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的创新主体和组织模式,在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一支新生科研力量.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作为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江西省科技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深入剖析科技协同创新体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和兄弟省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新时期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的创新主体和组织模式,在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一支新生科研力量.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作为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江西省科技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深入剖析科技协同创新体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科技协同创新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和兄弟省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新时期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体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中国科技创新投入高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典型事实,从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协同发展的视角,探讨如何破解科技创新困境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相互作用的协同机理,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并探讨了两者协同效应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单独自主研发创新、合作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均没有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三者与人力资本的协同互动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这说明实现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协同发展,是破解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研发—生产率悖论”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存在行业差异,高技术行业中两者的协同效应不明显,这可能与高技术行业需要更高的人力资本与之协同有关。本文的发现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对中国走出科技创新困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孟溦  宋娇娇 《科研管理》2019,40(8):20-31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地区创新要素的集聚、开放与互融,打开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协同发展,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被寄予厚望。目前,政府科技经费投入与相关政策支持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重要科技资源来源。在当今社会各界日趋关注公共财政配置绩效的情境下,为保障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目标实现,最大化财政资金的投资绩效,有关省市相继出台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评估管理相关文件。然而,作为“四不像”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如何评”依旧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价值困境、多元主体困境、个性与共性兼具困境以及体制机制困境。本文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组织特点,从资源依赖和社会影响力双重视角,建构了新型研发机构从资源投入到社会影响力产生全过程的绩效分析框架,并以上海微工院为例,针对其不同阶段关键绩效特征建构关键绩效指标与评估重点。其中,建设期重点考核政府资源投入、制度建设与资源集聚能力;运营成长期,关注资源集聚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服务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并对新型研发机构近期社会影响力进行评估;运营成熟期,重点评估新型研发机构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科研性质机构,在国家的创新战略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机构数量的增多,创新绩效提升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重心。文章基于Citespace科学图谱的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实证研究较少,目前对从机构内部提升创新绩效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以组织创新氛围、知识管理能力、内部协同网络为研究自变量,以创新绩效为因变量,以126份新型研发机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和中介作用检验,对机构创新绩效的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氛围、知识管理能力、内部协同网络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内部协同网络在其中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三条建议:(1)明确机构对创新活动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引导机构内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2)建设覆盖面更广的机构内部协同网络,鼓励多部门的协同创新合作,减少管理层级中的冗杂结构;(3)积极引入人才、资料等创新要素,建设网络工作平台,为机构提升知识管理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数字化协同管理对新型研发机构内、外部合作的影响入手,结合某新型研发机构数字化协同管理的实践,深入剖析了数字化协同管理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创新的意义。研究表明:数字化协同管理可以强化科研人员之间、新型研发机构与其他科研机构之间的链接,从而提升机构内、外部的合作创新能力。数字化协同管理可以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三个维度重塑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打破各环节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提升技术、知识、成果等资源在创新链中的传播速率,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内、外部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鉴于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研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且北京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研究较少,为系统把握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和不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构建研究框架,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总结分析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或挑战。分析显示: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在顶层设计、创新要素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在机构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和人才集聚方面仍有不足。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等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新范式。为回答“谁在协同,为谁协同,怎么协同”这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通过总结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内涵与发展过程,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发展现状以及科技服务协同创新理论上的“黑箱”,构建以科技服务组织为核心驱动的,由高校知识生产体系、机构技术研发体系、创新企业发展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4个子系统构成的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并基于主体联动的视角提出,通过加强科技服务机构与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的协同,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提升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重大原创性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创新逻辑、学术逻辑和教育功能逻辑的不断演变。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不同,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强调高校系统内外因素的互动和支撑作用,主要体现为高校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大学衍生企业、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模式。鉴于多模式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在产学研教等领域具有协同性、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做大做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顶层设计、调动高校积极性、提升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建设能力,通过调动相关因素的积极性,激发共同推动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新型研发组织是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类新型的研发机构,在机制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引进创新人才方面形成了鲜明特点.本文分析了新型研发组织的发展在制度保障、体制创新以及政策支持方面还面临着许多的障碍,指出中国应从建立和完善现代研发组织体系出发,通过积极引导,作为实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打造中国新型产业技术研发体制和加强现代院所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通过数字化协同管理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合作创新能力,从分析数字化协同管理对新型研发机构内外部合作的影响入手,结合新型研发机构数字化协同管理的模式设计,从理论上剖析数字化协同管理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创新的意义.研究表明:数字化协同管理可以强化新型研发机构的科研人员之间、与其他科研机构之间的链接,从而提升机构内外部的合作创新能力;可以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维度重塑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打破各环节之间在时空上的障碍,提升技术、知识、成果等资源在创新链中的传播速率,强化机构内外部合作能力.最后为更好地利用数字化协同管理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内部外部合作水平,提出形成贯穿全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协同管理规划,加强硬件数字化改造、内部数字协作平台建设和业务流程数字化重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民办非企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和管理模式入手,分析当前机构的发展优势和劣势,系统地剖析"民办官助"新型研发机构的"三元循环悖论"的作用机制,提出在政府和机构两个层面的构建方略,以期实现机构、市场与社会的三维协同发展,提出促进其创新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视角,通过分析黄埔区引进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广州黄埔区政府主导引进科技创新资源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等,提出进一步优化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峰 《知识窗》2023,(2):63-65
通过分析传统研发机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建设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发展并举的新研发机构,同时整合行业研发资源建立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产学研联盟的产业链整体发展新模式,将研发机构升级为学习型开放组织,实现研发机构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北京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已有多年探索经验,并且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一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回国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北京的研发机构重点在发展基础研究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并且是探索新型研发组织模式、新型管理机制、新型成果转化模式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吸引和培养国际一流科研人才的重要作用,对其评价不能套用目前对传统科研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建设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目的性,从科研投入、创新产出质量、成果转化、原创价值、实际贡献、人才集聚和培养六个方面,构建三层次多指标评价体系,提出评价指标的操作建议,试图为政府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强化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沈彬  张建岗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133-139
通过考察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转现状和已有的理论认识,可以发现其背后体现了思维和实践两种不同的逻辑演化,思维的逻辑演化经历了从独立性创新思维向协同性创新思维、学术人文思维向学术资本思维、就业思维向创业思维的转变,实践的逻辑演化经历了从知识技术的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松散性合作向稳定性合作、契约性合作向一体化合作的转变。新型研发机构是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力量融合发展的系统体,创新是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需要运用各方特长,发挥协同优势,解决好融资能力不强、造血能力不足、人才效率不彰、关键能力不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四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分析比较开始,结合广东省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基本发展情况和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促进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新机制,提出完善交叉融合培养模式,拓宽企业参与办学途径,推动粤港澳三地创新要素多维融合,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建议,助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8.
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正处于培育发展期,如何明确定位并促进其加快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梳理新型研发机构历史发展的5个阶段,然后对2015年广东省认定的12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从组建模式、对接产业、区域分布和高校视角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提出重点支持和引导企业、大型央属科研院所、高校主导建设不同定位的新型研发机构,对接区域产业并加强协同创新,快速构建广东新型研发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型研发机构成目前正处于培育发展期,如何明确定位并促进其加快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梳理新型研发机构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然后对2015年广东省认定的12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从组建模式、对接产业、区域分布和高校视角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提出重点支持和引导企业、大型央属科研院所、高校主导建设不同定位的新型研发机构,对接区域产业并加强协同创新,快速构建广东新型研发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产学研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的协同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学的视角构建三者协同度的测度模型,结合陕西省2008—2014年科技创新的相关数据,对3个子系统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陕西省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具有很强相互促进关系,且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稳定上升趋势,说明陕西省的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正处于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状态。但是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逐渐成为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上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对促进陕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