下马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的出台。"八七工程"是基于中国已有的技术基础和在最大范围内听取的海外专家的意见而做出的决定。因此,将"八七工程"称作"洋跃进"并不妥当。选择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反而是一次"冒险"的决定,因为对撞机刚刚兴起不久,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还没有人才和技术基础。对撞机方案的选择离不开李政道等海外物理学家的强烈建议与积极支持。回顾这段历史,对中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历程     
<正>2008年9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开始运转大型强了对撞机(LHC)山全球85个国家的多个大学与研究机构,超过8000他物理学家合作兴建,他于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08年9月10日,大型强子对撞机开始试运转,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这种大型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个笨手笨脚的人,一进实验室就四处惹祸,想不到他却是一位了不起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对物理理论严格和完美的追求,使他赢得了物理学的良心的称号。他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甚至可以用难以解读来形容他。他对理论物理非常精通,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做起实验却是人尽皆知的笨手拙脚。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理论认为中子不带电荷,然而美国弗吉尼亚州汤马斯·杰佛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最新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子的中心带有正电荷,中子的表面带有负电荷。汤马斯·杰佛逊加速器实验室在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天文学会共同举行的会议上,正式报告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几十年来,物理学家利用电子轰击核子(中子和质子)的实验来研究核子的结构。科学家认为,由电子散射的轨迹,有可能推测出核子的电荷和磁场的位置和强度。在以前的实验中,汤马斯·杰佛逊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质子的电荷和磁场的分布是不同的。为了解中子的电荷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光物理学家杨国桢院士前不久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鼓励我国年轻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应积极与生命领域的科学家合作,将物质科学领域的思维方法和先进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