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采取商品的形式具有必然性,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劳动力市场客观上都要求劳动力成为商品。但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与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按劳分配原则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劳动力商品李连山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劳动力商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究竟还是不是商品,在我国理论界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这里说的资源,包括生产资料、资金、技术和信息,自然也包括劳动力。提出用市场来配置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社会资源,就必须承认劳动力是商品,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因而必须转变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足商品的传统观念,从而促进改革的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市场”概念,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经济理论中一个十分敏感和尖锐的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商品经济只有发展到资本主义时,在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而成为一无所有者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情况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而劳动力不是商品。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极其偏颇,因而也并不科学。劳动力商品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它早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产生,并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延续。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同样也是商品,却并不意味着剥削关系。本文就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基本特征就是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实行囊括一切的计划经济,排斥任何形式的商品和货币关系。随着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实践,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形成不同的理解。社会主义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但它并不改变劳动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否定按劳分配制度,更不会把社会主义引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有争论;多数人不愿承认,以为承认了这一点,就会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就会陷入理论上劳动者给劳动者自己出卖劳动力的逻辑混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实践迫切要求确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为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拓平道路.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属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 非商品属性说”的主要根据 “非商品属性说”认为劳动力作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劳动力商品范畴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范畴而且是核心范畴,如果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会严重混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 “非商品属性说”认为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明确说过,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劳动者自己有人身自由,可以自…  相似文献   

8.
论劳动力的商品化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马宁莉《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肯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明确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思想.在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有人对此存有疑虑,认为提出在社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客观必然性,说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同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本质区别,指出劳动力商品属性的确认,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市场体系更趋完备。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商品与分配魏淑萍党的十四届三中会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的概急。劳动力市场的确认,引起理论并更加激烈的争论,到目前仍未形成共识。我认为这个问题,既要看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这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要看到劳动力商品作为商...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原则存在着理论和现实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要素市场配置,从而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按劳分配也就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提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对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客观性,说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同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本质区别,指出劳动力商品属性的确认,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市场体系更趋完备。  相似文献   

13.
对劳动力商品的传统观念中 ,最典型的误区是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相比之下 ,承认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领域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应该说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但是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正像必须完成“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认识超越一样 ,劳动力成为商品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特有的普遍现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也是普遍现象。本文结合深入研究《资本论》中的劳动力商品理论 ,提出劳动力成为商品不是社会经济制度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性质问题研究综述刘淑云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首次提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留有一个问题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尚未取得一致认识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问题 ,这个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问题。本文不仅从生产关系的角度 ,而且从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 ,来论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 ,进而说明劳动力成为商品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常识疑难两则黄金华问:课本上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生产关系”(高一《思想政治》上册P47)。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开放“劳动力市场”(其精神写进高一《思想政治》下册...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与实践的深人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是商品的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一理论的确立无疑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突破,同时也向许多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客观要求。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由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决定,个人收入的分配只能按“按劳…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 ,我国理论界已争论了近20年了。自1992年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的声音又高了和多了起来。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雇佣工人的劳动力无疑是商品。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 ,我认为应首先弄清两个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的理论和事实根据能否成立?二是宣传“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有无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对这两个问题一直是持不同意见的。首先 ,应超越一种非科…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已争论了近20年了。自1992年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的声音又高了和多了起来。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雇佣工人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劳动力成为商品,这就产生了如何认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个人劳动收入的两个因素,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的劳动收入由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共同决定,这是由劳动力商品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