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重要创新,也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热点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尚未充分展开就匆匆结束,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改变了十多年的设想,决定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理论界的研究和考察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问题,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走新民主主义社会道路的设想,从制度上破解了"落后国家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难题。然而,这一设想经过短短三年的实践即告终止。毛泽东为何提前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道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实原因层面来讲,主要包括毛泽东对当时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估计,对国际形势的估计和来自苏联方面的压力,以及他对新民主主义社会道路策略意义的估计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先进文化应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具有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又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集中体现。党和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同时,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毛泽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1.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特征的概括前后出现过变化,先是主张使用"民主的"口号,后又放弃了"民主的"口号,最后在"大众的"口号中充实进了"民主的"内涵;2.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确立的标志是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发表;3.中共之所以最终采纳毛泽东的而弃用张闻天的认识,一是因为毛的认识修改后与张基本一致,二是因为毛对"民主"的认识与当时中共党内多数人的认识更接近,三是因为毛、张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发生了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作了四个方面的重要修改。这四个方面的修改不仅改变或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本身,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从“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标志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诞生的重要篇章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问题,也就是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国家中的地位问题。在毛泽东的最初设想中,未来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性质应该是“由无产阶级领导或参加领导的各革命阶级…  相似文献   

6.
王玲 《历史教学问题》2004,(6):74-76,14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时序上是递进衔接的两个社会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独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它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的前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它的后身则是社会主义 (严格地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就规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有区别又有关联 ,其关联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一、从本质上看 ,毫无疑问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本质的不同 ,或者说在本质上是有巨大差异的。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只是有量的发展 ,而且由量的发展引起了质的变化。因此…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和发展,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8.
1939年,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此后,它在思想文化上对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恶意攻击从未间断。为了回应和批驳这些攻击,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讲演。此文先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其后《解放》杂志登载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做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并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应当充分地批判地利用文化遗产》是1960年12月24日毛泽东在同古巴妇女代表团和厄瓜多尔文化代表团谈话的部分内容,集中谈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化的民族特点和多样性等问题。后收入《毛泽东文集》第8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和《应当充分地批判地利用文化遗产》这两篇重要著作中关于中国不同文化形态的性质、特点及如何正确对待等问题的论述,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的古代文化和近代文化及其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历史分期问题,原中南财经大学周军教授曾进行过论述,本文完全同意周教授的观点,并就自己对毛泽东每个时期经济思想的认识,特别是对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步成果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主线,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民革命失败为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萌芽时期;从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到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其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学说发展的时期,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学说发展的时期;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毛泽东逝世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逻辑结果,其内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发展前途等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二元特性的内在实质,注定其在实践运行中有不稳定性,这又直接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即萌芽、初步形成和系统形成作以探析,力争反映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形成的全貌。  相似文献   

13.
该不该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过早地放弃了这一理论,使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昙花一现。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留下了诸多遗憾。笔者着重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就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毛泽东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回归”三方面。对该不该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际环境对毛泽东放弃这一理论有着重大影响。首先,面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使毛泽东重新审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其次,苏联方面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和行为,使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成为可能。再次,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更坚定了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从现在起就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并不标志着毛泽东放弃了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二者有内在的一致性。毛泽东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就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过渡时期,把应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统一起来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以工业化为主体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以工业为基础思想的延伸和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坚持的社会主义目标与九月会议后毛泽东所认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即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一个向社会主义迈进的过渡时期.因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但是就整个政治情况、整个经济情况和整个文化情况说来,却还不是社会主义的,而是新民主主义的".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割裂开来,所以我们既可以称这个新生国家为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说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前者是就其实质和未来前途而言的,后者是就其当时政权组成和经济基础而言的.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特殊的历史社会形态出发,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和社会性质作为历史断限标准的同时,兼顾英文"modern times"所表述的时间概念,1840年至1949年中国历史的最佳称谓选择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发生、形成、衰落和转变的历史.1949年至今的中国历史称之为"中国当代史".中国当代史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确立、发展以及走向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国家制度设计层面,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理论,并对其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作了界定;在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党内民主建设、扩大人民民主权利等来推进抗日民主进程。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对抗战胜利及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过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和革命转变的理论 ,结合中国实际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并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必然性和过渡性。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和革命转变的理论 ,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 ,论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必要性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政治、文化和发展前途几个方面 ,论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并且总结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验教训 ,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都要批判地继承,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有所变化、发展。 1.批判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推陈出新”的方针,以后又提出了“古为今用”的方针,就是说要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