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以男性形象为主的小说,但也塑造了七十多个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小说叙事结构、情节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她们是围绕男性人物展开的故事里的一个个叙事因子,承担着不同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抗日小说的传奇英雄形象作为十七年文学的"红色英雄"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英雄叙事特色,英雄形象塑造的背后包含着复杂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以影像制作为基础的区域形象宣传片是推广和介绍区域形象最为直接和直观的途径。在"一带一路"宏伟构想中,河南有着区位优势,如何更好地在跨文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河南区域形象,河南区域形象宣传片从叙事策略、打造品牌、传播推广策略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商品经济冲击下,中国近代以来造成的城乡二元对立、旧有的乡村自然经济和生活方式日益遭到瓦解,迫使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告别乡村而进城打工,农民工题材成为当代作家关注的主题。范小青有着自己独特的关注视角,以温情化的叙事来塑造农民工形象,对于农民工形象的书写异于其他作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叙事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的情节结构、叙事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叙事主题和叙事的表现手法四方面对两首叙事诗《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进行比较 ,见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潘又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位小厮形象,他性格复杂,匿于胆怯懦弱外表下的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决绝反抗。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解读潘又安形象,分析其形象塑造的结构安排与叙事视角,进而探讨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现有文学理论教材对文学体裁大多采用四分法,但基本上是从语言运用、艺术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来立论。其实,这些特征有着深层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作为内在基础。小说和剧本作为以叙事为主的作品,在形象塑造上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适合表达多元错位的、动态复杂的情感;诗和散文作为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上注重意象的空间组合,注重空间上的共时性,适合表达较为单一和同质的情感。四种文学体裁应从整体上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8.
大屠杀叙事是南京对外形象塑造工程中不可回避的论题,因为此类叙事很大一部分具有国际影响力,为许多外籍人士所知。历史不可更改,正视这段悲痛和屈辱的历史,并借力于相关叙事的知晓度,推广南京的对外形象,继而进一步更新丰富,不失为一种妥善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网络武侠小说是新武侠小说的延续,Priest的武侠小说《有匪》在晋江连载首发中就引发巨大关注,小说塑造了武侠小说中少见的女侠周翡这一形象,以"女性向"的叙事视角和话语凸显了作者的创新思路和独特风格。《有匪》虽然仍是用传统的叙事模式展开情节,却又有着很多新的元素,这也是我们分析它的主要关注点和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皖籍先锋作家潘军小说中的“水”叙事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是对自然景物之“水”及其变体的描写,还是对现实历史的思考,抑或女性形象的塑造,最终都指向一个终极隐喻,即由“水”而寄寓的那种对生命状态和人生境界的思考与洞察,从而赋予“水”这一传统意象在叙事上具有了新的审美意蕴与魅力。  相似文献   

11.
约翰·福尔斯的杰作《法国中尉的女》以新颖的叙事技巧丰富的叙事层次塑造了一个聪颖、叛逆而叉神秘女性形象莎拉.本文借鉴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对叙事话语和性别身份的研究,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莎拉的形象,分析福尔斯是如何在男性语境中还原一个文化他者的新女性形象,进而思考莎拉这一新女性形象的出现对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历史语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性别叙事的角度,通过男女两性叙事文本中性别意识的流露、叙事策略的不同、审美心态的差异三个方面,论述新时期文学中“女强人”形象塑造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13.
郑丽丽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1):38-39,45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普通的与传奇的、熟悉的与陌生的、现代的与传统的巧妙地调合在了一起, 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叙事方式。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就在她的叙事中表现了出来。她不但在男性形象塑造中表达了她的女性观,而且在女性形象塑造中进一步剖析了她对于中国男权(父权)社会的认识。父亲的缺席与母亲的在场,成了张爱玲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4.
娱乐化广告在情节模式和形象塑造方面讲求一定的叙事策略,物的驱动和牵引是其叙事的动力机制,这类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潜在着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钢琴变奏曲因具有浓郁,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多变的作曲与弹奏技法而具有很高的学习和鉴赏价值。徐振民钢琴《变赛曲》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创作手法多样,情感内涵丰富,形象塑造鲜明。作品融叙事、抒情、哲理于一身,并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爱伦坡是悬疑小说、侦探小说的先驱。他在侦探小说的创作中使用了全新的方式进行"侦探"形象的塑造,突破哥特式小说的传统,突破叙事角度的束缚,将心理分析、逻辑推理加入到侦探形象的塑造上,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7.
《失乐园》是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弥尔顿于1667年创作的史诗,作者凭借高超的诗艺,塑造了矛盾性极强的作品人物,受到文学批评家的喜爱。本文运用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聚焦理论对《失乐园》中夏娃进行分析,探讨叙事聚焦在夏娃的分裂形象塑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初拟话本小说集《都是幻》所辑《梅魂幻》和《写真幻》两篇小说,运用因幻遇合的叙事模式和走向归隐的叙事结局,塑造了追求享乐的才子形象、面目模糊的佳人形象以及其他人物形象,表达了清初部分文人纵情享乐的狂欢化诉求。  相似文献   

19.
乡绅阶层是中国传统封建统治下的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以及社会阶层。小说中的乡绅叙事也是中国乡土文学形式中,利用较多的一种叙事模式。从古至今,在塑造乡绅形象的文学作品中,不仅需要遵照生动形象的多元化原则,还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各个时期作品蕴含的时代意义。阐述乡绅的历史地位,并结合启蒙文化和革命文学中的乡绅叙事,总结了现代作家对于乡绅叙事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相似文献   

20.
韩雅琪 《文教资料》2011,(19):21-22
《长恨歌》面对《传奇》的高峰没有彻底俯就,在极繁复极华丽的叙事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群体弄堂女儿们的形象——沪上淑媛,成为了这部小说最悲悯最温情的所在。本文主要对《长恨歌》中弄堂女儿形象的女性叙事分析和小说悲剧淡化的处理两个层面进行细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