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0,(18)
表面等离激元器件的应用极大扩展了传统光学器件不能达到的极限,为了满足对表面等离激元器件的需求,我们需要探索出能够大面积、低成本制备表面等离激元器件的方法。本文利用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纳米球自组装方法,在多层介质材料基底上制备了六方周期Au纳米孔洞结构,实现了低成本、大面积的制备表面等离激元器件。所制备的表面等离激元Au纳米孔洞器件可以应用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生物医学传感、超限分辨成像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15-716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徐红星研究组发现在均匀的介质环境中.不同模式的金属纳米线表面等离激元的相干叠加可以产生手性(左旋或右旋)的表面等离激元,使光场能量绕着纳米线螺旋地向前传播。与圆偏振光的产生原理类似,手性表面等离激元也是由两个具有固定TT/2相位差且相互正交的分量(一阶模)叠加而成。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22,(3):10-15
Nature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Nature)封面: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杂志第7868期封面文章报道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free-electron laser,FEL)研究进展。FEL对于结构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必不可少,它能以标准台式激光器无法达到的频率产生高强度的相干辐射束。研究团队利用一个激光尾波场加速器(通过等离子体波加速电子)的电子束成功产生了相干辐射,将辐射功率提高了约100倍,这意味着在气体喷流末端仅6毫米处就能实现电子产生激光的正确条件,这比之前的数据缩短了数个量级。  相似文献   

4.
本文涉及光探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近场光学增强型可见光探测器的器件结构。利用表面等离激元的近场光场增强效应,即表面等离激元,表面等离激元将光场限制在一个小的区域内,表面等离激元是光场在导体表面与载流子相互耦合形成的振荡波,来提高光吸收效率。本发明中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耦合是通过具有周期性结构的金属薄膜来实现的,同时该金属薄膜又具有肖特基接触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4月25日,首届光学前沿高峰论坛暨2020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量子纠缠光源、荧光成像、金属钠等离激元等10项基础研究,激光聚变、光学雷达远距离成像、光谱气体检测等10项应用研究成功入选"2020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激光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激光”一词是“LASER”的意译。LASER原是Light amDlitF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 on of radiation取字头组合而成的专门名词,在我国曾被翻译成“莱塞”、“光激射器”、“光受激辐射放大器”等。1964年,钱学森院士提议取名为“激光”,既反映了“受激辐射”的科学内涵,又表明它是一种很强烈的新光源,贴切、传神而又简洁,得到我国科学界的一致认同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2):219-225
<正>发现源于纳米天线效应的新电光现象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单分子物理化学研究团队的研究发现,当无线电通信天线尖端尺寸减少到纳米量级,并非常接近另一金属表面而形成一个纳米腔室时,就可以利用局域等离激元共振模式的调控来对腔内荧光体的发光特性进行有效控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1-352
基于等离激元的全光逻辑和半加器研究取得新进展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徐红星研究组将几条银纳米线组装在一起形成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简单网络结构,通过控制输入光的偏振和相位,可以在微观尺度上控制等离激元的传播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80-580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徐红星研究组在金属纳米线的等离激元性质研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远程激发的拉曼散射、与激子的相互作用、发射方向、发射偏振、分光特性、衬底效应、在弯曲纳米线中的传播等。  相似文献   

10.
新品浏览     
《科学生活》2007,(12):6-6
飞秒激光可杀灭艾滋病病毒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发明的一种激光技术——飞秒激光,可以杀灭艾滋病病毒及其他病菌,也可抑制"超级细菌"(抗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扩散,却不损害人体细胞。目前的激光疗法,如紫外线疗法,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病毒和人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YAG固体激光对发动机气缸套进行热处理,研究了离焦量,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厦表面处理对激光淬火硬度、淬硬深度及宽度的影响,试图找出激光热处理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1-341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徐红星研究组将几条银纳米线组装在一起形成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简单网络结构,通过控制输入光的偏振和相位,可以在微观尺度上控制等离激元的传播方向,从而可以控制输出端的光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激光加工实验室的研究小组,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激光法制备吨级纳米硅基陶瓷粉技术及试生产系统”的研究。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将激光法合成纳米硅基陶瓷粉技术由实验室制备研究阶段发展为年产吨级的工业化生产技术。该系统在如下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进展:(1)采用多次反射共焦光路,成倍地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粉率。(2)附加超音速气流等技术,对高活性、强吸附性的纳米粉进行分散、造粒,简便地实现了纳米粉连续传输、脱气、隔氧封装,实现连续高产率生产。(3)采用廉价无氯…  相似文献   

14.
激光,是一种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光,因受激而发出,激光有普通光所完全不具备的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和相干性好等特性,它被誉为神奇之光,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具有宏大的技术潜力。激光的空间控制性和时间控制性很好,对加工对象的材质、外形、尺寸和加工环境的要求很少.特别适用于自动化加工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自由电子激光高技术,以及它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可能应用,展望了它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并讨论了自由电子激光在凝聚态物理基础研究方面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王立军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攻克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开发出千瓦量级、高光束质量、小型化的各种半导体激光光源,并将成为工业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1):107-117
飞秒超快激光法制备超小尺寸银纳米孔取得进展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赵继民研究组与孟胜研究员合作采用飞秒超快激光法制备银纳米结构,细致分析了实验中观察到的超小银纳米孔形成的微观物理机制,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构造了纳米孔形成的分子层次模型,揭示了其中包覆剂分子如何起到关键作用;并与杨槐馨、徐红星研究员等合作,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表征和探索,制  相似文献   

18.
只要用电脑输入设计数据,就能通过激光烧结新型材料"打印"出任何你想得到的工业产品或零部件,这就是神奇的"激光3D打印机"。8月15日,一台国产选择性激光尼龙烧结设备在长沙下线并首次出口美国。  相似文献   

19.
<正>刘建妮,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长期从事古生物学研究,坚持云南澄江化石库的研究工作,最突出的成果是发现已经灭绝的"叶足动物"并证明其是节肢动物的祖先,解决了节肢动物这一地球上最大优势类群起源的难题。相关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还在Nature、Science和Nature Comm刊物上发表多篇  相似文献   

20.
朱健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1):114-117,119,2
<正>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办的跨部门的科学技术研究实体。实验室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的工程研制,开展高功率激光物理和技术的研究;保障激光装置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