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也许每个人都会为主人公的这种热爱家乡的情感所感动。因为他直到“鬓毛衰”还是“乡音无改”。但我却认为诗中的主人公性格很同执。他“少小离家”,回来时已“鬓毛衰”,少说也有三四十年的时间,可是还是“乡音无改”,可见他很固执,根本不愿意接受他乡的语言,说得大一点,也就是他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相似文献   

2.
初到扬州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相似文献   

3.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似文献   

4.
一、填答题: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两句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人。  相似文献   

5.
常竞超 《成才之路》2010,(27):48-48
近几年在物理试题中常出现一些含有诗词的题目,例如:在古诗“少小离家老在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乡音是指物理学中的什么?“山闻铃响马帮来”这句诗中的铃响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题目,看后让人耳目一新,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相似文献   

6.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论人走得多远,最难忘的是家乡。那么,如何写好家乡的风景呢?  相似文献   

7.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 ①“离家”:一作“离乡”。作者三十七岁成进士,在此以前就已离开故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②“无改”,一作“难改”。“衰(cuī),有两说。一说,头发疏落,“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另一说,“衰”,同缞,古时丧服,用粗麻织成,色白。这里的“衰”,是取色白之意。“鬓毛  相似文献   

8.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似文献   

9.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似文献   

10.
回乡偶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似文献   

11.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贺知章!(唐)  相似文献   

12.
《回乡偶书》是诗人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返乡时不由慨叹人生易老,世态沧桑的诗篇。其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写出了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相”有充当人称代词,指代“你、我、他”的用法。这种用法,不仅古代汉语中有,现代汉语中也有。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七言绝句《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中的“相见”和“相识”的“相”,指代第一人称“我”,而且都是前置宾语。“儿童相见不相识”,可译  相似文献   

14.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这首《回乡偶书》,浅显易懂,人人能诵,但对诗中“衰”字的读音,大多数唐诗读物却注为 cuī。如:《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彩图儿童古诗观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12),《古诗选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记得有一次杨兰  相似文献   

15.
到远方去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读着这句诗的时候,眼前就浮现出步履蹒跚的老者,青丝转眼成白发,而那颗回家的心却不变。我仰头问他:"既然终究是要回来,当初为何要出发?"老者答:"年轻人啊,到远方去吧,那里有理想在召唤。"  相似文献   

16.
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车窗外,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今天我坐着马车,回到离别近30年的故乡,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村口那棵  相似文献   

17.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该诗的语言流畅自然,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亲切。一直以来,人们对此诗意的理解是: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头发已经白了。小孩子们见到我也不认识,笑嘻嘻地问我:“老爷爷,您是从哪里来的?”由于诗人离开家乡都几十年了,那些儿童当然是不认识他的,以为他是远道来客,这也是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的事情。但笔者认为,从诗人当时写此诗的心情的角度来分析,诗中的“儿童”如果理解成为诗…  相似文献   

18.
江必红 《湖南教育》2003,(10):47-47
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其中的“乡音无改”与“鬓毛衰”构成映衬,言下之意是,我虽长年客居他乡,但我一刻也不敢把故乡忘记,你瞧,我还“乡音未改”呢。 或许正是受这种“‘乡音未改’乃是热爱故乡之表现”的影响,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对日常交际中“乡音未改”持赞许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回乡偶书》是诗人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返乡时不由慨叹人生易老,世态沧桑的诗篇。其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写出了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颇不平静的心情: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从而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充满感慨的自画像。我觉得这幅自画像有研究的价值,于是我这样引导学生———师:孩子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为诗人贺知章描绘一幅“鬓毛衰”的画像吧。生1:这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佝偻着腰,拄着拐杖的手青筋暴露,边走边咳嗽。生2:这是位老态龙钟的老人,他的脸皱得像蔫了的苹果,又干…  相似文献   

20.
诗中有问答者称为问答体。格律诗因为在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要求严格而很难使用问答体,但仍有一些优秀的诗人能突破限制,将问答体用得得心应手。如: 一、一诗一问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二、一诗数问李端《逢王泌自东京至》:“逢君自乡至,雪涕问田园:几处生乔木?谁家在旧村?”(二问)王安石《勘会贺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