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权力扩散,使得民众在网络空间获得了相对赋权,原本由精英长期垄断的社会符号生产格局被打破。但是,网络空间并非与现实世界毫不相干,社会精英凭借在现实社会中的诸多优势,可以实现在网络空间中的霸权再造,相应草根民众在网络空间的优势存在递减趋势。在现实利益表达机制未能有效完善的前提下,草根民众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围观疲惫",不断尝试"视觉抗争",以致草根民众的符号生产呈现"奇观化"。"视觉抗争"对草根民众而言,属于"无奈之举",并存在诸多负面效应,特定部门应当给予相当的重视和有效的处置。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9):66-69
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使公众这一长期处于信息接收终端的隐形传播者从幕后走向幕前,直接参与信息传播、发表意见,迅速构建"民意广场",实现舆论的"在线抗争",对政府的施政态度和行为产生较大影响。政府应该在充分收集民意、进行深入的网络舆情研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诉求,采取科学的方法调适舆论,积极为舆论降温或加温,以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明  靖鸣 《新闻大学》2006,(1):111-116
本文以松花江污染危机事件为案例,分析政府新闻发布在危机公关方面暴露出的某些问题,诸如以类似"善意谎言"、"社会稳定"等借口屏蔽事实真相,既损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与话语权,也销蚀政府的公信力.文章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政府新闻发布活动及其相关制度,并且从尊重民意、现代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政府新闻发布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之间的关系与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民主参与性与全面渗透性,日益成为民意、民权表达的重要平台,从而改变了公众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管理能力以及与民众沟通的艺术水平,以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主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迅猛,网络流言频发,有恶搞反讽社会现象折射民意型,还有因缺少证据当事人争取舆论支持的"罗生门"型,更多的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披露迟缓引发质疑猜测造成的多重再加工型流言。转型期社会不同阶层在权益诉求时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而整个社会诚信缺失严重、全民焦虑加剧了流言的滋生和传播。对网络本质认识不清,暴民心态、看客心理毒害网络伦理道德,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昊  任猛 《新闻世界》2010,(2):77-78
本文以“瓮安事件”为例,分析该事件中流言产生的社会根源、流言中所表达的民意诉求以及流言失控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建立科学的流言监控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畅通的民意表达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获得尊重的基本保证.非正规渠道的民意表达和正规渠道相互配合,能寻求党和政府执政目标与群众意愿闻的契合点,能化解社会矛盾与问题.党和政府向民众进行灌输,居于主导地位,但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民众的意识逐渐走向自觉,民意表达机制呈现出"双主体性".民众非正规渠道的表达是通过上访、舆论和民谣等以"无机形式"体现出来,这应当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政府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信息传播观念。通过研究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一一六事件"在网络作用下所呈现的网络舆情危机及政府应对策略,引出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危机公关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政府在危机信息管理中,要从民情应对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的传播内容及途径,满足人民知情权、遵循平等沟通的理念、尊重人民的利益及利益诉求的表达,从而提高政府处理网络危机的水平和能力,塑造政府在民众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9.
"草根"一说引自社会学领域,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站在新闻报道的角度看,草根这一词源无疑隐含着它的社会新闻价值。只有真实地反映基层民众的生活现状和内心诉求,我们的新闻才有力量。笔者在采制"走进长水村"系列报道时,吃住在农屋,深入田间地头、高山林区、农家小院,接地气、转作风、改文风,收获颇丰。特别是把"草根"作为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事件:话语权重构与公共治理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新媒体事件不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虚拟社群的民意诉求、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与政府部门的权力介入,新媒体事件更具制度变迁和社会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崔伟 《新闻前哨》2014,(6):63-63
信息时代,网络已然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意见表达、利益诉求、舆论发酵的公共领域平台.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民意随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给政府执政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为及时、有效引导网络民意,处理网络舆情,政府应采取网络问政的方式来与网民互动,实现与网络民意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2.
潘晓慧 《今传媒》2013,(6):136-138
本文以深圳罗湖家园网为例,通过对该网的社区论坛内社区新闻发言人与网民帖子的互动内容分析了中国模式的草根阶层赋权和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实施赋权的过程,指出社区新媒体在草根赋权方面的策略是引导式赋权,是权力支配和草根诉求的平衡。这种平衡需要经过一个极为复杂和戏剧化的博弈过程,其中体现的赋权特点和政府网络执政思路对于研究西方赋权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适用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试图通过分析政府在博弈过程中的得失为之后提高网络执政能力提供先例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网络民意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为公共决策的价值取舍、利弊权衡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网络民意表达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也给政府权威、社会稳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初COVID-19的突发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挑战,也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重大考验。疫情期间的公众舆论在充分反映民众诉求的同时,也对政府治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现有关于疫情期间公众舆论的研究成果,大多从舆论的价值角度分析,缺少更深层次对民众诉求的挖掘。文章基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数据对新冠疫情期间民众对政府的诉求进行分析,通过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对民众诉求的主题进行挖掘,并分析各类主题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演变特征与防疫政策的关联。研究发现,疫情期间民众诉求的主题可以归纳为5类:社区管理、医疗防疫、学校教育、交通物流和经济措施,不同主题的热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与疫情发展有关,也与不同时间发布的防疫政策相关。对民众诉求主题及其与政府政策关系的研究,可为政府部门今后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语境下,自媒体已经从一个传播学词汇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逐渐演变出了"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局面。自媒体集平民化、简单化、个性化等鲜明特点于一身,不仅能够体现大众传播的过程,还能够使新媒体用户亲身参与传播,并在传播的社会功能中产生利益诉求。本文从自媒体的概念、本质两个方面对"自媒体"的情况做了简单概述,并从自我表达诉求、社交功能诉求、政治参与诉求和社会监督诉求四个方面举例分析,深入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受众对自媒体的功能诉求。  相似文献   

16.
马玲 《新闻爱好者》2011,(17):119-120
传统的电视新闻画面,多凸显政要、专家等的形象,对属于社会生活底层的"草根阶层"关注较少。随着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以及改革带来的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等问题的出现,电视新闻彰显"草根阶层"话语权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们的生活、文化和诉求都是新闻所要关注的内容,而增加出镜率、设  相似文献   

17.
刘小燕  秦汉 《新闻大学》2015,(1):119-125
政府回应民意的逻辑起点在于民意的产生,而民意表达的根本动因源自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三重距离:即天然距离、现实距离与"理想"距离。本质上,政府对民意的回应就是政府对三重距离的回应。在"后新闻传播时代"或社交媒体时代,政府回应民意的理性选择是要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明晰民意的公共性与公民性,善用"双螺旋"模式——通过话语回应与行为回应这两个维度来回应民意。旨在促使"弱公共领域"的进一步活跃以保证"强公共领域"的有效运转,并最终服务于全体民众。  相似文献   

18.
张碧红 《今传媒》2012,(6):30-32
网络的普及和言论自由为民众自我表达提供了机会,言论空间的拓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民众对"自由与正义"的渴望诉求出发,结合"郭美美事件",在论述网络自由表达催生社会正义的同时,并阐述了非理性的网络言论会扭曲正义的表达、新媒体的发展面临挑战以及需要规范。  相似文献   

19.
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微博作为新媒体的新宠,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对"两会"进行了全程报道微博不仅及时、准确地传达了两会的各种动态,也加速了民众诉求类信息的流通,使更多的民生和民意诉求受到社会各界和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等大型网站以及荆楚网等地方网站的微博都体现了自己的特色。这些网站运用微博参与两会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微博参与打造了全国两会舆论场,民众与代表、委员的交流互动,让议案、提案和建议更具科学性、针对性,也使两会更加开放、透明。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重大变迁,社会矛盾交错重叠。互联网,特别是各种社交媒体,为广大的草根阶层提供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掌握网络公共事件的特征及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将有利于我国政府公权部门积极有效应对和化解网络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