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注·提”实验教科书第四册。教学目标:会认读“茸、尾、喜”等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片段一】师:看,今天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只小松鼠(出示松鼠)。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它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14课《松鼠》。【评:教师出示真的松鼠,激发了学生了解松鼠的愿望,同时产生了学习动机和兴趣。】【片段二】师:(出示松鼠)同学们,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松鼠的外貌。生:松鼠是小面孔。生:松鼠有条大尾巴。师:要是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就更好了。小组内…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1.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你们是几班的学生呀?生:五(1)班。师:知道今天是谁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吗?生:王老师。师:咱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屏幕上看到的(边说边指着屏幕)。师:通过交流,我发现五  相似文献   

3.
一、课前谈话,作好铺垫1.师:同学们,老师会用嘴巴画像,你们信不信?下面让我露一手,画一画"我眼中的37班的孩子"。如果你们认为画得像,就为我鼓鼓掌;如果你们认为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4耀96页。【教学过程】一、课前互动1.让学生介绍学校;介绍班级;介绍自己。2援了解班级人数、男女生人数。二、谈话导入1援(课件出示上图)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信息猜一猜,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内容?(板书:可能性)你从哪看出来的?你们以前学过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吗?  相似文献   

5.
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介绍钱学森师:同学们,知道宋丹丹的请举手。(学生高举小手)师:你们知道宋丹丹是干什么的?  相似文献   

6.
[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查阅重阳节及诗人王维的有关资料。2.让学生搜集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读读背背。[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重阳节)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你们对它了解多少呢?(进入网页浏览)2.了解重阳节。(1)教师简单介绍重阳节。(2)学生浏览网上资料,增长见识。(3)学生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重阳节知识。3.介绍诗人王维。师:说到重阳节,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都留下了佳句,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学诗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  相似文献   

7.
正一、感受美景,激发情趣(课前CAI出示滚动的大山视频)师:课前,同学们看到这么多大山的视频,你们想到了哪些词?生1:我想到了崇山峻岭、峰峦叠嶂、危峰兀立……生2:我想到了千山一碧、郁郁葱葱……师:有了你们的描绘,这巍然屹立的险峻山峰更显神奇美丽!此时你们的心中有没有产生一种想法?生1:我想,大山中有很多宝物,很漂亮,我要爬上山,去寻找它们。生2:我要征服这一座大山。生3:我要去大自然中寻找美。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第一册第 1 0课《影子》 ,是一篇文字简明、押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课文。它说了影子的特点 :黑色 ,有时在前 ,有时在后 ,有时在左 ,有时在右。教具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一、谜语导课 ,激发兴趣1 .猜谜语。用幻灯打出 :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就像一只小黑狗 ,阳光下面跟你走。谜底是什么 ?对 ,是影子。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 0课《影子》。2 .哪位同学会做手影 ?来做一下给同学们看 (在幻灯屏幕前做各种手影 )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有的做的像小兔 ,有的像小…  相似文献   

9.
教学说明本节课是深圳市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课———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学习的第四课时 ,前三节课分别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幻灯片、幻灯片中背景的制作及图片的插入。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 ,使学生能在幻灯片中利用文本框输入文本 ,并对文本进行修饰 ,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 ,制作出一张自己的“名片”。教学重点水平文本框的插入及文本的修饰。课前准备52张名片授课程序一、引入。师 :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习了POWERPOINT三节课了 ,根据你们现在对它的了解 ,你们能告诉老师你想用它做些什么呢?指名学生回答)师 :同学们 ,你们回答…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教科版语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十二课。教学重点:1.通过自主阅读,体会捉蜻蜓的感受。2.培养学生保护益虫的情感。3.抓住重点词句,积累语言,为写作打好基础。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师:今天我和大家共同上一节语文课,同学们高兴吗?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看”,我说同学们猜,展开你们的想像,看我说的是什么事物。师:空中飞的。(生答飞机等。)师:是一种昆虫。(生答蝴蝶等。)师:模样像飞机,薄薄的翅膀,爱吃蚊子。生:蜻蜓。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喜欢蜻蜓吗?谁捉过蜻蜓?这么多同学都…  相似文献   

11.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春季的显著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到野外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你们知道春季有什么特点吗?今于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春天。  相似文献   

12.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当你们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会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我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将不会的知识转化成熟悉的知识.(板书:转化)你们在学习数学时用过转化的方法吗?……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好!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相信同学们上课的表现,一定会让老师更加高兴的,你们说是吗?为了感谢同学们的支持,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大家。(出示课件,播放音乐《老鼠爱大米》)师:怎么样,喜欢吗?生:喜欢。师: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后,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问题)生1:我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2:我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多,要想知道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还要掌握它的研究方法。你们有信心吗?生:有。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当你们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会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我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将不会的知识转化成熟悉的知识.(板书:转化)你们在学习数学时用过转化的方法吗?……  相似文献   

15.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老师请大家猜个谜语,比比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好吗?神耳朵,注意听。“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2.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这么喜欢月亮,就把平时看到的月亮的样子说给大家听,好吗?3.同学们说得真好。(点击课件,配乐)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明亮的月亮,闪闪的星星,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著名的作家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小小的船(板书)。大家跟我一起读课题好吗?(为船字注音)二、初读课文,感知领悟1.这首诗写得很美,同学们想读吗?(想)那你们在读课文…  相似文献   

16.
师:通过自读和讨论,我们整体感知了松鼠“很讨人喜欢”以及它“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同学们喜欢松鼠吗?假如小松鼠就在你面前,并很想跟你沟通,你愿意和它对话吗?(投影松鼠图片)话题一:假如请你介绍我师:小松鼠的第一个想法是请同学们以课文有关内容为依据,用第一人称的口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通过新旧老街的对比,重点了解家乡商业繁荣,懂得不同商店的特色,学会购书及文具,学习营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课前准备:1.录像——《今日莘庄》。2.邀请海星商场经理介绍3.创设情景:(1)书;(2)文具;(3)货币。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放一段莘庄老街的录像2.说一说:你认识吗?这是什么地方?3.设置悬念:这个地方就是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小组合作分食品(出示课件,画面上呈现出3种食品:12根棒棒糖,6小袋蛋黄派,9个橘子。)师:如果将这些食品分给3位客人,怎么分呢?同学们想不想当小主人,也来分一分食品?师:请各小组分别选一种食品来分一分,可以按照课件出示的问题来合作。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请今天的记录员把小组合作的结果记下来。(课前先将准备好的3样实物,放在每位小组长的抽屉里,等组内讨论后,再拿出实物。)课件出示小组要合作解决的问题:1.你们组选什么?2.你们拿了多少?分给几个人?每人几个?3.怎样列算式?4.你们是怎么想的?教学反思:在情境导…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六册第六课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了解聂耳的生平及作品《码头工人歌》。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及力度变化 ,理解其音乐形象。3.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学重点 :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理解其音乐形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 ,要把你们的表情写在脸上 ,把你们的歌声放在心里 (播放“国歌”)。2.你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听了之后你的心情怎样 ?3.这首歌曲的曲名是 ?过渡语 :同学们已无…  相似文献   

20.
研究背景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过程中,为更好地领会新理念,并将它落到实处,我们数学组以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认识乘法”一课的教学为案例,探讨课堂教学.研讨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电脑出示情境图(图见教材).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们能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说出:2 2 2=6(只),3 3 3 3=12(只).学生观察两道算式,并找出共同特点:加数相同.教师追问:每一道算式各是()个()相加?你们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2.做第68页的“试一试”.(1)提问:横着看每行有几朵花?一共有几个5朵?3个5朵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