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宏建  李照山 《武当》2006,(7):24-25
王芗斋先生强调: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大成拳之所以把桩功放在首位,就是因为站桩能获取技击所需要的力量体系,尤其是站技击桩,则可达到培养锻炼“内劲”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精武》2009,(4)
王玉芳先生简介王玉芳先生是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之次女。王玉芳先生1919年生于北京,13岁开始随父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习拳练功,悉得芗老之心法,她精湛的武学造诣为国内外武术界所公认。她在继承和弘扬意拳(大成拳)的事业上,始终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中华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王玉芳先生的功法,深  相似文献   

3.
李秒丰 《精武》2004,(7):25-25
大成拳创立于上世纪40年代,王芗斋先生初创此拳时,始名为意拳,“大成拳”乃是先生功成名就之后,他人所赐,意即集各家之大成。开始,芗翁并不赞成,后姑且从之,遂阐发大成拳理论。然而,先生独步武林,却并非因大成拳,而是以正宗的形意拳真传而得名。先生教拳育人,培养了张恩桐、韩星樵、赵道新、姚宗勋、卜恩富、朱国福、王选等一大批杰出弟子,为中华武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侠门站桩功     
李国兴 《武当》2007,(5):33-35
站桩功在我国传统武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例如,集内家拳学为一体的王芗斋先生,便是以桩功为母创立了大成拳,并以桩功修持为核心功法,以求取一切所需之内劲。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站桩功的  相似文献   

5.
李照山 《精武》2004,(10):19-19
在《大成拳论》中,王芗斋先生把大成拳的练习步骤分为站桩、试力、试声、自卫和技击桩法。如果把技击桩法归纳在站桩功法中,则主要有四个练习步骤。在现在流行的"七妙法门"中,站桩亦为首要功法。由此可见,站桩是大成拳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功法,但桩功的重要性,也误导了不少人。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曾听到一种怪论,即"桩功万能论",意思是只要练好桩功,就什么都有了,也能成为技击高手,你一出手,即可置人于死地。在此论调下,有人过分延长站桩时间。  相似文献   

6.
精武百杰     
《精武》2009,(3)
大成拳名师王建民大成拳名家王建民先生简介王建民先生,山东德州人,自幼习武,8岁开始学练形意拳,师从山东武术名家王子平。14岁拜在形意大师尚云祥之女尚芝荣门下,得尚门真传。后应征入伍,曾任侦察兵武术教官。复员后,投师于著名大成拳武术家王选杰先生。为求深造,毅然辞去公职,到北京住在师父家中,成为其晚年随身弟子,经常随大师外出  相似文献   

7.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集众家拳术之精华,创立了意拳。实践证明,意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是优秀的现代实战拳术。 意拳可谓健身与技击双重并举,它的训练主要包括站桩、试力、走步、试声、发力、推手、散手等内容。 凡学习意拳者都要先从站桩开始。练习站桩应当明确三点:1.站桩应该掌握“意念”的运用;2.在意念的诱导下,统帅周身,自身各部建立“争力”,进而与外界建立“争力”;3.培养拳术力量(统称“浑元力”)。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通过意念诱导,…  相似文献   

8.
王选杰先生,是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的高徒,中国当代著名搏击家。曾受聘干中国佛学院任武术教师、北京爱士搏击馆任总教练,现为中国王芗斋大成拳研究会会长。王选杰,现年55岁,北京人士,出生于书香世家。他自幼体弱多病,为祛病健身而走上了习武之路,曾随著名拳师何德泉先生学练弹腿,随跤坛名宿熊德山先生学练摔跤,还曾在北京华严寺,随月朗禅师学过禅学、气功和点穴疗法。月朗禅师不但是中国佛界名僧,也是武林高手。经过数年锻炼,王选杰不仅体质变强,在拳学方面,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王选杰得以接触大成拳,遂转而从大成门高手李永宗、杨德茂二先生学艺。大成拳,是中华武苑中的一枝奇葩,为著名拳术  相似文献   

9.
李康  李健 《武当》2003,(12):11-12
常志朗先生是大成门中地位最特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后学走近王芗斋,研究大成拳所应了解的关键人物。 常先生家居京师,自幼与王芗斋先生为邻。常先生髫年好武,崇侠尚义,而北京武坛历来藏龙卧虎,能人辈出,武风浓郁,积淀出深厚的武术文化,这一环境无疑使常志朗感染甚深,饱受熏陶。  相似文献   

10.
大成拳歌要     
王芗斋 《精武》2006,(11):4-4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拳学造诣炉火纯青,拳术理论奥妙精深。他所著论文不多,但篇篇为经典之作,而《大成拳歌要》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虽文字简练,却内容颇丰,大至养生技击之总论,小至站桩试力之细谈,无一不涉及,实为学练者必读之教材。  相似文献   

11.
李康 《武当》2003,(12):6-7
大成拳作为中华武林绝技,自20世纪四十年代创建以来,遂成一大门系,形成了完整的功理功法和架构体系,在中国武术史学上承续着深厚的学理渊源。 大成拳的创立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王芗斋先生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及其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与丰功伟绩,早已为武术界和武术史学界所公认。  相似文献   

12.
李康  李健 《武当》2003,(12)
大成拳练家何镜平先生在《聆听芗斋先生教诲纪实》中提到这样一段故事:五十年代,芗斋先生为个别弟子分别教功时,对教功的求力整体观和局部观的学术问题发生了争议。这一争议的焦点,在于芗斋先生认为,大成拳的练功求力,从整体出发求击的即是整力,有了整力,也就具备了局部各项力的要求。个别师兄则认为,如先从  相似文献   

13.
大成拳是20世纪由王芗斋先生创立的一门新兴的拳种,它在当时对于一些传统的武术门派来说是现代拳学,而对于近年来所创立的如散打等武术界的新事物可说又是传统的。它经过了近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可谓是集健身和防身于一体的上乘拳学。  相似文献   

14.
吴振华 《精武》2007,(12):62-62
大成拳(意拳)是上世纪30年代由王芗斋先生创立的,因其功力深厚、朴实无华、科学实用,被人们誉为"大成拳"。当年芗老凭此拳打遍天下无敌手,一时震惊武术界,至今仍被习武之士所推崇。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1,(1):18-18
2000年11月25日,数百名来自海内外的意拳(大成拳)门人汇聚北京凯迪克大酒店,共同纪念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诞辰115周年。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亚洲武术联合会第一副主席、香港意拳学会会长霍震寰先生,中国武术院副院长王国琪先生,北京武术院副院长毛新建先生,王芗斋先生的女儿、  相似文献   

16.
高臣  高贵 《精武》2002,(3):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臣  高贵 《精武》2003,(2):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武当》2003,(12)
大成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由著名武术家王芗斋先生(1886-1963)于20世纪四十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早年曾跟随形意名师郭云深先生学习形意拳,后又入少林寺随恒林上人习“少林心意把”,进湘研“桩功”,转淮南而学“健舞”……一生研习名拳甚多,尽得精华,与人较技,未有败绩,故晚年的芗老在传艺时把自己的拳法称为“大成拳”,意为集诸家拳法  相似文献   

19.
李照山 《武当》2003,(6):22-23
在搏击格斗中,力量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内家拳法中,通常把技击所需要的力量称之为内劲、劲力或动力。大成拳训练内劲之根本为站桩,通过站桩,可获实作必备的整实掤撑之效应。然而,欲使之变为实用性的“活动”,则必须经过一个重要途径——试力。所谓试力,就是肢体在某种运行状态的前提下,去感知或体认自身劲力在空间的产生效果。王芗斋先生说:“有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成拳试力     
王红宇 《武当》2003,(12):34-35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