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全纳教育的看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化的全球化,教育的全球化时代也已经到来。一种主张教育民主、平等的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终将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总趋势。在与国际接触日益频繁的现代中国,也需要用全纳教育的重新审视中国当前的教育。我们发现不论是在普通教育界,还是在特殊教育界,还存在许多排斥学生的现象,教育现实与全纳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2.
试论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国外对全纳教育的研究已突破特殊教育的范畴,进入到普通教育的领域,引起了对普通教育的体制、课程、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在实践全纳教育的过程中,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关注所有童的教育需求、关注集体、关注合作。本文着重论述全纳教育从关注一部分人到关注所有学生、从关注个体到关注集体、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合作的这样的一种价值取向。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对我们目前进行的素质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 ,因而全纳学校是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也不同于后来的一体化学校 ,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教育、社会、经济方面均具有极大意义。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正、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为此 ,在现存社会中对阻碍这种追求的任何障碍都应该加以确认、质疑和消除。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 ,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  相似文献   

4.
全纳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全纳教育研究的范围已冲破特殊教育的藩篱,进入普通教育的领域。以全纳教育倡导的公平、民主、合作理念为参考来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将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全纳教育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教育思潮之一.我们的课程改革应该积极应对,用实际行动迈向全纳教育。课程改革要实践全纳教育的理念,应该以全纳教育的理念为指导,调整课程内容,变革课程实施,转变课程评价的观念,改革教师教育制度,更新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全纳教育是目前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我国全纳教育引 发了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本文借鉴教育公平思想理论,对全纳教育 的起点、过程、结果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指出,全纳教育是一种以教育的公 平为本位的全新教育理念,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7.
全纳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全纳教育的提出。“全纳教育”一词已成为近期国际最流行的教育词汇。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作为一种思潮,在国际上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全纳教育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的潮流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兴起和发展的。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其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并号召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全纳教育。实际上,在这之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了具有全纳教育意义的教…  相似文献   

8.
全纳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全纳教育研究的范围已冲破特殊教育的藩篱,进入普通教育的领域。以全纳教育倡导的公平、民主、合作理念为参考来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将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全纳教育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是21世纪国际教育的新思潮,体现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理想境界。我们借鉴全纳教育的人权观、平等观、民主观、学习观、课程教学观等先进教育理念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未来职业迁徙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1994年萨拉曼卡会议以来,全纳教育中的残疾儿童接受基础教育在国际社会中遭遇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对全纳教育普遍承诺却论而不行。而事实上全纳教育是惠泽于残疾人个体、普通人以及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各方的。全纳教育研究者应从全纳的"输入"与"产出"角度力证全纳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度,以推动全纳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25日,以“全纳教育:未来之路”为主题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召开.国际教育界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展开国际对话,形成共同参照标准,制定国家全纳教育政策,起草长短期全纳教育规划。本届大会上,各国达成共识,做出承诺,掀起一股“全纳”热潮。按照惯例,中国作为成员国如期提交报告,回顾并展望了本国全纳教育。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2008年11月召开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大会的主题确定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通过这次大会的召开,必将会在世界范围掀起一股实施全纳教育的热潮,宣告全纳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在21世纪的今天,国际教育界的理想是要实现全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然而,全纳教育在各地区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对全纳教育思想的理解、全纳教育的政策、资源、课程与教学、评价等,还需要更多的人来研究和实施。  相似文献   

13.
曼彻斯特全纳标准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纳教育自从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正式提出以来就成为了国际教育研究的热点.我国全纳教育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英国是当今世界上全纳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所以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全纳标准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引入和分析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编写的最新版指导全纳学校的全纳标准,结合我国全纳教育发展现状,总结了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国际上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了著名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至世纪之交,国际教育界已形成了探究全纳教育的热潮。“全纳教育”一词亦成为最流行的教育词汇。进入21世纪后,国际教育界也将全纳教育的课题带入了21世纪。  相似文献   

15.
全纳教育是目前国际教育领域中倍受关注的教育思潮之一。全纳教育呼吁全社会重视多样性,主张学校、社区以及社会欢迎、重视每个个体。实践全纳教育理念的学校被称之为"全纳学校"。从国外关于"全纳学校特征"的研究成果中,可以概括出全纳学校的基本特征,这种研究可以帮助我国正在实践全纳教育理念的学校进一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全纳教育自1994年提出至今,在国际教育领域掀起研究和实践热潮。在我国,全纳教育研究在特殊教育开展较多,在外语教育界至今鲜有人涉及。然而,外语教育的全纳化却是大势所趋。文章从分析外语教育全纳化的内涵和必要性入手,探索实现外语教育全纳化的途径,提出将全纳教育思想融入外语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上逐渐兴起的一种国际化教育思潮。在教育实践领域,它首先缘起于世界特殊教育改革,后扩展至普通教育领域。随着其理念为世界各国所广泛理解和接受,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对于全纳教育,人们的理解和论述并不完全一致。黄志成等学者综合国内外的主要观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以全纳教育的视角看教育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教育的全球化时代也已经到来.一种主张教育民主、平等的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终将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总趋势.在与国际接触日益频繁的现代中国,也需要用全纳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当前的教育.我们发现不论是在普通教育界,还是在特殊教育界,还存在许多排斥学生的现象,教育现实与全纳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9.
从1994年全纳教育被正式提出到2008年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的召开,十余年来,我国的研究者对全纳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全纳教育的概念、全纳教育的理念、全纳教育的未来之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全纳教育的提出及其概念界定(一)全纳教育的提出全纳教育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种新的国际教育民主化思潮,是继20世纪终身教育引领的思潮后,即将引领二十一世纪教育走向的思潮。全纳教育肇端于两个国际大会,即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西班牙政府在西班牙萨拉曼卡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前者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大会提出的全民教育强调:教育是人的基本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