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冯桂芬思想的评价,史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冯桂芬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也有人把冯桂芬放在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的行列中,否认其思想中任何积极的、进步的因素。这里,仅就我所接触的资料,对冯桂芬的思想,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一冯桂芬,江苏吴县人。1809年出生在一个大地主的家庭里。他从小博览群书,在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近代时期是一个面临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的特殊时期,考察这一时期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主体、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更加深刻的认识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理论构建和经济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以传播路径等要素为切入点,力图全面揭示西方财政思想在该时期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3.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之一,代表作《校邠庐抗议》是中国近代第一本"采西学"、"制洋器"的宣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思想,被誉为"关系民生国命,而旁及于西人格致之学"的书。本文试从《校邠庐抗议》一书管窥冯桂芬的科学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在历史的长河中,重要人物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发展交相辉映,要么他的身上体现了时代的烙印,要么他影响了时代的发展。选择一个恰当的历史人物来反映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的变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是可行的,因为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学生很难把握一个宏观的历史场景,但能比较容易地从一个历史人物的历史轨迹中看到时代的变迁。因此,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来反映一段历史变迁的案例教学法,不失为历史教学的一个策略。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我尝试运用这一策略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湘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型,体现了这一地域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开始转向新的发展方向。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湘学,适应时代变化,最早开始了向近代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魏源著书立说,开风气之先,提出了前人未能想到的新见解,推动湘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堪称湘学近代转型的前驱先路,为其走向新的时代奠立了基础。他提出的种种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产  相似文献   

6.
清末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转型时期,清王朝的崩溃危局集中体现在财政危机上。为挽救政治经济的破产而实行的清理财政进而筹划预算,并没有拯救清廷于危亡,但客观上推动了我国近代财政的研究,对我国近现代财政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当时广泛讨论的诸多财政问题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9,(3):95-98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冯桂芬在教育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在"采西学"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设立新式学校、改革教学内容、变科举、广取士等一系列教育变革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体西用,经世致用"的特征,对洋务教育、维新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开创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晚清咸同年间,传统财政体制开始瓦解,近代财政体制尚未形成。太平天国革命削弱了清廷对各省财政的控制,高度集权的传统财政体制开始瓦解,厘金、海关税逐步取代田赋成为最大财源,同时勇饷、洋务、外债等支出比重日益上升。各省纷纷新设局所,财政新思潮逐步萌发。但清王朝仍坚持"量入为出"的传统理财观念,未做根本变革,直至宣统年间始大规模引介西方近代财政制度,但此时距离清廷覆灭已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9.
李先念的经济发展思想主要体现为农业发展思想、经济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以及财政经济思想。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宋代内藏库的支出方式及支出用途随着其财力及国家财政状况几经变化,这些财政职能的变化,无不折射出内藏库作为国家财政后备库及应急库的一些外向化财政特征。宋代内藏库财力的波动主要得益于皇权及特殊时代环境赋予内藏库的绝对事权,由此构造了内藏财政兼具天子私财和国家财政的双重财政属性。这种财政属性得以在两宋长期维持下来,除了适时体现多变的时代境遇下"皇恩浩荡"的主观诉求之外,也与太祖、太宗时期确立以军需为其主要职能的祖宗家法有关。  相似文献   

11.
教育财政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对教育财政问题的研究应有过程思维,强调绩效,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加以系统思考。美国当前进行的教育财政诉讼凸显了这一转换过程,对其进行深度研究有助于我们转换教育财政的思维方式,明晰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欺辱,引起了中国深重的民族与社会危机。面对这一空前的时代巨变,士绅阶层中的知识精英开始寻求救国之道,以促使传统社会的变革。作为乡村士绅的刘大鹏,在晚清民初动荡的时局中亦无法置身事外。时代的变迁使得刘大鹏的传统民族主义观念发生了近代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出晚清乡绅对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适应。  相似文献   

13.
简论洪仁玕、冯桂芬思维方式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空前的时代变局,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探寻一条变革现状、振兴民族的富强之路,推动着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洪仁牙和冯桂芬就是这其中杰出的代表。洪仁牙和冯桂芬,虽然一个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袖,一个是清朝三品大员,分属两个敌对的营垒,但在民族危亡关头,却怀着几乎共同的爱国思想。责任和使命使他们对苦难中国的现状痛心疾首,千方百计找寻民族振兴之路,他们各自设计的改造中国的近代化方案,昭示着一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富强的共同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在中国逐渐崛起,成为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黄炎培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人物,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黄炎培为例,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人物及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当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真正有意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作者通过对那个时代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运用熟悉的艺术样式,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生活。这是一面历史的镜子,作为小说创作,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而作者真实准确地塑造了生活在一个矛盾冲突非常关键的时代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矛盾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晚清重商思想分期与演进之探讨是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缺失环节.重商思想呈现出的多重内涵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由重商而重工、由观念而制度、由单维而系统的发展线索.重商思想的本质不在于商业贸易,而是更为宏大的目标,即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整体转型.后发现代化的时代诉求在近代语境下赋予晚清重商思想以"发展经济学"的特质,而事功、经世之学则是晚清重商思想致力于后发现代化的内生源与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7.
观察和解决财经问题要有政治观点,这是陈云同志的一个重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对建国前后财政经济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洋务教育”思潮的产生,是面临亡国灭种危机中的现代化努力的最直接体现,是对西方技术的吸收和制度的模仿。本文着眼于研究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近代职业教育的经济、社会和思想背景,及其代表性人物在职业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国人眼里的全新世界图像,以及逐渐改变的文化观念,如何使其另眼看待"中国"之外的世界?从往昔之"蛮夷"到近代之"外国人",这一语言用法的现代转型,足以见出深层的观念转变。"夷"、"洋"、"西"、"外"之新旧递嬗,对那个时代具有典型意义。它不只是词语和概念的演变问题,更是彼时中国人变化了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判断之体现。它也不只是四个词的运用问题,整个发展首先涉及它们在特定概念体系中的位置,从而折射出概念体系本身的演进。没有这一转换,"外交"、"世界"、"国际"等一系列现代汉语新概念的生成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21世纪我国的语文教育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内容,是实现从传统的旧的教育思想到新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要求我们探索合乎时代需要的、现代化的语言教学之路。没有面向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思想,就不可能有适应现代化要求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