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广东省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为例,采用专利与新产品为因变量,构建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检验了地理距离对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地理距离对专利产出的影响不显著,对新产品产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产学研合作促进政策应充分发挥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对新产品创新绩效提升的积极作用,区别对待以专利或者新产品为技术创新收益占有方式的不同产业,并鼓励以"为我所用,不一定为我所有"的方式撬动外地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创新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的有效途径,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探索了涵盖项目对接、合作研发、试验试制和产业化四个阶段产学研合作创新全过程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期间产学研合作创新稳定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左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时间约为3年;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的合作方式以及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条件下,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时间是有显著差异的;知识资源互补性、合作声誉、沟通交流以及合作态度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稳定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科研实力和地理距离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稳定性的推动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刘和东 《科研管理》2013,34(1):28-36
收集产学研合作、FDI及创新相关数据,运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1998-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域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内溢、FDI外溢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空间溢出效应中,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区域创新溢出效应都有显著正的影响,地理特征的影响更大;在地理特征中,地理距离比空间邻接的影响更显著;社会经济特征中,信息传播比人力资本的影响更显著。FDI技术外溢效应为正,在短期中显著,长期中则不显著。产学研合作内溢效应在短期和长期中不显著甚至显著为负。外在环境对创新溢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超模博弈和互补性理论构建区域创新生产函数的拓展模型,以1999—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为样本,针对FDI外部溢出和不同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内部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检验了两种溢出方式的互补性.结果表明: FDI与产学研合作存在互补效应,两者同时发生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产出;FDI外部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积极效应,沿海地区尤其显著;产学合作能够促进区域创新产出,但产研合作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甚至有负面影响,政府过度干涉会影响内部溢出的效果;产学研合作能够显著提升全国和内陆地区的区域创新产出,但不能显著提升沿海地区的新产品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5.
深入探讨专利合作网络的三种网络结构特征与地理接近性对企业专利合作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占据网络中心和结构洞位置都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专利合作产出;企业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地理接近性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专利合作产出;地理接近性负向调节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对企业专利合作产出的影响,与合作伙伴地理距离遥远的企业比地理邻近的企业从网络中心位置和结构洞位置中能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辽宁省企业经济信息库中企业技术能力的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内生性,对是否参与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研发强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参与产学研合作将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若忽略内生性影响将低估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作用效果;产学研合作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呈U形关系;此外,产学研合作主要通过提升研发投入的使用效率来促进企业创新,但其不能显著提高人力资本投入的效率,即参与产学研合作会显著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边际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谢亚利  蔡翔 《科技广场》2014,(1):209-213
广西产学研合作的科技产出效率水平偏低,分析产学研产出的影响因素及如何配置创新资源是提高广西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关键。通过以投入—产出为合作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产学研产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广西产学研合作创新产出绩效与科技机构数、RD经费内部支持关联较大,与RD人员、政府支出、企业支出关联较小,与GDP关联性最小;运用DEA模型分析产学研创新绩效效率,结果显示产学研创新绩效水平低下,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冗余,产出不足。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7—2011年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分析探讨了我国城市间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基本特征,并对城市间产学研合作专利的知识辐射距离、知识流动方向及其演化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间产学研合作专利数量整体保持增长趋势,但随着城市间地理距离的增长,产学研合作专利数量出现先增后减的现象。受科教资源和经济资源地理分布不平衡的影响,各城市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分别担当了知识流入方、知识流出方以及知识流入与流出双向互动的节点作用。此外,城市间产学研合作专利的地理空间分布与知识辐射距离也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9.
企业本地与非本地研发合作的平衡互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玉涛  张博 《科研管理》2019,40(6):55-64
从创新地理视角出发,本文提出本地和非本地研发合作平衡互补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及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电动汽车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本地与非本地合作互补对创新产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本地与非本地合作平衡则不利于企业创新产出;企业本地与非本地合作平衡和合作互补可以产生协同影响,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作用。同时,企业规模对本地与非本地合作互补程度与创新产出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但对合作平衡程度与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挖掘创新主体在网络中的位置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探究地理临近性在其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本文以中国碳纳米管领域专利为例,从动态演化角度采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洞对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心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当创新主体中心度过大时,会对创新产出产生抑制作;地理临近性与中心度的交互作用正向调节创新产出,地理临近性与结构洞的交互作用对创新产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对创新主体合作伙伴选择以及自我管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创新主体要考虑自身在合作网络中的位置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地理临近性。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Policy》2023,52(2):104698
There is little question that new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have effectively “shrunk the world” for a great many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ath of distance” has been greatly exaggerated, especially in fields such as academic scholarship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where the positive benefits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remain highly distance dependent. We analyze 17.6 million publications authored by 1.7 million scholars to examine how knowledge spillovers between scholars collaborating a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distances impacts their future knowledge portfolios.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 1975, scholars collaborating locally were 57 % more likely to learn from knowledge spillovers than similar scholars collaborating non-locally. We identify four factors that structure these findings. Individuals deriving the greatest learning premiums from local collaboration tend to be (1) in earlier stages of their career; (2) associated with lower-ranked institutions; (3) working with fewer collaborators; and (4) in STEM fields. The probability of learning drops with geographical distance and correspond to the number of institutional boundaries crossed during collaboration. We conclude that even in the 21st century, geographical distance still negatively impacts knowledge spillovers through collaboration.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debates i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studies concerning knowledge spillovers,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intensive) economic activity,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ies, structuring team-work and working-from-home vs. returning to office.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9—2014年美国专利数据,以采集的764个中国生物技术专利为研究对象,从微观专利技术视角,探讨知识产生跨地域影响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发现专利的科技关联度与知识溢出本地化呈现U型关系,而专利的合作开发对知识本地化溢出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多维邻近与合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三螺旋理论,利用2002-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数据,考察了制度邻近、地理邻近和技术邻近对合作创新的影响以及技术多元化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制度邻近和地理邻近均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技术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技术多元化作为调节变量,增强了制度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技术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3)地理邻近对政府-企业和企业-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邻近与企业-企业合作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对企业-高校和政府-企业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本研究拓展了三螺旋理论的研究范围,为“官产研”合作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ynamics of a government sponsored collaboration network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photovoltaics (PV) technologies in China, and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network evolution on the subsequen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network actors. Network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ribute proximity variables are jointly examined through a bibliometric methodology based on scientific publication and patent data. In address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government sponsored collaboration network, this study has identified that actors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collaboration with prior partners, partners of direct & indirect partners, and partners with similar attributes. These collaboration patterns, in turn, negatively impact direct ties and network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the attribute proximity of an actor’s network. On the other hand, the estim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rect ties have an inverted U-shaped effe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hile indirect ties a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s expected, a positive effect of network efficiency is found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attribute proximity variables suggest geographical proximity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aken together, the collaboration patterns in the government sponsored network might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network actor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extend the network literature that collaboration network matters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research contexts, and it is no longer appropriate to simply assume that collaboration is purely a good thing. As such,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 further policy design.  相似文献   

15.
戴靓  纪宇凡  王嵩  朱青  丁子军 《资源科学》2022,44(7):1494-1505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分析中国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的网络结构并探讨其背后的邻近性机制对提高城市创新效率、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论文合作发表和专利联合申请的截面数据,综合构建了2011年和2019年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分析其结构演化特征,并采用多元回归的二次指派程序(MRQAP)从邻近性视角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2011—2019年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密度增强,择优链接弱化,呈现出多中心发展趋势,合作格局由北京和上海主导转变为北京上海引领与区域中心带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多个区域网。②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除了受城市经济水平、科教支持力度、行政等级的正向影响外,也受地理、组织、文化、社会、制度邻近的显著促进,邻近性机制对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演化具有较强解释力。③不同维度邻近性对城市知识创新网络的影响是动态的和交互的,过度的地理、社会、认知邻近会阻碍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认知邻近可弥补地理距离,而社会邻近往往伴随着地理邻近。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城市协同创新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引入"合作开放度"的概念,建立区域研发合作开放度测算方案,选取北京、上海和广东作为样本区域,测算样本区域研发合作开放度指数,并从时序上考察合作开放度的演变,进而提炼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研发合作开放模式,并分析其创新产出效应,结果发现:(1)样本区域合作开放度的阶段差异显著,且其合作开放模式各具特色;(2)样本区域的创新产出受其区域合作开放度和合作开放模式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有研究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是否受空间距离束缚持有不同观点。立足于多维接近性视角,采用南京、西安和佛山等地114家集群企业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实证检验了地理接近性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的影响及社会接近性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即使考虑社会接近性,地理接近性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绩效与创新性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供了“地理未死”的直接证据。另外,表征社会接近性的四个指标中只有部分能显著调节地理接近性效应,说明社会接近性并不能完全“缓解”空间距离对集群企业非本地创新的影响,进而提供了“地理未死”的间接证据。最后,探讨了实证结果与既有理论相“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既有研究分歧在接近性整合框架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2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为样本,通过2007-2010的运行数据,以网络构建的不同地理位置为视角,探讨了国内协同创新网络规模、国际协同创新网络规模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协同创新网络规模和国际协同创新网络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均呈现"倒U型"结构;同时,地理位置网络平衡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地正向影响。本文通过国内和国际不同的协同创新网络刻画组织间的多元关系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首次验证了地理位置网络平衡度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这为协同创新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也为企业如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苏林伟  乔利利 《现代情报》2019,39(4):143-152
[目的/意义]探索国际合作下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情况及影响力水平。[方法/过程]以2008-2018年ESI中22个学科领域186 474篇高被引论文为基础研究数据,以高被引论文总数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样本国家/地区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科技文献产出、产出影响力及合作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我国进入ESI学科所属高被引文献的国际合作情况及影响力特征。[结果/结论]国际合作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科研产出影响不同;国际合作强度与成果产出影响力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合作对我国大部分学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但部分学科领域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的总体影响力却低于我国自主研发高被引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