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实录(上课铃响了 ,师生问好 ,生坐下)生 :老师 ,《卢沟桥的狮子》一课 ,我们预习过了 ,大家觉得第二自然段写得特别好 ,尤其是描写狮子形状部分特别生动 ,我们都很喜欢。同学推我当代表 ,跟您商量一下 ,今天先学好这一段好不好?生 :两个月前我爸爸到北京游览 ,买了一盘北京景物的录像带让我见识见识。上面就有卢沟桥狮子的特写镜头 ,今天我也带来了。师 :(看到大家期待的目光 ,思考片刻)既然大家都希望先学这一段 ,我们就先学这一段吧!(生热烈鼓掌、欢呼)师 :这一段你们想怎样学呢?生 :我们先自己读 ,把课文读通、读懂、读熟、…  相似文献   

2.
育英:上一期我们谈了语言描写,现在我们谈心理描写。娇娇:写人的内心活动就是心理描写吧?育英:是的。看来你对心理描写知道得很清楚。娇娇:我只知道这么一点。如果给我一本书,让我找哪一段是心理描写,有的我就找不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流程:一听水师:上课前,叶老师先让大家听几段声音。能听出来是什么声音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播放水声)生:这是水滴声。师:有什么特点?生:嘀嗒嘀嗒。(继续播放水声)生:我听到小溪的流水声。师:那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呢?生:哗啦啦。生:小溪很清澈。师:你居然可以通过听声音就判断出它很清澈,说明你心里有流水的画面。生:我觉得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师:都说得不错。再听听下一段。(播放水声)生:我觉得这应该是澎湃的大海。生:海浪拍打在海岸的岩石上。师:最后一段。(播放水声)生:我听出来是哗啦啦的瀑布声。  相似文献   

4.
片段一:师: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生1:因为小燕子发现了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生2:因为小燕子观察得很仔细。生3:因为小燕子很听妈妈的话……师:那你们喜欢小燕子吗?为什么?生4:我喜欢小燕子,因为小燕子观察得很仔细。生5:我也喜欢小燕子,因为小燕子很有耐心。生  相似文献   

5.
《苏州园林》教学片段摘记: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快速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部分?并谈谈理由. 生1:我喜欢第5自然段,这一段作者用了拟人和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把苏州园林描写得很美. 师:对,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花草映衬的美丽图画.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2:我喜欢第4自然段,这一段写了假山的堆叠,写了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让人觉得真的是“如在画图中”.  相似文献   

6.
师:老师昨天看了同学的一篇作文,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我的弟弟很调皮,很可爱。他长着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扁扁的鼻子,红红的嘴唇,白白的牙齿,多可爱呀。”同学们说这是一段什么描写?生:外貌描写。师:外貌特点是什么?生:黑头发,大眼睛,红嘴唇,白牙齿,扁鼻子。师:人物个性如何呢?生:调皮,可爱。师:人物特点能反映人物个性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1:因为外貌描写不生动,不具体。生2:因为人物特点与人物个性缺乏必然联系。师:所以人物个性不明显,不突出,不鲜活。这一节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把人物写活,请大家读一下教学目标。生:1.尝试…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写了一篇《我爱西湖六月荷》,老师说写得不错,景物描写有特点,很细致、很生动,让我谈谈体会。我又重新将自己的这篇文章读了读,觉得我这次描写景物,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一、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描写景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法,可是,有的景物动感很明显,如波涛、流云、奔马、飞鸟等等,而有的景物却好像很难发现它的动感,如树木、花卉等等。荷花、荷叶,如果静态地看,当然也很美,可是描写满湖的荷花荷叶,只有静态描写肯定不行。那么,如何写出荷花、荷叶的“动”呢?看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写了一篇《我爱西湖六月荷》。老师说写得不错,景物描写有特点,很细致、很生动,让我谈谈体会。我又重新将自己的这篇文章读了读,觉得我这次描写景物,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9.
一、发现在上《划船比赛》这一课前,我为表现划船比赛时的激烈场面花费了不少心思,最后编成了一套自己还算满意的场景动作教给学生,就在我叫学生表演这首歌曲时,我发觉有一个学生没有按照我设计的动作来表演……教学片断:师:老师刚才发现有一位小朋友很聪明,她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我们看她是怎样表演的好不好?生:好。师:小朋友,你们说她表现得怎样?生:很好看。师:那么,你们想学她的动作吗?生:想。师: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这位小朋友来学一学。上完这节课,我发现小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最值得欣赏和最宝贵的。新课标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很高,好样的。谁愿意把描写草原美景的这段文字读给大家听听?(一生读课文)师:你读得很认真,同学们听得也很投入。究竟读得怎么样呢?我们来评一评。谁愿意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生:我认为吴丽同学读得很有感情,语句很流畅。听完她的朗读,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草原上的美景。生:我认为吴丽同学读得声情并茂,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生:我认为吴丽同学读得很投入,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如果她将“轻轻流入云际”的“轻轻流入”读缓一些、轻一些,就更好了。生:听了吴丽同学的朗读,我觉得我都深深地爱上草原了。师:评得多棒啊!…  相似文献   

11.
师:大家在上一节课学得很好,很有兴致。现在我们学习课文第二个故事“惩恶”。根据你们第一节课的发言,我觉得大家对这一课书已经理解得很不错了。所以这一段我想让你们自己来学,可以吗?(生:可以)怎么学呢?我想把全班分为两大组,两组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哪组提不出问题,提问权就转到对方。这样互问互答,我们就管它叫“分组擂台赛”,大家能赛好吗?生:能。师:现在再给大家一段时间,你们做一下准备,好好读一下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准备力量,打好擂台。(学生读课文,做准备。)师:好,准备好了吗?(生齐:准备好了。)分组擂台赛现在开始,先由第…  相似文献   

12.
吴慧敏 《教育评论》2007,(2):146-147
有位教师上了初一年段的《第一次真好》一课,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广泛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思想。我认为,其成功的原因在于这节课的问题设计得很好。教学片段:……师:“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生:“第一次真好”,“好”在……师:你们有没有“第一次真好”的体验?(让学生自由发言)生:第一次坐飞机,又紧张,又高兴!生:第一次为妈妈买菜。师:你当时有什么感受?生:当家还真不容易!生:第一次接触英语,感觉很有趣。生:第一次下水游泳,很紧张。师:紧张之后呢?生:感觉很新…  相似文献   

13.
一提人物的外貌描写,可能很多同学会嗤之以鼻:外貌描写,不就是写人长得怎样,穿戴什么吗,那有什么难的!既然这样,那么我请同学们看下面这段外貌描写:一张白净的圆脸上,嵌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小鼻子高高地挺着,红润的小嘴巴微微上翘,两只小耳朵像小卫士一样守卫在脑袋两边。猛眼一看,这一段描写文笔不错,把五官写得挺生动的。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问题:这一段描写可能既适合张三,也适合李四,也可能适合王五,就造成了"千人一面"的后果。那么,写好人物的外貌该注意什么呢?我们先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段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老树吗?谁能说一说老树是什么样的?生:我见过一棵老柳树,弯弯曲曲的,还有一个大洞,好像要枯死了,现在又发芽了。生:我见过一棵又粗又高的老杨树。师:你能说说这棵老杨树有多粗、多高吗?生:它有两三个小朋友拉起手来才能抱住那么粗,比电线杆还高。……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也很明白。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老树的图画,大家想知道这棵老树的故事吗?生:想。师:(出示课文中老树的彩色放大插图,同时板书课题——老树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老树,说一说,你想知道关于这棵老树的哪些故事?生:我想知…  相似文献   

15.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同学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之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  相似文献   

16.
《云赋》是高中第三册语义课本上的一篇散文.它通过对乌云、白云、彩云的千姿万态的描写,歌颂了大自然的美,表达了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观察细密,文笔优美,写得很有艺术魅力. 我多次教过这篇课文,对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实录一:教师首先出示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问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第3节中描写雪松的语句进行教学。师: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读书)生:老师,我觉得雪松很聪明,它不断地弯,再反弹。师:你还能读出什么?(学生再读)生:雪松不断地反弹,反复地……师:你觉得雪松有什么特点?生:不怕困难。生:雪松很有力量。师:你们再读读,不要放过每一个词。大雪压雪松,它会怎么想呢?相信你们还会有别的发现?(学生又一次读书)生:老师,雪松太了不起了,它不断地反弹。它是想先退一…  相似文献   

18.
星期一下午第二节课,我在办公室里批改学生星期天的作文。当改到某同学的作文时,我想这家伙的作文肯定还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且淡而无味。翻开作文本,我愣住了,这回他写了满满三页纸,足有千余字。字数不少,可内容如何呢?我仔细地读了一遍,觉得不同往常,不但前后联贯,而且描写生动具体,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文章是写放学路上,有两个少年模仿武打电影对打的事,将两个少年对打的场面,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得很形象,很动人,真像在看电影。比如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一少年先发制人,来了一个‘霹雳掌’加上‘扫膛腿’,另一个少年立…  相似文献   

19.
孟令宏 《快乐阅读》2011,(23):103-104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苏教版选在初中语文第八册,我和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以下就是当时的片段记录:生:小说通过靠窗和不靠窗两位病人言行的对比,赞扬了美好善良的心灵,鞭挞了自私、丑恶的灵魂。师:观点很正确。同学们还读出了什么?生:文章的景物描写很出色。生:文章的心理描写真实自然。师:好,同学们读得很细心。还有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特级教师支玉恒《放弃射门》教学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生读)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生:第四节。师:这一段最难读,课前我读了几遍,敢不敢和我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