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界定了任免类公文的定义,明确区分出其使用范围,概括了任免类公文的通用写作模式,总结了任免类公文写作上应注意的问题,并针对任免类公文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错用、混用现象提出了区分、选用文种的方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公文的多功能性质的概念,并从公文的功能、公文的性质入手对其含义进行了分析,对其表现形式:公文文种的多功能性质和公文内容的多功能性质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深入探讨公文的多功能性质对公文写作实践和公文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行党委、人大、政府、军队的公文管理规定,均未将计划和总结列入法定文种范围,而计划和总结实际是前四类机关工作使用的主要和重要文种,具备入选法定文种的条件.两文种的未入选,使公文管理规定与实际存在一定不符,它虽未对两文种的使用产生大碍,但不合逻辑,且影响多数人对两文种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应修订现有公文管理规定,将两文种列...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不少管理规章中,允许规范性文件使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相关文种名称的现象,以厘定《条例》与规范性公文的隶属关系为立论前提,以相关规章中对规范性公文名称使用规定的异见现状为样本,通过分析规范性公文的内容特质、《条例》中相关文种在适用范围和写作实践中的“规范性”属性,甄定《条例》中的规范性公文文种,进而揭示这种甄定在公文学、管理学和法制学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 文种,即为概括表明文书的特性与使用范围而赋予每种文书的统一、规范的名称。正确规范地选用文种对公文处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选用文种,公文写作才能实现规范化,文件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才能得到维护。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文种的使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针对这一现象,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多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的建议和设想,笔者认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观点:分级规范使用文种。 主要见于岳海翔《关于公文文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档案学通讯》2000 年第…  相似文献   

6.
王舒雅 《兰台世界》2015,(8):145-146
作为对立的两方,太平天国与同时代清朝在公文写作方面却有着一定相似性。太平天国在文种上对清朝有所承袭;在撰写过程中也使用类似的撰写技巧,运用典故、心理分析、危言警句等打击对方;在公文制度建设上,太平天国也受到清代影响,注重避讳,规范写作,重视公文汇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印书和公文汇编。  相似文献   

7.
明人围绕公文所开展的辨体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公文文种与非公文文种进行了区分,公文的文体特征逐步走向清晰;二是在公文文种内部强化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整个辨体的过程既有聚焦于个体的关注视角,又采用了一定的类化处理方式,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体类兼顾、博约而返的研究趋势,对公文文种“源出于经”与“源出于史”的探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选定期限内《国务院公报》刊载的国务院批复类公文进行统计,分析"批复"和"函"作为批复类公文的使用频率、文种选用、结构特点和语言要求,对"通知"能否作为批复类公文进行商榷,引导和推动对批复类公文处理规范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杨霞 《档案学研究》2020,34(2):69-72
我国现行党政机关公文文种设置科学合理,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现行公文文种数量较多、外延交叉、功能重叠、方向失衡,本文建议文种稳中求降、明晰适用范围、厘清文体功用、平衡行文方向,通过提出文种设置及使用建议,继续强化文种功能和发挥公文效用,为现在和将来的公文建设提供必备的专业支撑和具体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俊恒 《档案》2022,(11):59-63
薛福成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推动晚清公文发展的重要人物。薛福成公文写作分为幕府时期、筹防浙东时期、出使欧洲时期,其所撰公文类型涉及上奏文书、官府行移、外交文书等,具有丰富研究价值。其公文特色聚焦“经世效用”,公文成就体现在尝试外交照会、电报公文等新文种,引领新文体语言和体例的发展。薛福成围绕“经世致用”的公文写作思想,创新性发展公文文种与文体,强调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实干和务实,为我国近代公文写作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公文文种按照其适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文种和专用文种.通用文种是指可供公方身份作者在各社会活动领域使用的公文文种,一般由政府公布的公文程式加以规定和约束.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政权交替频繁.而公文是进行政治、权力斗争的重要工具,统治者为加强国家行政管理和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都热衷于对公文程式加以修改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意见”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且比较重要的公文文种。为充分发挥意见应有的作用 ,本文从意见的写作模式 ,意见的写作特点 ,意见与请示、报告的写作联系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公文学术界在公文文种研究方面所存在的机械化、片面化倾向 ,集中就通知、报告、函和指示等文种的使用问题进行析议 ,提出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公文文种涵义的学术主张  相似文献   

14.
科学界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对于实际公文处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公文行文方向的划分应摒弃对于行政级别、权力关系静态认识上的误区。公文文种行文方向多向性,是公务处理活动复杂性的特点决定的。科学界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应依据公务处理活动的具体时空语境,结合行文隶属关系、职权范围,采用综合的、动态的灵活的方法。文章对现行法定公文文种的行文方向逐一做了界定。  相似文献   

15.
在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写作中,介词“关于”的有无,被批转或被转发、被印发文件的文种名称的去留,被批转或被转发、被印发文件的文种名称的书名号的使用,是三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行政公文标题写作的规定性,可以从语言表达、语法和法律知识入手,寻找规范化标题的写作规律.语言表达、语法、法律常识是解决这类通知标题写作混乱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赵颖  罗艳丽 《档案管理》2021,(5):113-116
陕甘宁边区政府公文为重要文书史、党史研究文献,本文通过纵向的历史演变和横向的文书种类变迁进行研究,分析文书改革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公文发展的重要节点;公文文种的由繁趋简和公文功能的交叉重合是边区政府公文的显著特点.简化公文文种、规范公文程式、规范公文用语和改革公文处理制度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公文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50多年来行政公文文种的增删变化,明确指出其"增"着眼于公文工作的需要与方便,其"删"源于文种功能重复及使用频率过低.概言之,实用与否是行政公文文种得以"递补"或"出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郑莉 《兰台世界》2008,(5):51-52
所渭法定公文,它的范围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并同时实施,以下简称《条例》)中所规定的14种正式文种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2001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下简称《办法》)中所规定的13种正式文种:除去9个相同文种,两大现行公文法规共对18个文种提出规范化要求,南于这18个文种是党和国家在公文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的,  相似文献   

19.
文种是公文标题三要素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同一名称的所有公文即构成一个文种,如"通知"、"通报"、"请示"等,都各是一个文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八组容易混淆的行政公文文种在相同点、不同点、注意点等方面进行辨析,以在公文文种的选用上做到正确而规范,进而写出高质量的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