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而教师批评的语言对批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批评的语言既充满教育智慧,又体现人文关怀。一、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批评的语言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爱,像春雨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听后能从中体...  相似文献   

2.
论批评话语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批评话语分析的出发点是对语方和话语本质的重新认识:语言不是中立客观地再现真实的手段,语言和话语的有效建构,调节并控制知识,社会关系和机构。本文分析了话语、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通过语方实例从几个方面讨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机制和方法,并指出批评话语分析的意义和提高语言批评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谢兆勤 《文教资料》2010,(14):128-129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提倡多用表扬的语言。有人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种做法值得肯定。然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予以批评教育是必要的。要使教师的批评语对学生产生积极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必须研究掌握批评语言的艺术,正确运用批评语言。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教师批评语言的艺术性.以期与同行共勉,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四川好人》的两个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家莱斯的客观建设性翻译批评理论对翻译批评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翻译批评不能脱离原文文本,要从篇章类型特征、语言内部指示和语言外部决定因素三个批判视角来审视翻译成果,同时兼顾不同语言的文化特性。翻译批评是可行有益的,但也有着自身局限。  相似文献   

5.
中古时期文学创作中突破了先秦以来“重质轻文”的文学观念,追新逐奇的创作风气促成了文学批评中对作品语言之美的重视,《文心雕龙》语言批评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文心雕龙》以语言批评为切入点,以情感批评为中心的批评模式的确立是中古文学批评走向成熟的标志.从语言批评达到情感评判,并且非常重视语言之美,这是《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重要特点,也是其在后世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整体性论述先秦时期的语言批评。先秦诸子百家对语言及其运用问题的探讨,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加强语言表达的问题,在语言风格上则大多主张与如何接受语言或判断语言结合起来的。此外,先秦诸子还论述如何去理解与判断他人的语言。这此为具体的语言批评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7.
王梅 《中国轻工教育》2013,(1):32-35,42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探究在道歉语境中,人们如何选择道歉语来建构不同的权势与亲密关系,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文章主要涉及了对被动语态、人称代词、名词化与情态等语言形式的分析。对大众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可以通过分析语言的表面形式来揭示隐含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提高我们对语篇的敏感度,培养批评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8.
语言批评的世界并非仅仅局限在形式主义的狭小天地里。批判吸收新批评与结构主义批评的合理因素,我们从语言批评的三个测度中可以发现它实际上有着广阔的空间.语言批评的三个测度是:(1)在文本与历史构成的语意场中揭示语义交相引发带给文本的复义,(2)阐释潜存于文本中的深层结构的蕴意,(3)通过言语分析剖析言说主体的心理和意图.由于三个测度间的对立源于文学活动的言意矛盾,因此,当语言批评在这个层面上展开思路时,则能揭示审美意识向语言形态转化的复杂性,并获得其他批评难以实现的、充分阐释文本丰富蕴含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批评话语分析的任务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意识形态和语言的关系。随着人们对语言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手法来分析媒体语篇的语言特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批评语篇分析手法对比分析China Daily和The Economist关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从词汇分类、转换、情态系统三方面探讨这两家媒体对于该事件报道中的语言运用的差异以及产生原因,可以揭示中西方媒体所蕴含的不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批评话语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文章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巴马就美国干预利比亚战争发表的演讲,揭示了演讲背后掩藏的意识形态,同时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在分析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11.
语言在中国先秦时期是哲学家探讨的中心话语和各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儒、道、墨、名等各家在名实关系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诸家之中,墨家表现出极端重言的特点,其积极成果就是墨家语言哲学思想的研究:指称论思想、言语行为思想、语境思想和隐喻思想。纵观研究先秦诸子语言哲学的文献,可以看出,墨家与儒家、道家和名家的语言哲学研究相比明显逊色。墨家的语言哲学思想至今并未得到专门的、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期望学界改变墨家语言哲学研究滞后的状况,从而丰富先秦语言哲学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语体是语言在长期适应不同交际领域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功能体式。语体的理论有必要继续深入探讨,但语体理论研究如何紧密结合实践,走出书斋,重视运用,做到得体,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语体的得体性包括四个要素,三个层次。语体得体的主体性要做到:适应综合素养,适应语体角色,适应个性本色。  相似文献   

13.
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语料积累对语言表达的作用,强调了语料积累的三个重要环节,旨在合理、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料积累,从而使学习者达到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表达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语言工具论"的观点,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语文性质的科学认识。西方美学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认识与思考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语言的本体性、主体性角度告诉我们:语言与人类是相互依存关系;人的思想是在语言中生成;语言不等于文字。这些为我们反思"语文工具"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著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和阐述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对"语言不同而思维相同"说的质疑,提出作家的功力在对语言的敏感和对语言的认识两个方面等.此文认为语言交际是不同的人在交际中既去同又去异的不断磨合的过程:语言就是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联合体.不是先有一个叫语言的东西,然后出现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这些变体;还举例说明程序语言.  相似文献   

16.
LIU Li 《海外英语》2014,(12):249-250
In Chomsky's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null subject is a kind of Empty Category, namely"pro". Whether subject can be empty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of universal grammar, called pro-drop Parameter which is often used to indicate the syntactic difference in human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at, Chomsky divides human language into two categories:pro-drop language and non pro-drop language. The former one allows the loss of the subject, stood for by Italian, Spanish, Chinese, etc. The latter consists of English, French, etc. whose subjects cannot be omitted.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taking Chinese and English as the examples, this paper aims to disclo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drop language and non pro-drop language.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进程,指出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年龄的差异、语言习得机制的差异、语言习得环境的差异、语言习得动机与需要的差异、语言习得方式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儿童母语习得理论,提出了几点关于母语自然习得应用于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语言教学传统上采用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母语与外语这种二元方式来划分教学类型,而近年来兴起的“继承语”理论则认为继承语习得与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均不相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提出继承语教学、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的三分模式。本文从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对汉语教学的类型进行重新划分,认为华文教学就是汉语继承语教学,狭义的华文教学具有既不等同于汉语第一语言教学也不等同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提出针对汉语继承语学习者应采取相应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第二语言习得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能促进外语学习,而负迁移增加了外语学习的难度。分析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provides a certain theory basi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FLT).In the 1980s,Krashen's Monitor Model offers a new theory basi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mong them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is one of the central parts of Krashen's Monitor Model.This paper will discuss what factors influenc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rom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