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重释词轻解句,启发学生自由说学习古诗,要经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就是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适应对新的信息的吸收。低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古诗,其同化和顺应都有困难。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经历师生共同释词  相似文献   

2.
1从建构主义观点看数学知识教学建构主义认为,人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人的知识建构有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建构主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于“你是怎样知道的”,而非“你知道了什么”因此,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同时,在认识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也起…  相似文献   

3.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外部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信息时所引起的原有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 ,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积极建构 ,谈几点作法。一、发扬教学民主 ,突出学…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其关于认知结构的阐释:儿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主要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收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得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这个理论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变得科学明晰,且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同化顺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知识学习同化与顺应的点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洪彬 《四川教育》2009,(11):38-38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是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引起认知结构量的发展;而顺应则是知识的学习不能同化时,改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引起的是质的变化。学生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平衡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不同于操作流水线,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点讲解得再透彻,如果没有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会事倍功半。因此,了解学情对课堂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一、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确立教学重点学习是新知识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的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教师如果无视学生已有的认知,就无法使新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无法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被割裂,最直观的后果就是每节课的知识学生都能掌握,但到了章节回顾或综合应用时就会感到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7.
付丽  王星星  宗慧 《教师》2012,(23):35-35
“知识建构”是指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的互动(同化和顺应作用),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身知识结构网络,使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知识建构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外部信息的刺激下,通过知识获取和知识加工(同化和顺应)过程,能够稳定、有效地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能对新的知识结构良好应用的个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通过多媒体网络创设生动、直观、形象、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王超良 《教学月刊》2011,(11):61-64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最终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则认知结构自身发生重组与改造(即顺应)。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进行某项学习任务前 ,头脑中都已具备一定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逐渐发展、改变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 ,探讨认知结构的构建对于化学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认知结构的重要理论观点1 已有认知结构与认知对象的关系。皮亚杰(J.Piaget)把认知的发展用“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平衡(equilibration)”三个词来描述 :同化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将感受到的刺激纳入已有认知图式(“图式”可以理解为认知结构的核心、基本框架) ;如果…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主体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活动及其经验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的过程,或者是以同化的形式把客体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或者是以顺应的形式改造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完成这样的过程,完全是自主行为,而且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智力参与才能实现。那么,数学课堂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呢?  相似文献   

13.
郭荣球 《天中学刊》2004,19(2):78-79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亦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以认知建构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4.
浅谈同化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同化概念和“认知结构同化论”1 .1 同化概念“同化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指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最早用同化概念解释知识的学习 ,他认为“学习过程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 ,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 ,从而为吸收新观念做好准备的统觉过程 ,亦即新旧观念的同化过程。”而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则用同化概念建立了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认知结构同化论” ,该理论中的认知结构就是赫尔巴特所指的“原有观念团” ,其心理学含义是 :“认知结构 ,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 ,它是某一学…  相似文献   

15.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他提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即理解)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  相似文献   

16.
唤醒经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包含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之前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这就是学生在学习前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在学习时就是利用这些原有的认知结构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主体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活动及其经验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的过程,或者是以同化的形式把客体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或者是以顺应的形式改造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完成这样的过程,完全是自主行为,而且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智力参与才能实现。所以,学生自主参与是建构有效课堂的基本前提。数学课堂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呢?  相似文献   

18.
数学的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知过程.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学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在接触到新的数学知识时,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就进入了相互作用阶段.对某些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时较容易地把它们纳入原有数学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这就是认知结构中的同化.如学生能较容易地将分式的计算同化到分数的计算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当原有认知结构不能接纳新的学习内容时,必须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学习的内容,这就是认知…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亦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因此,要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教学,促进其认知结构的转换与建构,从而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唤醒经验     
倪华东 《科学课》2009,(7):54-56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包含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之前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这就是学生在学习前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在学习时就是利用这些原有的认知结构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