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求,无乃尔是过与?课本注为:“难道这不是你的过错吗?”此注有两个错误。把“无乃……与”译成表反诘语气的“难道……吗”是第一个错误。“无乃”不是表示反诘语气,而是表示委婉语气,作用是用委婉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意义相当于“恐怕”、“只怕”等,它常和“乎”或“与”构成固定句式。“与”通“欤”,用法与“耶”相似,“稍微带些测度的意味”(人教社《古代散文选》中册附录)。“无乃……与”应译成“恐怕……吧”。把“尔是过”译释成“你的过错”是  相似文献   

2.
句式(译意)例句(译句)出处不亦……乎?〔不也……吗?〕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你那么纯正聪明却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吗?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得无(无乃》··…乎(与)?[该不会……吧?」仁恐怕·一吧j日食饮得无衰乎?一一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录,无万尔是过与生一一求  相似文献   

3.
句式(译意)不亦……乎?「.不也……吗?」得无(无乃)……乎(与)?〔.该不会……吧?〕〔.恐怕……吧?〕何(何以、何故)……为?仁.为什么……呢?〕孰与……?〔.与……相比……?」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l……?]如(若、奈)……何?〔.把……怎么样呢?〕 例句(译句)▲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你那么纯正聪明却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吗?▲日食饮得无衰乎?—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求,无乃尔是过与!—求,恐怕该责备你吧!▲是社极之臣也,何以伐为?—这是鲁国的社程之臣啊,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诸…  相似文献   

4.
老母亲     
甲:喂,听说你都已上六年级了,考考你,你知道吗,“你”是谁? 乙:简直是废话一句,你是谁?你不就是指“你”嘛! 甲:你这样的回答,按百分算,最多只能给你个20分吧。 乙:什么?“你”不是指“你”,还能是指别的?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初语课本选人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的注释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这个注释将“得无”理解为“怎能不”,表示反问。可是《教学参考书》中这样解释:“‘得无……乎’,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表示推测的语气,意思是‘可能……吧’、‘或许……吧’。”两种解释意思有差别,语气截然不同,究竟哪种理解更贴切呢?  相似文献   

6.
一、“无乃……乎”句式 古汉语中的“无乃”,大都被看成副词性固定结构,常与句末语气助词“乎”,前后呼应,构成“无乃……乎”句式,以测度、评议和反诘的语气表示遗憾、抗议和反对的肯定语意。这类句式,初看似很简单;但欲求甚解,仍须就“无乃”词性及其构成的句式,细加分析。  相似文献   

7.
想对校园说     
亲爱的校园,你好吗?沐浴着九月金秋的朝阳与你再次相见时,恐怕用小着再说“How do you do?”了吧?因为,这是你我建立深厚友谊的第七个年头。  相似文献   

8.
《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冀君实或见恕也”一句,一般都译成“希望你或许谅解我。”“或”训“或许”义,是一表猜测估量的副词,而此句全无猜测估量的语气,而是带有希望语气的句子。因此将句中的“或”诠释为表猜测估量的副词“或许”义是欠妥当的。笔者认为“或”字在句中是个助动词,它与“恕”  相似文献   

9.
开心岛     
现在放假了 父:“你自己动手把被单洗了吧!” 子:“等妈妈回来再洗吧。” 父:“这学期你不是得了‘爱劳动’的评语吗?” 子:“可现在已经放假了呀!”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与第四十五回分别三次出现“你想什么吃?回来好给你送来的。”“想什么吃,只管告诉我,我有本事叫凤丫头弄来了咱们吃。”“你想什么吃,你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红楼梦》的语言表达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我考察了同一时期的《恨海》《聊斋志异》以及现代的京味作家作品《四世同堂》《皇城根》,均未发现同类句式。这一小句“你想什么吃?”其表意指向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问愿望(“你想……?”),另一方面又有特指(“什么”),表达方式在今天多用“你想吃什么?”来代替。但通过矩阵分析,又不是所有的“想NV”的句式都能用“想VN”来替代,更进—步说,并不是所有的“想VN”都能转换成“想NV”。这里从表意指向的二重性,联系其语表和语值来考察两句的动词入句规约。  相似文献   

11.
boy用法趣谈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boy作“男孩”解,但不能处处都译成“男孩”。比如: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常用“Good morning,boys andgirls.”应译成“同学们,早上好。”而不能硬译成“男孩们,女孩们,早上好!”因为这样译法,既不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又容易造成说英语国家人的误解。下面再写几句与boy有关的话。你能准确译出来吗?  相似文献   

12.
你必须拔剑     
“拔剑吧!”一个少年已经开始对我说了。 “为什么一定要拔剑呢?难道我们非得这样吗?为什么一定要拔剑呢?”我一脸茫然…… “这是注定的,你不得不拔剑,这是你的命,也是我的命。我们谁都注定无法避免。我们既然已经生活在了这个时代,那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拔剑吧!”  相似文献   

13.
因为你     
烛光晚餐。桌两边,坐了男人和女人。“我喜欢你。”女人一边摆弄着手里的酒杯,一边淡淡地说着。“我有老婆。”男人摸着自己手上的戒指。“我不在乎,我只想知道,你的感觉。你,喜欢我吗?”男人抬起头,打量着对面的女人。24岁,年轻,有朝气,相当不错的年纪。白暂的皮肤,充满活力的身体,一双明亮的、会说话的眼睛。真是不错的女人啊!可惜……“如果你也喜欢我,我不介意做你的情人。”女人终于等不下去,追加了一句。“我爱我妻子。”男人坚定地回答。“你爱她?爱她什么?现在的她,应该已经年老色衰,见不得人了吧。否则,公司的晚宴,怎么从来不见你带她来……”女人还想继续,可接触到男人冷冷的目光后,打消了念头。静……  相似文献   

14.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课本注:“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此注对“得无异乎”的解释不够准确。按,“得无”是个复式虚词,常与“乎”等语气词配合,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足表示测度语气,表示对提出的问题已经有一种估计,但还没有把握,希望对方加以证实。语气稍重的,可以译作“该不会”、“莫不是”,语气稍轻些,可泽作“恐怕”、“也许”、“大概”等。  相似文献   

15.
只要你留心,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同学常有这样那样的“怕”。听!“大合唱你参加吗?”“唉,算了吧!我怕我唱不好。”“排球赛你上场吗?”“不行吧,恐怕我打不好。”“学生会竞选你参加吗?”“不、不、不,恐怕我没有那个本事。”……就这样,合唱队演出成功了,没有你;排球赛赢了,没有你;新当选的学生会干部,还是没有你。机会就像一把细沙,随着你怕这怕那而无情地“漏”掉了!你总是怕犯错误,怕失败,因为随之而来的不仅没有鲜花,没有喝彩,没有崇拜,而且有嘲讽,有不屑,伴之一些苦涩的泪水……于是在每件事开始之前,你…  相似文献   

16.
大头回信     
《红领巾》2010,(7):106-109
大头(兴奋地):老大,老大!“红粉”们强烈要求让我去法国度假耶! 主编大人(怀疑地):有——吗? 大头(激动地):有啊有啊!看这两封信,尤其是红笔标的这句! 主编大人(怀疑地):哦……这样啊……好啊……你去吧……  相似文献   

17.
衡成荣 《辅导员》2010,(1):13-14
哈哈,“古文坊”正式开张了,你会背多少首诗词?你知道古人说话、写文章的习惯与特色吗?……这一切,尽在其中,赶快进来吧!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中共见“无宁”用例4处,杜预皆注“无宁,宁也。”学者多从服虔、杜预、孔颖达、杨伯峻等之说,以“无”为语助词,无义,训“无宁”为“宁愿”“、宁可”等。文章以“无宁”为语气副词,“无宁、毋宁、不宁”、“不亦、无亦”“、无乃、毋乃”等互为变体,多表“难道不”“、岂不”等反问义;“无乃”、“毋乃”则语气减弱,可译为“恐怕”等。以句法层面上“有语气词(如‘乎’等)同现的反问句”“、没有语气词标记的反问句”与“陈述句”为纲展开论述,并以这三种不同的句式实现方式与“宁”“、亦”“、乃”等词缀的变化为两条线索构建起“无宁”诸词在语气表达上由反问趋向测度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19.
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同学有许多这样那样的“怕”。 听!“大合唱你参加吗?”“唉,算了吧,我怕我唱不好。”“排球赛你上吗?”“不行吧,恐怕我打不好。”“学生会竞选你参加吗?”“不、不、不,恐怕我没那个本事”。…… 就这样,合唱队演出成功了,没有你;排球赛赢了,没有你;新当选的学生会干部,还是没有你。机会就像把细沙,随着你怕这怕那无情地漏去。  相似文献   

20.
建议一 课文第一段有:“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教参译文采用郭沫若译:“我要与天地比寿,我要与日月同光。”笔者认为对“比寿”的译文不够好,没有明白地译出来(而“齐光”译为“同光”好)。笔者认为最起码应将“比寿”进行解释,解释如下:比,和……一样(或和……相同);寿,年岁长久,永存。整句译为:“我要和天地一样年岁长久,我要和日月一样有光芒(辉)。”这样,句子便能很好地体现屈原无罪被逐的悲愤,本句也就成为屈原悲壮的抒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