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就听一位老师说过,爱听于漪老师评课并且期望自己的课被于漪老师点评,因为她能切实地让你知道得失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去年,笔者听到了于漪老师对“民族精神教育与语文教学”五节课的点评后,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2.
名校名师     
“教了一辈子遗憾的课”于漪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前辈、著名的特级教师,是全国语文界的一面旗帜。有人评论于漪说:“于教师的课很难学,因为她的教学没有模式和程式,天马行空,左右逢源”。于漪老师在1978年就被评为特级教师,在她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每天都有人去听她的课,所以她说,她每天都上公开课,就连早读课也不放过。一位年轻老师,从1976年开始,随堂跟踪听了于漪3000多节语文课,最深切的感受是,于漪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对不重复,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于老师说她…  相似文献   

3.
在“于漪教育思想暨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于漪老师又一次强调了“语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记得多年以前,于老师上《事事关心》一课,我有幸能够聆听并参与评析。我当时所得到的印象是,于老师的课,富有立体感,于是我便写了一篇评析,题目就是:《课,应当是立体的》。这次听了于老师的报告,联想到于老师教学的许多特色,我又一次对“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进行了反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2007年夏,在长春听了郭蕾老师的这节课,感触良多。然而,当她本人真的请我为这篇实录做“点评”时,还真犹豫再三,不敢轻易下笔。当然,最终还是盛情难却,但呈现在这里的绝非“点评”,充其量只能算几点“感触”。  相似文献   

5.
群英铸师魂     
计琳 《上海教育》2022,(19):44-47
<正>“人民教育家”于漪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于漪老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她颁奖。人民教育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首批语文特级教师……荣誉等身的于漪老师用生命在讲台歌唱。为师,于漪老师从摸不着语文之“门”的年轻历史课教师,到中国语文教学界的一面旗帜。她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等理念被写入国家课程标准,她“教文育人”的教育思想更对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于漪老师是语文教师的标杆,学习于漪就是要追求一种高境界的教学生命状态.她锐意创新,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她对学生倾注了爱,并且满是智慧;她学无止境,精益求精地增强专业实力;她的课浑然天成,融进生活,触目所及皆语文.  相似文献   

7.
张庆 《江西教育》2009,(1):58-59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其实你会呀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4,(18):30-30
上学期,在全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听了孙同剑老师的一节物理示范课,觉得他对一名“学困生”的及时点拨与顺势引导值得一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孙老师在讲解静止和运动和相对性之后,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一些同学举手发言。看得出,他们都是“优秀生”。孙老师耐心听着并逐一点评。该进入下个环节了,孙老师却突然走向一名同学的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据我的观察,本节课你还没有举过一次手,能不能请你也举出一例呢?”孙老师笑容满面,态度亲切,目光中充满了鼓励。  相似文献   

9.
激情导学平中见奇──试析王敏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杜玉坤王敏老师是我区著名的数学教师,她的课清新、流畅,给人以启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听她的课就好像是一种艺术享受。去年在桂林举行的“广西整体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王敏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倍的认识”,她那...  相似文献   

10.
拜访于漪老师,是在一个清冷的冬日。于老师因为身体不适,曾住院治疗了一个月,刚刚出院。接到采访电话时,她便一口答应了。清香的绿茶,酸甜可口的橘子,于老师的屋子里充满春天的温暖。2011年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周年时,荣获复旦大学校长奖“杰出校友奖”。如今,她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牵挂着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听一位年轻女教师授课。上课伊始,她微笑着对全体同学(一年级)说:“今天,有不少外校的老师来听我们班的课,你们能和老师配合好吗?”孩子们听后,怯生生地答道:“能”。接下来,这位教师则无视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按照自己事先预设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学生和老师配合得不错。课后,不禁使我联想到另外一节课……  相似文献   

12.
说于漪老师是“情感派”一点也不过分。我喜欢于漪老师的课,娴雅和悦的教态、生动准确的语言,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有一种很美的艺术氛围;喜欢读于漪老师的著作,情动辞发,志趣、才学、情感、理念,化作真情、深情、诗情,有一种很崇高的美学境界;也  相似文献   

13.
于漪,中国教师的典型代表,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与时俱进的完美体现者。她将她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了教育事业上。于漪的教学,可以说把传统的教学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又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统一。她对每一课的精心设计,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对一句话的剖析和欣赏,都明显带着于漪特点。在此,我仅以我个人的观点谈谈于漪老师在教学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叩开学生的心扉──谈王敏老师的开课艺术王敏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王敏老师从教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她认为“开课”是全课的先导,大凡成功的课总是一开头就能迷住学生,“急欲一听”的心理便油然而生。“开课”的形式是很多的,可以是以旧引新、巧妙设疑,也...  相似文献   

15.
记得和妈妈聊天,她说:“小时候,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上《插秧》这一课,当时我就想,如果能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能看到插秧的演示该多好。没想到今天多媒体课件的出现真的实现我们那代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说实话,于漪老师是校长,是特级教师,又是全国劳模。对她,我以前一直存有敬畏之心。此次有幸拜读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自觉如聆面诲,获益匪浅。在此推荐这本好书。通读全书,字里行间处处闪现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高尚的师德,良好的职业素养。于漪老师有扎实的功底,深邃的思想,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对语文教学是“举重若轻”;于漪老师以人为本,眼中有学生,胸怀祖国,肩负着民族振兴的责任,她对语文教学又是“举轻若重”。  相似文献   

17.
红烛精神──记于漪老师程翔“红烛呀!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用闻一多先生的这首诗来赞扬于漪老师是再恰当不过了。于漪,这位蜚声海内外的教育家,用她自己的心灵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红烛之歌”。我们这...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知道老师像辛勤的园丁一样教导我们;我们应该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要点: 一、老师教导我们,我们要听老师的话。 二、听从老师的教导,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育新小学四年级三班上学期来了一位姓张的女老师,有的同学说:“刚毕业的新老师,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不听她的话,她也没办法。”同学们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同学们应该怎样做? 揭示课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她虽然不是班主任老师,可她也在辛勤地教我们学习,我们要听老师的话。那么怎样才算听老师的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相似文献   

19.
网友黑咖啡说,教育,有时是一种美丽的欺骗。细细琢磨,教学中还真不可缺少“欺骗”。特级教师顾维平执教《莫高窟》一文,在指导学生读“莫高窟还藏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句时,一学生语调平平,顾老师眉头微皱,追问:“有多少平方米的壁画,我刚才没有听清楚,能再读一遍吗?”学生马上将“四万五千多”重重地读了出来。顾老师立即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你读得真好,壁画的面积真大。”课后,高林生老师点评道:“学生读得很清楚,只是有点平,我在台下都听见了,台上的顾老师真的没听见吗?这是顾老师的一个小花招,她在指导学生读书呢!”上…  相似文献   

20.
廉价的表扬     
一节语文公开课上,一名女生学生答对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而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表扬,并奖励一颗标有“智慧星”的小五角星贴在了眉心处。此时的她激动不已,脸红扑扑的,整堂课左顾右盼,不时地摆弄那颗五角星,后面的课她根本就没有听。课后我问那个女孩“:为什么东张西望?”她说“:我在看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表扬能不能超过我。”又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她说“:我只记住了老师问我的问题。”思考: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语言鼓励、物质激励不失为有效的策略。表扬学生没有错,但对一个简单问题的回答,竟得到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