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意义]用户回避行为是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一种消极反应。探究用户对智能客服的回避机制,提升消费者对智能客服的体验感和留存率,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方法/过程]整合扎根理论和叙事研究方法,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提炼出77个初始概念、25个基本范畴和7个主范畴。研究梳理范畴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构建智能客服用户回避行为机制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用户从使用智能客服到触发回避行为会经历一系列心理和认知变化的过程;当回避驱动因素和需求满足程度影响用户心理和行为时会受到用户的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智能创作时代,探索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对进一步优化、发展与普及人工智能信息服务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话式搜索引擎的产品试用实验,对被试用户的访谈数据进行扎根分析,以构建对话式搜索引擎的用户信息行为模型。[结果/结论]用户信息行为包括信息查寻、信息选择和信息利用三个阶段。其中,信息查寻过程中用户的使用态度受技术特征影响,经由人机交互感知与技术需求匹配双重作用形成;信息选择过程中人智对比和知智对比是进行信息评估、影响用户决策的关键;同时信息利用过程中对话式搜索引擎的技术特征也会影响用户对服务失败的归因与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探究当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由于危机事件而处于负面网络口碑中时,影响其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机理,对搜索引擎服务的开发商和运营商有效地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及进行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具有积极作用。[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技术接受模型、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期望确认理论、习惯理论和归因理论,提炼出假设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实证分析部分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等实验素材模拟"百度魏则西事件"的负面网络口碑情境,并结合问卷调查获得339份有效样本数据,之后利用SmartPLS2.0进行模型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期望确认正向影响技术支持和满意度;技术支持提高满意度、持续使用态度和其意向;负面网络口碑直接或通过责任归因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负向抑制持续使用态度;满意度、持续使用意向和使用习惯直接促进持续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考察知识地图对探索式搜索情境下个体学习效果的影响,以优化搜索系统的设计,促进学习效果提升。[方法/过程]研究采用实验法,设计不同难度的搜索任务,运用SOLO分类层级框架来评估用户在有无知识地图支持下的学习效果差异,并比较知识地图在不同类型任务中的作用效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知识地图能提高用户理解学习的思维层次,尤其体现在帮助用户建立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上。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知识地图对用户在探索式搜索中的作用,为完善探索式搜索系统人机交互功能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旨在深入研究情境信息对用户偏好的影响,提高情境感知推荐的准确性。[方法/过程]提出了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的情境感知推荐模型,根据梯度提升决策树计算情境属性权重,将其与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相融合,生成情境感知推荐结果。[结果/结论]该模型可以识别影响用户偏好的重要情景属性,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通过融合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构建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模型并开展个性化知识推荐算法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方法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方法/过程]首先构建出基于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的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模型,然后利用改进的最大团算法设计出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算法,最后通过选取某虚拟知识社区的用户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实现精准的个性化知识推荐。[结果/结论]在利用融合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进行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过程中,通过对某虚拟知识社区的实例分析,表明其个性化知识推荐结果的精准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受到了严峻考验。利用5G网络的高并发、低延迟特性和边缘计算的分布式处理能力,能够有效缓解生成式AI对图书馆智慧服务产生的压力。[方法/过程]文章构建了5G环境下的云—边—端协同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架构,并利用DPH动态资源调度算法探究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响应能力。[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边缘计算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响应模型相较于贪婪算法,其时延与能耗性能表现更为优异,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关芳  高一弘  林强 《情报探索》2020,(4):109-115
[目的/意义]旨在为高校图书馆提高纸质资源采购质量与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用户画像的理论对不同用户进行多维度的刻画,利用机器学习中监督学习的方法,通过采用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对用户偏好特征做精细统计分析的定量化计算,并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建立用户偏好同步变化的自适应优化在线学习的纸本资源推荐系统。[结果/结论]该研究从实证分析角度为用户实现精准的个性化纸本资源推荐服务,为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检索库实现智能偏好的检索功能,建立纸质文献检索库合理有效的动态更新机制,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为了厘清ChatGPT用户的认知和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提高ChatGPT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ChatGPT的本土化,有效化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和公众带来的负面风险。[方法/过程]文章以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为研究主题,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通过对23份访谈资料编码分析的方式,构建了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分析和探讨ChatGPT用户的行为特点和作用规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扎根理论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用户使用意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同时也证实主体因素、技术因素、信息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ChatGPT用户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与其他信息系统用户相比,ChatGPT用户的风险感知特别是职业风险感知尤为明显。结合上述分析,从人机和谐和社会稳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夯实ChatGPT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应当注意防范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职业风险和技术风险,加强技术伦理道德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人工智能在发展迅速的过程中,呈现出违背伦理与法治的趋势,美国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指引,其中的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研究方法]通过对美国政府指引人工智能的理念和实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美国政府在理念层面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符合美国价值观和法治理念,在实操层面,则对工程实践、系统性能、人机交互、问责治理中的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研究结论]通过吸收美国已有的经验,并对其中的误区进行明辨,我国可以在理念层面明确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准则,在实操层面强化人工智能的可审计性、可追溯性、可解释性及可依赖性,确保人工智能适配伦理与法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综述国外“搜索即学习”领域中“将信息搜索视为学习过程”的研究成果,为今后探索用户网络信息搜索中的知识变化主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方法/过程]围绕用户网络信息搜索中用户领域知识结构的变化、用户系统知识结构的变化、用户知识变化的搜索实验任务设计、面向用户学习的信息检索系统优化设计4个分主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结论]第一,意义建构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地揭示用户信息搜索过程中的学习机制。第二,用户网络信息搜索中的学习同时包括领域知识学习和系统知识学习两部分,但是已有的研究却缺乏对这两个组成部分交互机制的探索。第三,已有的研究设计了面向用户学习的检索算法,并优化或开发了相应的搜索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探索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剖析其认知-动机-传播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用户的健康传播行为,提供优质的健康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风险认知与问题解决情境理论,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的健康信息传播的影响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风险认知、问题认知和涉入认知通过情境动机正向影响信息传播行为;同时,社交媒体用户的文化程度影响其健康问题认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具象化的突发灾害情境中,对受灾者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是有助于社会应急管理和应急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方法/过程]采集真实反映7·20郑州地铁进水事件的原始网络语料进行质性分析,对突发灾害情境中的受灾者信息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前景理论、应激反应理论,对受灾者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了解释性研究。[结果/结论]归纳出突发灾害情境中受灾者的信息行为特征;提出相关未来研究的方向。[局限]文章存在研究案例单一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丁松云  王勇  柯青 《现代情报》2019,39(3):35-45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微博用户信息行为,为相关部门在信息传播管控方面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本文从用户使用微博时产生的情绪刺激角度对用户微博信息分享意愿和动机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基于过程评估理论和情境评估模型构建微博用户信息分享情绪模型。[结果]研究表明,用户的情绪刺激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对新颖性、规范、目标、内在舒适性和应对潜力的评估;用户对新颖性、目标和内在舒适性的评估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分享意愿;用户的分享意愿对情绪刺激有显著复发效应。[局限]本文构建的研究模型主要验证刺激、评估、结果3个组件的相互影响,未具体研究评估组件内部5个组件间的相互作用;且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源自于高学历青年群体。[结论]本研究证明了情绪刺激对微博用户信息分享意愿所产生的影响。情绪既是微博用户在信息分享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及情绪波动,又是促使用户产生信息分享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算法推荐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满足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茧房”的产生。[方法/过程]在归纳技术创新论、利益驱动论与情感认同论3种生成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信息平台与用户双边演化博弈模型,并模拟仿真关键因素影响双方主体策略演化的路径。[结果/结论]算法推荐技术是算法时代“信息茧房”产生的根源。算法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平台使用算法推荐成本与用户接受算法推荐的损失成本不断下降,使得信息平台和用户对待算法推荐的策略选择由最初{放弃,抵触}演化为{使用,接受},最终导致“信息茧房”长期存在。据此提出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健全平台算法监管体系、培育公民算法侵权防范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虚拟社区用户集体意愿研究。[方法/过程]结合在线问答社区特点,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先后利用SPSS 23.0和AMOS 21.0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认为,虚拟社区感、社会资本均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在线互动、线下互动除了直接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还可以通过虚拟社区感、社会资本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集体意愿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识别ChatGPT-AIGC用户风险感知维度属性,为数字智能时代有效实现风险治理、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价值参考。[方法/过程]结合已有风险感知维度研究成果,通过面对面访谈和线上访谈收集数据,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思路对访谈文本进行三级编码,构建ChatGPT-AIGC用户风险感知影响机理APCO模型。[结果/结论]结果发现个人风险感知能力影响用户产生不同的风险感知维度,而用户风险感知维度属性又进一步对使用意愿产生影响。基于此,从技术研发、信息监管、法律监督三方面提出风险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用户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提升用户的健康行为意愿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撑.[方法/过程]基于用户感知视角,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利用SPSS软件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了用户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  相似文献   

19.
孟玺 《现代情报》2023,(4):39-50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完善我国虚假信息治理的知识体系,为健全虚假信息的社会矫正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Planned Behavior Theory),引入数字素养和风险感知两个变量构建了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模型,分析数字素养、风险感知、识别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影响机理。以371份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数字素养、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虚假信息识别意向,主观规范和识别态度对识别意向影响不显著;感知行为控制不仅直接影响识别态度,且在数字素养和识别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数字素养不仅直接影响识别意向,且通过风险感知和感知行为控制间接影响识别意向,是驱动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算法风险治理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主体感知视角识别算法风险结构及关联,能够为算法风险的防范治理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感知风险理论,结合902份深度访谈和微博评论混合数据,扎根构建社交平台用户感知算法风险结构模型,并对其关联性展开贝叶斯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结论]感知算法风险涵盖算法自身技术风险和算法外延社会风险两个维度8类风险,其中,算法操纵风险是感知算法风险的核心维度,算法共谋风险和算法黑箱风险、算法致瘾风险的关联关系最紧密;信息质量缺陷和行为操纵是关键节点,算法操纵风险以行为操纵为主;社交平台算法应用中存在“算法悖论”现象,即用户算法认知与算法态度间存在背离。该研究完善了现有算法风险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