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李启杰 《考试周刊》2012,(83):94-94
"和谐"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人们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和谐"是一种美。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在和谐"。亚里士多德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赫拉克利特认为"美在于和谐,和谐在于对立统一"。和谐的美是多方面的,大自然中充满了和谐之美;艺术王国中也有许多和谐的形式,让人感到其中的美:格律、音韵、情感构成了诗的和谐;社会生活中的和谐,更有诱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诗是我国最丰富的文学遗产,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下面是一堆杂乱的文字,你能从文字中寻找出古人的诗句吗?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和谐理想”发端,并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路,展开为“和谐家庭”、“政和国治”、“协和万邦”三个部分,整体地审视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儒家实现社会和谐的设想。在“天人和谐”部分,简要地阐释儒家关于调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主张。在“和谐思维”部分,从思维方式角度概括儒家和谐思想之精髓,这也是今天我们反思传统时最值得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4.
<刘章新诗>在入世求真的心态、天人合一的意境、虚实相生的手法、音韵和谐的语感诸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民族诗歌的优秀传统,研究<刘章新诗>在吸纳传统审美经验,改造新诗方面的足迹,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的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同样,在构建"和谐贵州"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天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两大维度,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逻辑关联关系,人自身的内部和谐集中体现着二者之间的彼此和谐关系,同时又是二者彼此相互过渡的基本逻辑中介。天人和谐不仅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构成整个和谐社会的内在的基础性因素,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解放和人自身内在本质的全面和谐是实现天人和谐和社会和谐并最终实现它们之间的全面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庄子运用"重言"的言说手段借他人之口传达己意,其语言具备汪洋恣肆、音韵和谐、深邃隽永等鲜明的诗性色彩.本文从想象、音韵、意境三个方面对《庄子》"重言"中语言的诗质特色进行了详致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引起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中西方传统的自然观具有截然不同的内涵和发展过程."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各有其可取和缺陷处,而"天人和谐"自然观取二者之长,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文艺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显示出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著名短诗《致海伦》无论在结构、意象上,还是在音韵、主题上都很好地体现了坡的唯美思想。这首诗结构美,表面结构工整对仗,内部结构环环相扣,紧凑凝练,首尾呼应,和谐统一;意象美,意象“归航”中的各种要素无一不美;音韵美,坡为了使诗歌音韵动听,和谐悦耳,与诗中主题相匹配,在选词造句上是极尽雕琢之工;主题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而且表露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本意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引申为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的描述;《晋书·挚虞传》中有:"施之今日,则音韵和谐";古希腊哲人也曾有过生动的比喻:"音乐之和谐,乃五声七音之辅济,而非单调同声之专一."  相似文献   

11.
<周易>作为儒家经邦济世宝典,孔子对其"和为贵"的理念有深刻阐述.<周易>诱导人们涵养心性和谐的精神境界,坚持"与人为善"的宽容心态,营造"安土敦仁"的和谐政局,维护天人和谐的生存环境.数千年来,<周易>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 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12.
把相同的字放在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的相同部位,使话语和谐悦耳,重点突出,就是修辞上的同字格。同字格的运用,使大量时代语言简洁流畅,音韵和谐,好读好记。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教育史上,雅典教育通常被称为“和谐教育“,这是一种具有早期“和谐精神“的教育理想,是一种追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雅典和谐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资源的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为了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这一更高目的,同时,也需要人与人的和谐来促进.  相似文献   

15.
冲突与和谐     
由社会矛盾引起的冲突,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即对抗性冲突与非对抗性冲突.解决对抗性冲突的模式是"对抗",解决非对抗性冲突的模式是"协同".运用这两种模式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消除冲突,实现和谐相处.和谐也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建立在强制与屈从基础上的和谐,它存在于阶级对抗的社会,只能以"对抗"来实现;另一种是建立在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它存在于无阶级对抗的社会,必须用"协同"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是后一种和谐,是广大人民所追求的理想,它要求我们学会以"协同"的模式,化解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6.
英汉广告语的语体与修辞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广告事业的发展,广告的语言也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广告语以其凝练、通俗、生动、形象和音韵和谐的特点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以及普通人的关注.广告语集宣传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是各个民族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在结构形式、修辞方法、语体特色,音韵和谐和语用功能方面,英汉广告语都有其突出的特点.我们从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二者的关系,以及二者间的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周兰 《华章》2012,(23)
新闻特别是广播电视追求短小精悍,但这绝不是说语言干枯、晦涩,广播电视的新闻语言应该是精炼的、优美的.新闻语言没必要过度讲究押韵对仗,但注意一些音韵美,会让稿件更好听、更吸引人.本文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句式,可以收到不同的音韵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孟子以"和"为理念,以"仁"为核心,提出由"仁"而"政",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论,包含了"人人和谐"、"天人和谐"、"君民和谐"以及"民主法治"的丰富内容。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与当今的和谐理论是相近相通的,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管理伦理的和谐理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管理伦理理念是管理活动中所蕴含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管理伦理原则或基本精神,和谐是现代管理的基本伦理理念之一。在管理哲学发展史上,和谐一直被作为管理的伦理目标,而现代在迫切呼唤和谐的价值理想。和谐的具体内容的实现依托于管理;身心和谐依托于人对自身的管理,人际和谐依托于人对人和社会的管理,人天和谐依托于人对自然的管理。不断修身,道德激励,对话沟通,宽容他人,保护环境等是实现现代管理论理之和谐理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党内的民主和谐对社会的民主和谐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只有实现了党内民主和谐,才能促进社会民主和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二是建立健全党内各项民主制度;三是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四是实施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从党的建设整体上予以推进:一是加强思想和谐建设;二是加强组织和谐建设;三是加强制度和谐建设,四是加强作风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