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是作家三毛诞辰65周年的日子,距离她1991年自缢身亡已经过了17年,关于三毛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人们并没有在现场发现她留下任何遗书。但最近三毛好友眭澔平首度公开了三毛遗书。眭澔平说,三毛在她自杀前几天赠送给自己一本书,就是她的《滚滚红尘》,发现在里面夹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邢洁 《教学随笔》2007,(4):25-25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她的散文中写过儿时的梦想——长大当个拾荒者。虽然这个志愿使她被老师骂,长大后的她依然十分热衷“拾荒”,而且乐此不疲。她曾凭借“拾荒”,将她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家布置的像皇宫一样别有风味。  相似文献   

3.
刘敬 《今日教育》2011,(12):40-40
三毛是华语文学世界里的奇女子。她曾以《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等等充满异域风情的“另类”文字倾倒过芸芸众生。愚本书虫,亦曾痴痴迷醉于三毛的生花妙笔,且常自诩是她的忠实拥虿。未料,这么些年来,偏偏还是忽视了这本《我的宝贝》。  相似文献   

4.
哭三毛     
三毛死了。我与三毛并不相识,但在将要相识的时候三毛死了。三毛托人带来口信嘱我寄几本我的新书给她,我刚刚将新书寄去的时候,三毛死了;我邀请她来西安,陪她随心所欲地在黄土地上逛逛,信函她还未收到,三毛死了。三毛的死,对我是太突然了,我想三毛对于她的死也一定是突然,但是,就这么突然地三毛死了,死了。  相似文献   

5.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6.
再读三毛     
三毛的书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很早就曾读过她的《哭泣的骆驼》《撒哈拉之恋》等集子,只觉得她是一个奇异的女子,选择了一种奇异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虽然她的书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很远。后来知道她来到了大陆,又很快回到了台湾,最后惊闻她自杀。三毛去世后,曾引起很大一阵子的三毛热,然而我想,三毛终究是寂寞的,因为我们不懂三毛。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了一本《三毛经典作品》,随便地翻了翻,那些熟悉的文字忽然于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于是便买回家,以便好好地再读三毛。因为知…  相似文献   

7.
曾问过一位学友为什么选择中文系,她说因为喜欢三毛,也希望过那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那是何等浪漫。自己当初也是和她有类似的想法,后来我  相似文献   

8.
她是一颗流星,闪烁过了,耀眼过了,就消失在无边的黑暗中了。她是一团火焰,热情过了,温暖过了,就熄灭在无声的宁静中了。你们知道,她是三毛,陈平,ECHO。她一生都在流浪,接触过高度文明的社会,也到  相似文献   

9.
据说,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小时候数学成绩一向不好,曾多次考试不及格。后来,她暗暗下定决心认真学习,终于在一次考试中取得满分。正当她满怀欣喜等待老师表扬的时候,老师却以嘲笑的口吻问她:“你是抄袭的吧?”三毛沮丧之至,无论怎样辩解也无法获得数学老师的信任。最后,老师说要证明你没有作弊,再考一次。三毛默认了。谁知道,数学老师出了一份极其难的试卷,三毛又一次不及格!这次打击,造成了三毛在豆蔻年华就有了人生之旅上的第一次自杀行为。不管故事是否真实,但它至少说明不信任孩子的可怕性。  相似文献   

10.
感受三毛     
一直很喜欢三毛,从十五六岁接触她的作品开始到现在从未改变。喜欢她的生活方式,更喜欢她的生活态度。我觉得三毛的一生比较真实,这可能源于她宽松的成长环境。19岁的三毛,可以因为情感的问题而只身一人远走他乡。而且是在没有足够的钱又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去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怎么说呢,这种情况放在内地,别说几十年前,就是现在也不是我们敢想和我们的父母所能接受的。再有,她的一生伴随着写作的笔,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一种活着的需要。这似乎是她的一种爱的精神寄托。曾有人批评三毛的作品不是真实的记载生活,甚至说她的…  相似文献   

11.
从三毛的“学校恐怖症”谈起烟台师院周志田,田玉荣作家三毛在13岁时患上了“学校恐怖症”.疾病的起因是这样的:三毛当时正读初二,代数成绩很差,因此,代数老师对她一直很冷淡。那天因三毛做不出习题,代数老师便把她叫到讲台上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  相似文献   

12.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速”。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毛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她的作品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迷"。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毛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她的作品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三毛是一个如风般的女子。她有着一颗流浪远方的坚强的心,还有着一个爱她、等她的荷西。荷西死后,三毛开始了她游记旅程的开始。那时,她写下了《万水千山走遍》。我出生了。原本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却在某天因为《万水千山走遍》深深的依附在了一起。谁会想到在若干年后,我爱上了三毛,甚至因为她的那本书,选择了旅游作为自己的专业。  相似文献   

15.
如其人,虽然三毛的作品,我不像有些年轻人读的很多,但读了三毛这短短的一封书信,却洞察了她那纯洁善良的心灵,享受到了她那积极快乐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读她     
我曾经在脑海里虚构过那么多的形象,或美好,或善良,或勇敢。他们却都是死的,我无法用简单的想象和我苍白的文字,赋予他们生命。我羡慕三毛,简单的人,一如她的名字。我羡慕三毛,羡慕她的勇气。住在撒哈拉沙漠里,与一望无边又变幻莫测的沙漠为伴;在加那利群岛,和丈夫荷西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她的笔下,所有的东西仿佛都活了过来。与荷西捉鱼去卖,在海边大叫着彼此的名字,在加那利和荷西厮守,却没有到终老。那些情节,我仿佛亲眼目睹一般,是那么真实。读三毛的书,就像是在读一个鲜活的生命。我想去三毛去过的地方,我想去流浪,然后对刚刚认识的人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可  相似文献   

17.
莫扰孩子梦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一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当三毛奉老师之命念她的这篇作文时,还没等她念完,老师就扔过一只黑板擦,并拍着桌  相似文献   

18.
我曾读过被称为“永远的夏娃”的海外华人文学家三毛的几篇散文。她的散文清逸秀柔,总有一种浓浓的情贯穿其中,而且这情是那么真,那么深。三毛一生短暂而离奇。在她48年的人生历程中,她到过58个国家,在国外生活22年,所以她的文章多多少少地总是洋溢着淡淡的乡...  相似文献   

19.
三毛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她说:“我”写作只是我生活的记录。“三毛的作品是以‘我’为中心,‘我’的生活世界和‘我’的爱情及情感世界构成了三毛作品的艺术空间。她一生漂泊,足迹遍及五十九个国家,经受着异民族的“文化惊骇”,在多元文化景观下,  相似文献   

20.
三毛,原名陈平,台湾女作家。《胆小鬼》选自她的散文集《倾城》,主要写她小时候偷钱的故事。三毛的文风质朴率真,不加雕琢,这篇《胆小鬼》更是写得诙谐生动,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