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档案规范控制是档案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档案资源体系与利用体系等的建设.本文分别从档案专业视角与概念逻辑视角解析了档案规范控制的概念,并分析了档案规范记录嵌入集成式与专门独立式检索系统典型应用案例,最终为我国档案规范控制的标准化及其标准体系构建提出了多项建议,如:构建我国档案规范记录概念模型;制定我国档案规范记录需求规范;制定我国档案规范记录著录规则;制定我国档案规范记录编码标准,加强规范记录的共享,并推进档案规范记录的本体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在复杂艰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视频监控技术在提高医院疫情防控能力和效果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涉及疫情防控的视频记录,是否应当纳入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收集范围,暂无定论,鲜有专家学者对此问题开展研究。文章建议从“大档案”视角,将涉及疫情防控的视频监控记录中具有保存价值的记录按照《录音录像档案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进行档案化管理,构建起更为系统全面的疫情专题档案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实践缺乏文化关注的问题,从信息文化视角开展组织机构档案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应用“软系统”思维优化组织机构文档管理实践。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依据结构化理论,探索构建了信息文化视角下的组织机构档案文化分析框架。框架从行为者、技术和规范等不同维度对组织机构档案文化的核心要素进行解析,并阐释了不同维度的结构化互动关系:行为者维与技术维的互动关系表现为支配与改造,行为者维与规范维的互动关系表现为建构与引导/约束;规范维与技术维的互动关系为指导与验证。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人文与档案学跨学科背景下,通过探讨“数字人文”等概念的内涵,调研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现状及数字人文对现有服务体系构成要素中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凸显基于数字人文视角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通过列举实践案例以论证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最后从管理、技术、法规维度构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我国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档案治理视角揭示档案人才队伍的内涵变化和建设新要求,认为应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任务融入档案治理全过程,构建档案治理视角下的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模型,并提出通过明确建设目标、创新思维体系、构建协同体系、完善制度体系等措施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已出台四部海洋档案标准,文章对这些标准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其特点,并对海洋档案标准的完善提出了四条建议:为更多类型档案制定业务规范,逐步建立海洋档案标准体系;结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与海洋档案工作实际相适应;顺应数字档案馆发展趋势,将信息化要求融入标准制定;加强海洋档案业务规范宣贯,指导档案人员落实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技术环境剧烈变迁的数字转型期,档案数据作为重要的数据生产要素,有必要加强数据汇集,开发基于档案的数据基础设施型(ABDI)服务,以有效支撑社会治理。基于档案数据资源建设视角,论证构建ABDI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明确ABDI的概念界定、基本特征与理论基础,提出建设基础条件和建设策略。研究认为:ABDI的应用场景明确,且具备政策引导、技术积累和实践项目经验等基础条件,可通过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构建资源体系、开发相关规范、完善技术服务、构建ABDI管理模式来推进ABDI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InterPARES项目中document,record,archives等档案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差异,以及该概念体系与我国档案学概念体系中记录、文档、文件和档案等术语的对照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document与记录对应关系,重点分析了record对应于文件或者档案的合理和不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档案信息集成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全面质量管理内涵分析入手,探讨了全面质量管理在档案信息集成服务中的应用过程、组织变革及其主要内容等问题,并从计划制定、新质量观培养、控制体系构建等几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彤 《山西档案》2012,(Z1):7-8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档案文化建设的一些问题,从档案文化的概念、目标、思路三方面展开话题,主张加大档案宣传教育力度、构建科学的档案资源体系、科学制定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法规体系、加大档案学理论研究力度、处理好档案文化建设与其他文化建设的关系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档案著录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探索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档案工作与社会记忆在数字环境下的深度融合。研究首先依据功能对档案著录工具进行分类概述,接着以不同类别档案著录工具的功能性为指导框架对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可用性进行分析,最后以三个数字记忆项目为实例列举了档案著录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国际档案著录标准化前沿发展是档案著录的本体化。本文界定了档案著录本体基本概念,提出了档案著录本体标准化构建的原则与方法,基于此重点就本体的标准化概念建模与实例化进行了具体探究,为推进档案语义知识组织与智能检索的标准化,为提升档案利用率及其同其他文化遗产的共享集成利用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基于美国排名前10的iSchools院校档案学课程设置的调研,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体系与课程制度等维度,分析其档案学课程主题设置、教学方式、体系编排、选课制度的特点,并针对我国档案学课程设置创新性差、跨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不足、专业课程资源共享共建理念缺失、实践课程比例小、选修课少、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关联性差等共性问题,结合美国iSchools档案学课程设置的经验,从档案学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式改革、课程体系编排与课程制度建设等维度,探讨了其对我国档案学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ABSTRACT

Archives are preserved records of human activities. An account of Chinese archival development is as long as the written records of the Chinese history. Oracle bones, bronze ware, and wood and bamboo strips are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recording forms of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 as they represented three major stages of archival development in China. Early Chinese archival documents were exclusively administrative records of the state. The basic guiding principles of archival organization throughout ancient China were the essential, imperial orders of the feudal societ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Chinese imperial archives and its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last empire in the Chinese history.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这一新生事物给档案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关注已有变化并思考如何实现档案部门与平台的对接是新环境下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事由原则与来源原则的发展及演变动因进行了梳理;其次以政府转型的“放管服”需求为框架,分析了政务服务的变革及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最后对事由观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剖析,并深刻反思了档案的来源问题。指出档案部门应当积极应对前端业务活动方式的变化,事由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突出特征,文件归档和档案管理应当围绕事由展开。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ssues involved in using a multi-method approach to address multi-facete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archival science. The example chosen to illustrate the multi-method approach is taken from recent research, which explored the recordkeeping-ethics-law nex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ies as social systems, regulatory models for recordkeeping and their continuing application to online records. The methods combined traditional archiv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techniques, as well as legal and ethics research tools drawn from law and moral philosophy, together with disciplinary discourse analysis, concept mapping and empirical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s. The example demonstrates that complex research questions that cross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need to draw from a number of research paradigms an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s, which assist in 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with knowledge domains that have to date, had limited contact with archival science.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是整体型政府改革的突出表现,强调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与共建共享,这与我国档案管理的集中统一原则以及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思想具有相同内核。在回顾上述原则与思想的基础上,论文指出档案信息资源集中统一建设、档案共享利用和“事前”统筹规划是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基于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论文结合我国当下分别以行政审批档案为整体和以电子证照档案为整体的两种思维,总结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档案资源建设的两种模式。最后,论文提出“整体观”管理是指,互联网政务服务档案资源建设要涵盖横向与纵向两个业务层面,并根据前端业务模式及档案部门所面向的利用需求,对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系统平台与档案实体等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