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尼采作为后现代身体反叛的开端,他把身体从沉重的灵魂中解放出来。承接尼采的思想,福柯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尼采的身体观。尼采使用谱系学方法主要分析了道德的起源问题,福柯运用此方法,以身体为参照,重新梳理了有关人的历史;尼采把权力界定为身体的内部支配力,而福柯则忽视了这种源自身体本身的能量,更多关注外部权力对身体的影响;与福柯一系列"反常"的身体体验不同,尼采的身体则缺乏实际行动,更多"形而上学"意味。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时代"是发现与自觉的兴发期。魏晋士人不仅发现了大自然外在的美好,更是觉察了自我内里的深情。在沉睡已久的灵魂慢慢觉醒的过程中,他们注意到了一直被儒教礼法所禁锢的作为社会等级秩序载体的身体。为了挣脱礼教束缚,他们把自我的身体作为突破口:颠覆传统身体的美、越礼穿衣、任情性而行等等。《世说新语》中大量存在的这些身体语言,涵盖了身体为文本这种叙事背后的深层意涵。  相似文献   

3.
身体叙事的仿真假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市场化和消费文化与有关身体的文学写作结合在一起,制造了身体的过量仿真符号与影像,从而产生了一个有关身体自由的文学叙事仿真神话。身体仿真叙事不断制造着和表现着市场中国的身体意识和身体风格,加剧了一种身体自由和身体主义的现场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趋于现场化的身体自由而远离灵魂自由。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统中身体与灵魂的二分造成了对于身体的忽视,以及由灵魂来引领和压制身体的教育,而在中国传统中,虽然身体是一种基础性的存在,但在教育中却一直处于"隐而不发"的遮蔽状态之中。"身体"的缺失深刻影响了当今的儿童教育,也呼唤我们以一种"身体美学"的姿态来"疗治"和改善儿童及其教育。由此,培育健全而又健康,具有丰富感知能力,能够认识到自我与外部世界相统一、具有整体意识的儿童,也就有了根本性的教育意义。在与自然、与经典接触中培养儿童健康丰富的身体"体认",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儿童与天地万物移情性的"通感",并通过家庭劳动和学校、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来"践形",以此培育儿童的身体之美以及美的儿童。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身体只是作为心灵的物质载体存在于知识教学世界中,处于"被用"而"不知"的状态,最终造成身体的压抑乃至消隐。基于"身体认知"、"身体场"等理论视角,在知识教学中应重建"身体"概念。知识教学的目的,绝非"心灵成长、身体遭罪"。知识教学的身体检视,不仅在于将身体认知作为一个新的问题域,更应从"抽象主体"回归"身体主体",并据此观照当下知识教学中的身体遭遇,给身体一个舒适性存在。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身体凸显出来,并直接成为组成流行文化的数据和符号。身体体现、身体意象与流行文化产品同时兴盛,形成当代社会文化的一大奇观。当代流行文化中身体呈现出如此样态:身体的形象化审美化——美丽与哀愁;身体的张扬化情色化——性感与裸露;身体的娱乐化狂欢化——宣泄与放肆,身体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异化的危机。当代社会消费文化、视觉文化、娱乐文化促进了身体解放却又导致了身体表面化、置空化、物质化和他者化;当身体被简化成了资本、性和欲望的代名词时,就是单向度的身体解放,它瓦解了人存在的全部真实性。因此,应该强调身体与灵魂的相互寄居,实现修身与贵身的统一以达到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文化与符号学意义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哲学界意识与身体的“二元论”过渡到“一元论”;消费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传媒中充斥着各种大写的身体形象。然而,现代人应找寻真正的身与心的自由,这种自由既不是在肉体欲望中驻足,也不是要回归纯粹的理性,而需要在肉体与灵魂中找到一个中间点,从而获得真正的完美人性。  相似文献   

8.
施泰因认为,纯粹自我意识是建构个体构造理论的起点。自我有三重含义,即纯粹自我、意识流和灵魂,这三重含义逐层递进地向个体化深入。灵魂必然是身体中的灵魂,这在本质上表明了自我意识和物理躯体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结关系。在这种联结中,意识变成了统一的个体的灵魂,而物理躯体也作为活的身体显现。从而,自我个体的构造得到了实现。通过同感的再现作用,陌生个体也根据这些特征被构造起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女性身体的消费也不断上升。女性的消费不仅关系到自己身体的消费,还涉及到男性对女性身体消费的一种根深蒂固表现方式的支配欲。试以定性的方法探讨女性在对"自我"身体消费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他者"消费,同时女性消费的"物化"也涉猎了大众文化变迁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10.
身体权是基本的民法概念,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物"和"身体"的界限开始模糊起来,尤其是人体器官移植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人的"身体"上所具有的"物"的特性越来越突显出来,这种现实也就使原有理论出现了混乱,从而在学界出现了"身体权支配权能"来解释问题,本文就是在承认身体支配权的基础上来探讨身体支配权的相关问题,具体包括:1、身体支配权的主体;2、主体行使身体支配权的条件;3、自主行使身体支配权的方式;4、身体支配权的法律后果。同时在结合相关的立法草案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公民身体支配权制度,以期对身体支配权有较清晰、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从实存到实存者》一书中,身体在实存者从实存中出越的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意识降临、置放、定位事件的身体为实存者提供了入睡的可能性和睡眠的场所,打破了ilya的夜幕,一个存在者,一个主体从匿名的存在中实显出来。  相似文献   

12.
身体在历经长期被规训、被遗忘的悲剧性历史命运之后,终于成了学术研究的一个焦点,身体"话语"成了强势话语。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对身体问题的关注不仅应表现为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更应该确立一种全新身体观,并据此反观当下教育中的身体。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肉体享乐盛行的现实背景下,教育必须承担起理性观照身体的重任,使青少年对身体保持一种敬畏。  相似文献   

13.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忽略身体、藐视身体的历史,在过去的文学写作中,身体一直处于不在场状态。如今,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使身体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涌现出了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身体写作”以激进的写作姿态对传统社会的男权中心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反拨。而以卫慧、木子关等为代表的第二、三代“身体写作”由于其低俗的文化品位和商业目的,背离了反抗男权社会,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最终走向文学的堕落。只有坚持身体灵与肉的统一,才能使文学回归其本质。  相似文献   

14.
广告中的女性身体是男权欲望的表征,是男权确立的审美标准的物化,是资本和政治权力的有力工具,是被书写、被观察、被异化的客体。广告中女性身体的在场,恰恰是女性灵魂的缺席,真正在场的是权力话语系统,是权力意志的在场。广告中女性身体表现是各种权力交织的产物,权力纷纷在女性身体上留下痕迹,通过女性身体完成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这些“权力”包括男权、资本和政治权力。广告对女性身体的过度表现强化了女性身体的被动地位,强化了导致女性主体性缺失的社会权力结构。广告中的女性身体作为历史文本真实而又详细地记录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5.
文章浅析了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以及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背景下身体的"娜拉现象":一方面,身体由屈从和附属于精神、理性、灵的过去,逐渐苏醒并走向台前,作为一种新的感性资源被重新发掘与认可;一方面,文学创作中对身体资源肉欲与暴力的书写,消费文化中对身体崇拜的无休止炒作,使身体与意义分离,成为空洞的符号,陷入另一种权力与话语编织的规训之中。身体走出了过去的阴霾,身体却陷入了新的迷惘,身体的"娜拉现象"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16.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忽略身体、藐视身体的历史,在过去的文学写作中,身体一直处于不在场状态。如今,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使身体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涌现出了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身体写作"以激进的写作姿态对传统社会的男权中心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反拨,而以卫慧、木子美等为代表的第二、三代"身体写作"由于其低俗的文化品位和商业目的,背离了反抗男权社会,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最终走向文学的堕落。只有坚持身体灵与肉的统一,才能使文学回归其本质。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72-77
柏拉图在《理想国》《斐多篇》和《美诺篇》提出"灵魂论",其中灵魂不朽论与灵魂净化说探讨了身心二元论与理性的至高无上性。"身体"作为被遮蔽的存在,始终被置于与灵魂并不对等的位置上。直到西方现代"身体美学"的兴起,身体实现了从客体到主体的重新建构,经过了由低级到平等的历史转向,身体不再是传统西方哲学中被忽略的部分,而是有了与灵魂相等的地位,由此有了不可或缺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搏击俱乐部》作为20世纪末集中反映社会情绪问题的经典影片,其传达的信息十分值得我们研究。尤其如今经济高速发展、民众情绪浮躁的中国,与影片中那个年代的的美国其实极有相似之处。而影片中夸张的暴力美学和末世情绪,配合社会问题本身,也是十分引人深思的。本文则试图从身体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影片中灵魂与身体的关系,并借此为社会问题的分析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身体意识的觉醒:西方身体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向来是被社会科学尤其是传统主流社会学所忽视的研究对象。当代身体意识的觉醒和身体社会学的兴起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所产生的一种政治后果和社会后果,也是西方工业社会长期深刻转变的结果。从1980年代开始,社会学家不仅认识到了“身体”是当代政治和社会文化的一项重要议题,而且开始把身体问题化,并把它作为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和分析视角。尽管当代身体社会学的发展还面临着种种的困境和挑战,但其对传统社会学二元范式的解构和开辟新的社会学研究路径来说确实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出现了精神与身体、灵魂与肉体的分别,一般认为,这个重要的区分意味着人类脱离了动物界。不仅如此,在哲学层面上灵与肉这个简单的二元对立结构中,对灵的褒扬和对肉的贬斥,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正是由于身体地位的低下,才导致在社会规训下人们的身体更多地服从于政治、理性。但是随后的一些哲学家开始注重身体的重要性,这时身体才从身心二元对立中真正独立出来,从而具有审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