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岗位能力、实践技能”课程考核方式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考核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考核系统。本文以高职装潢专业为例进行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对国家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围绕职业岗位(群)在基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能力要求,对学院主干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以若干实训子项目构成实训项目并形成标准进行开发研究,从而规范实训教学,实现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知识、技能、素质并重,"教、学、做"一体化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教学标准建构过程进行剖析。在对市场和销售职业岗位进行大量调研基础上,对工作性质、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行为标准进行分析;从职业大类不同职业级别层次岗位胜任力要求出发,解构不同职业级别层次完成关键工作任务的步骤、工具技巧、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形成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的价值、教育的规律,建构职业教育分级框架及职业教育分级标准,形成从职业中来的系统化的专业教学标准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4.
丈章通过对服装岗位能力要求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服装岗位群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使服装人才的培养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对服装岗位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将会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寇飞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474-475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就业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满足就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行业岗位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接,探讨了岗位职业能力与岗位实践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6.
电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通信企业培养具备业务销售、客户服务、营销策划、经营管理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企业调研,明确电信营销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及营销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在详细分析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基础上,构建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电信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寇飞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325-325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就业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满足就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行业岗位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的实践教学进行对接,探讨了岗位职业能力与岗位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本文通过将工作课程系统化理论应用于中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分析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参照,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做中学和学中做,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大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应符合工作过程、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标准,促进学生就业,彰显学校特色。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开发进行探讨,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应该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在将职业岗位要求向课程标准转化的过程中,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线索,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中获取职业岗位要求。求出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与职业岗位要求的交集和增量,将交集部分作为课程标准核心要求,对增量部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增量部分的哪些要求应该纳入课程标准。对交集部分和强相关的增量部分进行归类求和,以此为依据形成课程体系,研制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的范式—"615"螺旋式课程标准开发模型。在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中,教学进程中的时空关系应符合"教学对角线"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要提升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就必须确保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有效对接,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起来。就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来看,在教学设计融入岗位工作任务,通过课程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工程管理能力的优质人才,这对于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意义重大。就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设计与岗位工作任务相结合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说明目前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设计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情况,并深入探究教学设计与岗位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口腔助理医生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和基层口腔科门诊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念,对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进行改革,突出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和职业标准对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沙溪理工学校为例,针对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就业岗位能力构成要求为切入点,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重构课程体系,形成“岗位+职业发展”课程观。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岗位分析,确定46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典型工作任务能力整合归纳,形成综合能力的行动领域,进一步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了"463"专业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扩展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琦 《教师》2010,(36):124-124
在学校建立的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设计实践教学中。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主要是通过实践,通过不同的课题将整个设计工作流程按工作实际解构成为多个岗位点,并按照其岗位点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内容的标准,从而形成岗位能力点课程,再将各岗位点能力课程重构成为整个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琦 《教师》2010,(33)
在学校建立的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设计实践教学中.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主要是通过实践,通过不同的课题将整个设计工作流程按工作实际解构成为多个岗位点,并按照其岗位点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内容的标准,从而形成岗位能力点课程,再将各岗位点能力课程重构成为整个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模拟岗位教学模式是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为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一。它是在无法具备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情况下,仿真企业员工真实工作岗位,通过了解、认识、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要求、演练操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等过程,完成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它能有效地将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8.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通过对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进行深入分析,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建构了工作过程导向、岗位能力渐进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和对职业岗位变动所具有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从实质性就业出发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原则。针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研究,初步形成了专业课程开发流程和建设思路。营养师专业根据职业能力和就业岗位来确定学习领域课程,进而设计以专业课程为支撑的营养配餐、食品加工与制作、保健食品销售、食品检验与卫生管理四大教学模块。  相似文献   

20.
本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总体设计思想,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结合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特点,作者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改革为研究课题,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建立一套与就业岗位一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