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的传统一直是一篇文章定终身的,仅仅科举考试就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今天反而不行了呢?大概是今天我们觉得自己“科学”了。能否用一篇文章定终身的问题实质涉及到的是两个方面,其一,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其二,评分的客观公正问题。今天,考查一个人水平的基本思路是———全面,因此,语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写作,甚至口头表达,都理所当然地成为考查内容。这样做有没有道理?有。是不是反映了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不一定。这不一定有两方面,第一,考查的项目未必能反应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比如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显…  相似文献   

2.
智力和知识     
智力和知识是互相依赖、彼此促进的。概括地说,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或武器,知识又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工具。排除智力,掌握知识,只能是徒托空言;排除知识,发展智力,也只能是一句废话。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不是绝对一致的。这一般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智力的发展可能落后于知识,即一个人知识很丰富,但他的智力不一定很发达;二是智力发展可能超越于知识,即一个人的知识较贫乏,但他的智力水平却发展得较高;三是  相似文献   

3.
言论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识。学习知识不一定要上大学,他可以在书上学到。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知识.而在于训练大脑.思考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的作法,不一定能做好文章(作文);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  相似文献   

5.
放生行善是指信佛的人把别人捉住的鱼鸟等买来放掉。今天,有更多的人,他们不一定信佛,而是出于对生灵的自觉爱护,他们放掉的动物不一定是买来的,也不一定局限于鱼鸟等小动物,他们的行为与保护环境的大目标相联系,是构建和谐生态社会的一种善举。但是,善举还须善行,学习相关的生态知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放生行善,这是需要提醒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我们常说,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先拥有一桶水。其次,要求教师具有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而这似乎更为重要。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这只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慈禧是长治人”的论点的9项证据逐一作了质疑,认为迄今为止“慈禧是长治人”仍停留在传说阶段。传说不一定就是史实,历史毕竟不是传说。  相似文献   

8.
充足均衡的营养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物质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家长都舍得在孩子的饮食上投入资金,付出精力。但好吃不一定吃好,有些孩子看起来吃得开心满足,却不一定吃得健康合理,家长在孩子吃的问题上常常会进入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9.
一个汉字,学生读准了它的字音,但不一定能自然地记住它的形体,反之亦然。在识字过程中,形与音之间经常闹别扭。如听写字、词时,老师提供了字音这个信息,往往部分学生头脑中信息储存量不够,僖息反映模糊,从而得不到充分的反馈。音与形不能构成有机的联系。怎样解决音形矛盾呢? 1.给工具。即交给学生两套  相似文献   

10.
言论     
不一定 认为会动手的人就会做实验是错误的. 培养自学 不要教死的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慈禧是长治人"的论点的9项证据逐一作了质疑,认为迄今为止"慈禧是长治人"仍停留在传说阶段.传说不一定就是史实,历史毕竟不是传说.  相似文献   

12.
博览在线     
《广西教育》2011,(8):29
功利化教育的根源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吴颖民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认为,教育学界已经形成共识:分数的领先并不一定带来人生的成功,更不一定带来人生的幸福。知识、能力和素养是决定人生的三个重要因素,知识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的,花的时间越多,学得越好,而能力和素养是无法通过简单延长训练时间、增强训练强度而培养的。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从小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很受观众的欢迎,但美中不足的是嘉宾们的呆板和拘谨,与主持人崔永元的机智、幽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从知识和智慧的角度讲,崔永元不一定比那些嘉宾的水平高,表现迥然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口语表达能力差,是大多数人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我们从小所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中,组织中的个体难免会面对来自组织内外部的压力.压力不一定是件坏事,但如何使其保持一定水平,并将其化解为激发人的动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人的行为是受其心理活动支配的,文章通过分析心理因素,阐释了个体对压力反映强弱的缘由,提出用"心理疗法"来实现压力最优化,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教育与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所周知,是由众多因素按照一定的关系所构成的。没有一种因素可以单独形成一个强国。例如:GDP或人均GDP是很重要的,但是富国不一定是强国,有的石油输出国,国富民也富,但不强。其所以不强或不够强,就在于科技(广义的科技,包括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管理能力等等)水平不高,而科技水平不高,则是由于教育水平不高,人才不足。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经济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知识、掌握科技的人才是核心力量。人才是通过教育成长、通过就业合理配置以发挥作用的。因此,“教育-人才-就业”形成21世纪综合国…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四册三单元教学目标和重点之一是了解一些关于随笔、杂文的文体知识,提炼和概括文章的观点.教学本单元时,要注意到这些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和主张是作者的一家之言,有历史局限性,不一定完全合理、正确,有的在新形势下具有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在予人规矩的基础上使人"巧",所谓的予人规矩是指使学生掌握语、修、逻、文等有关的知识,所谓使人"巧"就是使学生在掌握语、修、逻、文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获得写作技能。因为理论知识扎实的人不一定写作能力就强,这有个经常运用、熟能生巧的问题。现只就如何使人"巧"谈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没有人拒绝才华。一个人拥有才华,仍郁郁不得施展,除去环境与机遇方面的原因,也许是在品格上出了问题。品格并不能用好与坏这种二极的看法来衡量。意志力、忍耐力、协调能力、眼界等都是品格的外在表现。它与道德有关,与知识也有关,更多时候服从于天性。天性与磨炼决定着品格。一个温和的好人,不一定是一个卓越的人,譬如不一定能在担当大局时忍  相似文献   

19.
猜谜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智力游戏。化学竞赛试题中有一种题型可以称为“科学谜语题”,化学谜语赛题与通常的灯谜最大的不同就是——灯谜的谜底一般都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而化学谜语赛题的谜底却大多是猜谜人未知的知识。谜面就是构建这个未知知识的信息,猜谜人的智力强弱表现在能否用已有的知识(包括与谜底不一定直接相关的具体的描述性的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言论     
不一定认为会动手的人就会做实验是错误的。培养自学不要教死的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事业心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他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