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朝着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课堂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才能使学生约束自己的同时促进自己进步。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认识过程以及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认知过程,来讨论课堂行为的作用方式,然后基于自身认知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综合考虑学生认知视角下的教师行为以及教师认知视角下的学生行为的基础上对制定课堂行为规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发展、教师角色等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教师将随着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行为的表现进行探讨,重点对教师课堂行为的类型、传统教学中教师课堂行为表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行为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人 《教书育人》2005,(8):47-48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违反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教学活动不能顺利有效进行的行为。如何调控课堂问题行为,关系到教师教学的成败。教师只有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并掌握了相应的调控策略,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进退有据,收放自如,不致在问题行为发生时,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都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当然,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多种,此文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入手,从多途经论述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创设适合学生的课堂,从而减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李明高 《青年教师》2005,(12):22-24
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强烈地冲击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和课堂运作行为,革故鼎新的时代旋律呼唤我们重新构建课堂形态。那么,新课程视界下的课堂应该呈现怎样的生活面貌呢?下面笔从课堂意识、课堂形态、课堂行为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课堂行为观察指教师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有针对性地了解课堂上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它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观察不同,要求教师的活动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要求教师对观察到的事实做出实质性和规律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构建有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条件之一。影响学生课堂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有课业负担、教师教学行为、同伴压力和学生自身的心理弱点等。构建有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教师是核心力量。教师要通过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情感、态度和行为以及评价方法,为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8.
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及表现课堂问题行为有多种多样的外在表现,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的;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的。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  相似文献   

9.
课堂观察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备受教师青睐。在实践与探索中,如何利用课堂观察研究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成为目前课堂观察深化研究的又一热点。本文主要探讨了课堂观察的操作模式以及改进教学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课堂管理的角度,探讨中小学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及控制问题。在课堂管理中,中小学教师的规范化非言语行为可以预防学生的违纪行为,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非言语行为激励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和惩罚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教师如何控制和运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是一种课堂管理技巧和艺术,是需要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课堂管理的角度,探讨中小学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及控制问题。在课堂管理中,中小学教师的规范化非言语行为可以预防学生的违纪行为,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非言语行为激励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和惩罚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教师如何控制和运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是一种课堂管理技巧和艺术,是需要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课堂规则的行为,它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学生的心理因素,如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一时冲动、认知方式的差异、行为偏差和品行障碍等;另一方面源于教师的心理因素,如处理问题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威信的把握等。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要充分运用好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信任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马太效应、无声效应、暗示效应、近因效应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提出两类不同性质的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对比,归纳出它们的具体行为特征及其对幼儿课堂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人格、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四个方面揭示两类教师课堂行为差异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几项解决这一问题的针对性策略:改革教师选拔制度;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升专业素养;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任何教育课程或革新都是通过教师对学生发挥作用的,教师课堂行为的有效性非常关键;教师课堂行为有效性的标度,是判定教师课堂行为有效性的基本依据;“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师课堂行为有效性的标度的基本参照;从有效教师的课堂行为所呈现出的若干特征,可析离出教师课堂行为有效性的若干标度:正确对待学生、积极的师生交往、创造更适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教学的计划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课堂问题行为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和教育心理学家的关注。明晰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及其发生的原因非常必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提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模型建构与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本要素,也是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通过模型方法,可以建构起以课堂秩序为核心的课堂管理行为模型,从而勾勒出教师课堂管理的基本行为轮廓。通过问卷调查,能够探寻出当前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现状及特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着教师教的艺术和学生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图矫治课堂提问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失,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缪姗姗 《考试周刊》2014,(38):150-151
本文从教师的个人性格,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把握课堂能力,教师的专业技巧四个方面,描述其对物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影响,倡导新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学理念的革新,使课堂教学发生新的变化,但是也使得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日益增加。小学生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既有学生自己的因素,也有教师教学的问题,还有家庭教育的影响。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综合利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非言语行为起着辅助、甚至代替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含义、分类和特点;其次,阐述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重要性;最后,为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