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成为记者和公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领域.面对突发事件,媒体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如何报道此类事件?怎样报道才能使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人民日报在各个时期突发事件中的表现,代表了党报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灾难是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所不能避免的话题,也是当今新闻报道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灾难新闻中的播音主持人在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大都流于普通新闻播报的类型。新闻播音主持人在灾难新闻当中应该如何定位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恪守职业规范的播报者,还是应当体现出自己的人文关怀?以汶川地震为例,从人文精神的体现的角度对灾难新闻中播音主持人的人文关怀体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2013,(3):34-39
面对突发事件,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联动机制日趋成熟。当萧山"1·1"大火发生之际,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杭州网和萧山日报纷纷发挥全媒体功能,总编、记者、编辑协同作战,纸媒、网络、视频一起出击,短短数小时之内,一场轰轰烈烈宣传英雄事迹、弘扬烈士风采的新闻战役就打响了,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面对烈火中的英雄,媒体人应该展示怎样的职业精神、道德情怀?应该呈现怎样的专业水平、报道能力?应该如何讴歌真善美、凝聚正能量?是仓促应战,还是能动深入?是有闻必录,还是精心策划?是浅尝辄止,还是精耕细作?是单兵作战,还是联动协作?是纯粹纪实,还是悲悯情怀?杭报集团倾情报道"最美消防员"感动大江南北,提供了难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谁应该是灾难报道中的主角?答案似乎是明确的:灾难当中的受灾群众——说出他们的状况、表达他们的呼声、描述救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灾难报道中,我们有时看到的情形却不是这样.在这次芦山地震的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报道,过多地集中在救援动态上,而受灾群众的状况和灾区需求却往往被一笔带过,沦为配角. 更有甚者,有些人、有些机构甚至把灾难当成了自我表现的作秀平台.  相似文献   

5.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灾难性事件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不同定位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框架不同,对于国外灾难新闻,中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的?不同类型的媒体是怎样报道的?是否存在不同的报道视角?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以《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对两大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框架分析,发现党报对境外灾难报道旨在国家形象塑造,而都市报更多的是新闻本位主义,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6.
灾难是媒体的热点,相比较而言,防灾减灾是新闻的冷点.媒体应该报道哪些防灾减灾新闻?如何处理与防灾减灾组织的关系?在防灾减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美国媒体有一套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日本3·11地震报道为例,论述了对突发灾难如何报道,如何把握突发灾难报道的定位,以及作为媒体形象的主持人应该在突发灾难报道中承担何种职责等。  相似文献   

8.
姚博 《中国记者》2012,(1):78-79
媒体在报道这类案件时到底做错了什么?在最后把人们的情绪推向高峰的"小悦悦事件"中,应该检讨和承担怎样的责任呢?媒体在报道这些案件的过程中是如何影响到社会风气的?  相似文献   

9.
读罢《由"X面粉"报道引出的反思》,感慨颇深:本属正常报道,却出乎众人意料,酿成轩然大波。其中有什么教训?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应该怎样处理?反思起来,多数还是记者不够细心所致,并非故意所为。在强调新闻的准确性方面,中外新闻名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此次调查所提问题如下: 1.你认为一个采访灾难事件的记者,应该做哪些心理准备?具备哪些素质? 2.你认为你和你的同行身上有哪些"英雄品质"和优秀素质值得肯定和颂扬? 3.常采访痛苦场面,常接触悲惨的人和事,这会不会对你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一般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4.作为较多报道灾难事件的记者,一定经历了比一般记者更多的灾难场面,身在其中,你怎样看待竞争中的一些同仁为完成任务而不顾当事人感受,残酷"挖新闻"这类情况(诸如儿子遇难,家里人担心已近耄耋的长辈不能承受打击而竭力隐瞒,但记者为了抓拍"精彩"照片而故意将噩耗告诉老人)?  相似文献   

11.
灾难新闻历来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报道灾难的新闻图片则因其所具有的显著特点给人以更加直观的感受.不过在灾难新闻图片的拍摄与报道方面,中西方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文书档案案卷里文件排列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原则和方法?文件传阅笺应该放在前面还是后面?  相似文献   

13.
朱琳 《青年记者》2008,(17):61-62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我国南方大部分城市遭遇了持续性暴风雪天气,全国近20个省区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此次灾害的影响.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在这场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他们是以怎样的姿态和方式组织报道的,如何编排报道内容,报道带来了什么样的公众反应和社会舆论,对灾难中的人心安定和灾难后的赈灾重建是否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灾难新闻图片拍摄与报道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难新闻历来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报道灾难的新闻图片则因其所具有的显著特点给人以更加直观的感受。不过在灾难新闻图片的拍摄与报道方面。中西方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相似文献   

15.
对灾难事件的报道应该有“完整性”的意识,这种报道与关注不仅仅是对整个灾难事实的真实记录,还应该包括对灾难成因的探究、灾难后果的分析、灾难教训的反思和对未来减灾措施落实效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灾难在任何社会都备受人们关注。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自然也就成为记者和公众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领域。对于媒体和记者来说,面对灾难性事件,媒体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记者应如何把握此类事件的报道?怎样报道才能使灾难性事件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所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和记者都要认真思考和准确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强烈地震,世界媒体纷纷报道。灾难报道应该选择怎样的报道风格,注意哪些伦理问题,规避哪些事与愿违的不良效应,这些问题在这次大地震后再次摆在了媒体面前。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日本媒体和台湾媒体在这次报道中的表现,借以说明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鹏 《新闻战线》2015,(3):98-99
就当下中国的现实来看,如何进一步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如何实现中国梦?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搞好利益分配?怎样加快改变破解各个区域、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都应该是深度报道的重点。什么是深度报道?为什么而"深"?从体裁上看,深度报道至少是通讯一类的长篇报道,字数往往在3000字以上。但长度不是关键,关键是内容。人物报道、事件报道、主题报道都有可能是长篇报道,但一般不能算是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9.
方达 《新闻传播》2009,(12):95-95
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能否做好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我们有没有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衡量标准。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价值就在于:通过对灾难程度和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程度如实的报道,表现人类是怎样与灾难进行抗争,从而战胜灾难的。  相似文献   

20.
在灾难面前,公共传媒应是社会中的第一瞭望者。于是,新闻界面临着一个考验,那就是灾难报道与新闻伦理的课题——如何突显情感基调和人情关怀?如何处理新闻性与道德伦理?如何在满足知情权和保护隐私权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这就要求记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将新闻做成"心闻":通过报道在受众和遭受灾难的人之间建立一条感情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