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指引下,全国各地特殊教育支持中心或融合教育中心相继建立,形成了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性多样化发展格局。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大都挂靠在特教学校,对区域特殊教育的整体推进缺少充分的考量。2010年,上海市长宁区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体性质的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独立法人、独立编制、独立账户与预算、独立场地与设施。中心发挥管理与服务、研究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夏峰  严淑琼 《上海教育》2012,(Z1):78-79
你可知道上海历史最悠久的特殊学校是哪一所?是谁创办了这所学校?你是否又知道它地处上海的哪个区?没错,它就是位于长宁区的上海市盲童学校。如今,长宁区特殊教育走过一个世纪,1912年,被称为"传科技之火于华夏的普罗米修斯"的美籍英人傅兰雅,创办了上海市盲童学校,还是这位外国人,又于1926年创办了上海市最早的聋校——傅兰雅聋哑学校(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这两所学校的"国际化"血脉可谓源远流长。无独有偶,1979年,创办了长宁区辅读学校的银春铭老师,也是一位留苏归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者。长宁区特殊教育在发展中积淀,逐渐显示出了其追求"海纳百川"的特点和"敢为人先"的实验精神。2011年2月,长宁区成立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旨在整合区域特殊教育资源,发挥管理与服务、研究与指导、评估与训练功能。在传承和发扬百年文化的基础上,长宁区逐渐形成了以"国际·实验·活力"为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金秋时节,丹桂飘香。10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智力障碍与发展障碍学术委员会、《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和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践成果交流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的近80名代表参加了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融合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对象正在发生较大的改  相似文献   

4.
"全纳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一起成为了最重要的3种国际教育思潮。上海市长宁区在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建设优质的长宁特殊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在管理、师资、研究与教学层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变化。一、加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建设,规范随班就读工作的常规管理作为承担着区域随班就读管理、指导、服务与培训功能的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改变原来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教育实践,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全面地总结我国近10年特殊教育教育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深入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联合编著了《中国特殊教育新进展》(2000—2010)一书。全书分19章,共40余万字,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笔者:您是长宁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陈书记如何评价长宁区的特殊教育工作?陈设立:特殊教育是长宁教育的亮点。笔者:如何解读“亮点”呢?陈设立:长宁特殊教育历史悠久,至今已有百年。为了统筹区域特教资源,2011年2月长宁区组建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发挥管理与服务、研究与指导、评估与训练三大功能,健全社教结合的教育服务机制,逐步形成了长宁区残疾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招收辅读学校毕业生和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示范校和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学校始终把学生、教师、家长三为—体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生命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招收辅读学校毕业生和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示范校和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本着“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教育哲学思想,学校将生命教育工作为2007年、2008年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并通过加强学生生命关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为了更好地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个别化教育需要,有效地帮助他们补偿缺陷、发展潜能,从而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入探讨、研究特殊教育有关理念和方法,为他们提供更加高效、适切、优质的特殊教育。而适合其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系统化、科学化的特殊教育课程,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立足特殊学生的生涯发展,从特殊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出发,整合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接受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积极开发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殊教育系列课程。本期视点即重点介绍在该中心指导下上海市长宁区几类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特制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特殊需要人群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帮助特殊人士重获自尊、自信。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寻找机会搭设展示平台,努力“圆孩子一个梦想”。随着终身教育、融合教育等理念不断被认同和接受,长宁特教已形成了“每个孩子都是金子”“圆孩子们一个梦想”“支持孩子们一辈子”和“让所有孩子在一起”的四大国际化课程理念。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特殊人群开设了区域课程、社团课  相似文献   

11.
胡彩红  蒋骊 《上海教育》2014,(4):129-129
参照著名的“蓝海战略”思想,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寻求差异化的过程中明确课程的基本定位,努力实现课程创新,建设特殊教育的校外教育课程。目前普通学生除了学校的课程学习之外,还可以通过少年宫少科站等校外机构加强和学习其他课程,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相对而言,特殊学生除了特教学校的课程学习之外缺少类似的校外教育机构课程。因此,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拾遗补缺,开发了一种具有蓝海意义的特殊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2015,(6):3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目前为随班就读结业和辅读学校毕业的以智力障碍为主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学校坚持"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最大限度地发现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用爱实现他们融入社会的希望和展现自我的梦想"的核心教育理念,以融合教育理念为指导,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深化支持式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师生生涯发展提供支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由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和L海虹桥当代艺术馆联合主办的“心路日月光华”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作品邀请展7月14日-22日在上海举行。本次邀请展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107所特殊教育学校(机构)244名学生的1571件作品。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情报参考》2005,(9):F0003-F0003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面向辅读学校毕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开展初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创办于1926年,是全国大陆地区辅读教育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面向辅读学校毕业生和随班就读学生,开展初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始终把切实提高每一个特殊学生的生活质量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同时作为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学校构建了学生、教师、家长一位一体的"生命共同体",并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努力从生命教育课程化探索、残障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等视角,拓展、实践初职学生生命教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是对以轻度为主、中重度为辅的智障学生进行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学校57位教工、240位学生。本文从认识、做法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使学校获得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隔离走向社会融合,实现将残疾学生的生涯发展贯穿终身的教育服务,形成残疾人终身教育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这是在11月10日的"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100年学术年会"上,特教教师分享的让人久久不忘的特教学生的心声。教师提到,要跨越"特殊"到"普通"的距离,需要特教人的帮助,更需要建立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特殊教育》2012,(12):I0004-I0004
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16个教师编制,所有工作人员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特教先进工作者夏峰任中心主任。中心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施设备投入1700万元。中心以"整合资源,发挥管理与服务、研究与指导、评估与训练功能,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专业队伍;搭设特殊教育国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为弘扬特教教师的师德风范,宣传高尚的育人情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上海市长宁区特教指导中心日前组织了“长宁区特殊教育十大年度人物”评选。经评选,王哗、卢守萍、成佩敏、刘燕琳、胡进、祝玮、徐玉珍、徐洪妹、  相似文献   

20.
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特殊教育独立成章,这在建国以来历次国家有关教育发展战略中是绝无仅有的。《纲要》对全国特殊教育发展进程、指导思想、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根本任务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把特殊教育列为教育事业的十个重大建设项目之一。这表明了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