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湖南湘潭大学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十几所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发起召开的中国近代史宏观研讨会,于1989年8月20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来日全国各地的史学工作者及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130多人参加了大会。会议就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政冶、经济侵略以及中国近代史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提高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是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能否以“近代史”为基本线索展开的,代表还就徐泰来同志主编的以“近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一些理论问题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如何看待110年的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是有帮助的。文章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清朝统治阶级与列强的矛盾也具有对抗性;中国近代史的本质包涵革命和近代化两方面;中国近代史历程宏观上有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举办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于2002年4月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20余名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史学理论研究的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近20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成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前瞻。一、近20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成就研讨会上,与会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2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教条主义史学理论的影响,引发了近代史研究的重大变革。并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线索问题以及阶级斗争和农民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承认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历史正当性等,从而使中国近代史研究终于成为一门科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1990年以来,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成为继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讨论后的又一热点,它使人们从新的视角多层次地重新检讨了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2017年,国内史学界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甚为活跃,在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理论、近代史学史、公众史学与口述史等方面,佳作频出,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学者们利用丰富的史料,从多个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推动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深入,但同时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8.
顾颉刚生前十分重视中国近代史研究。在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脉络中,顾颉刚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足迹。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顾颉刚基于“学术救国”的考量,大力倡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积极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并广泛搜集了中国近代史史料。顾颉刚的研究理念和实践,为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科学化、专业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1 1月 9日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举办了“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座谈会。来自北京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 70多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议对于建国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更重要的是 ,对新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趋势、理论、研究方法如表述形式 ,以及史学研究和学者自身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 ,2 1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应该向着开放、规范、宽容的方向发展。一、提倡“开放性”的研究与会学者认为 ,近十年来 ,历史研究的关注热点、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理论并非西方的专利,把借鉴和创新统一、把一般现代化理论与中国近代史的本质特征结合,就能形成我们的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一系列变化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但又是低层次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早期现代化过程。近代史上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含有推动而不是反对现代化发展的意义;同样,中国近代任何早期现代化因素的出现和发展,也具有推动革命斗争前进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1840年开始的百余年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波澜壮阔,众多事件和人物值得学界研究,捋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脉络成为首要任务,笔者从史学理论出发,把中国近代史研究作为历史客体,通过对其双重社会历史性和动态变化性的阐述,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世纪初期以来几代学的努力开拓和辛勤耕耘,中国近代史学科已经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无论其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过对史学其他学科的研究,几乎所有当代名历史学家都曾涉猎过近代史研究领域。可以这样说,近代史学科的框架、体系、基本内容和研究理论已经基本成熟。但就目前而言,近代史学研究似乎处于停滞状态,以至于出现某种危机。这种情况已经引起近代史学界的重视。一个基本思路是:近代史学科体系和近代史研究理论需要创新,各专门史研究需要创新,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研究也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3.
张海鹏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近代史。他的各种研究论著,虽不乏具体而微的史实考辨,但更多的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宏观思考与评论。事实上,他的主要学术旨趣正在于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建构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他不是一位纯粹书斋式的学者,既有传统士人的入世精神,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作为历史学家,他研究历史,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立足现实,既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又力图从历史研究中寻求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想资源。研究历史,观照现实,是其基本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深入,2006年1月7-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学术研讨会。这也是国内学术界第一次就“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举行学术研讨会。来自史学、哲学、文学、民族与人类学界的4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做了多样性的解读,涉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诸多问题。一、“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研究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提出了诸多新的见解。其中有些涉及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原则性问题,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讨论。1.关于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观点为史学界所普遍接受,但一些学者已明确提出了质疑或否定  相似文献   

16.
罗家伦是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政学两栖型人物。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他不仅在理论上率先论证近代史研究的意义、必要性,立志写一部科学的近百年中国历史,而且身体力行,积极收集、整理、编纂近代史史料,留下了大量的近代史研究著述。客观地说,和蒋延黻一样,罗家伦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倡导者与实践者,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开山者。  相似文献   

17.
胡绳(1918—2000)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其晚年的学术思想可以说与时俱进。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认为研究近代史要使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但不要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地对待它。要以现代化为主题来叙述和说明近代史有关问题。在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认为中共早期组织进行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论争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缺点。“中间势力”在旧中国包括的范围很广,新文化运动后期的胡适事实上属于“中间势力”。新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十年建设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存在两个发展趋势。在党史学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还提出了关于党史研究的目的、党史的分期及党史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此外,他还用很大的精力关注和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7,(7):81-87
新中国成立后,邵循正从注重历史考证转向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观的转变,使得邵循正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新的认识。他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尝试运用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解释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讨论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配合了十七年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讨论。同时,他在农民战争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研究上也极有见地。邵循正史学研究的转变在新中国成立后"中生代"史家群体研究转向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1988年本科毕业即升入研究生学习,虽然受过一定的基础训练,但是还不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比较欠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办法就是打好理论基础,占有充实的史料。 研究历史,必须纵观全局。这既关系到历史科学的严密性,又意味着历史研究的严肃性。而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以占有大量的史料为前提。 我校中国近代史专业是广西重点专业学科。图书馆有大量的中国近代史藏书,系资料室和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亦有很多近代史资料和论著,我们具备占有史料的优越条件。但是,要快速有效地占有史料,就必须借助于各种性质的目录索引。  相似文献   

20.
著名史学家刘大年一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事历史学的研究,是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杰出代表。面对各种思潮,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史学研究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早在1980年代初,他就强调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理论的区别,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和学科的发展。他对中国近代史若干重要理论问题如革命与现代化关系的理论阐发,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刘大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多方面的理论思考,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极其珍贵的史学遗产,值得当代史学工作者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