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迷失的市场自由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文学叙事进入了市场自由叙事,就进入了整一性现实意识控制,它们忽略了诗性、人性和历史叙事的更大可能。具有小农气息的市场化生存意识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叙事,狭窄意史上的现实控制着文学叙事不断失去真诚和真实,制造出平庸化、日常化、个人化、身体化等来迷失自己。从21世纪中国文学叙事内外的历史与想象、人性与审美立场去观看它,与现实构成单方面一致的市场自由叙事就不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2.
身体的叙事是叙事文学的一种天然要求,它是表现和观察人的内心世界的一个独特视角。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缺席后,身体在中国文学中重新出现。在王小波的小说中,那些追寻自由的身体在时代、制度的规训下,试图以性爱、离开为途径来求得解放。但是在寻找到身体短暂的自由后,依然处于网惑和迷失的状态。通过对这些身体的透视,作者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薛国栋 《陕西教育》2009,(5):78-78,80
以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的"身体叙事"文学现象为对象,从女性藏于身体之后的反思来对身体叙事中的身体意象进行探讨,揭示其各自的思想文化内涵,以促进对中国现阶段文化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底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身体叙事,底层的身体成为一种文本符号,具有一种公共性,在文本中表现出深刻的内蕴。底层文学中底层身体的生存性焦虑、压迫与冲突、受难与灭亡构成了底层文学中的主要景观。在大量描写底层的文学作品中,底层文学的身体叙事呈现出真实性、异化性、悲剧性特征。此外,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底层文学中的身体叙事又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学无论以何种方式处理身体,在其对身体的叙事中都呈现出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征兆。身体在中国当代"红色经典"中经历了从"在场"到"不在场"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新中国建立后,文学作为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力量逐步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意识形态形式。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白的横空出世,将个人化的叙事融入到女性文学写作中,她特立独行的身体写作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她天然的性别立场决定了她的个人化叙事必然要以女性的身份展示女性。她笔下女性的生命体验,感情经历以及来自灵魂的焦虑不安更为真实动人。林白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审视着男权中心社会,以独特的话语模式建构起她的个人化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学无论以何种方式处理身体,在其对身体的叙事中都呈现出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征兆。身体在中国当代“红色经典”中经历了从“在场”到“不在场”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新中国建立后,文学作为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力量逐步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意识形态形式。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学无论以何种方式处理身体,在其对身体的叙事中都呈现出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征兆。身体在中国当代“红色经典”中经历了从“在场”到“不在场”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新中国建立后,文学作为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力量逐步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意识形态形式。  相似文献   

9.
甘浩 《涪陵师专学报》2013,(3):31-35,134
《白鹿原》的艺术独特性之一,是侵入了中国文化版图上一方历来被视为禁区的领地———私密的身体。在田小娥的性爱叙事、白灵的革命叙事、白嘉轩的道德叙事中,身体都受到了第一位的、强烈的关注。身体,在《白鹿原》中已经被打上标记或符号,在每一个能指背后都暗含着特定的所指信息。这些经过欲望与时间考验的身体故事,都是《白鹿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白鹿原》的叙事才五彩缤纷,《白鹿原》的艺术才更具独特性,《白鹿原》的故事才有可能流传得更久更久。  相似文献   

10.
美女作家在身体生理性的张扬中演绎了欲望崇拜的身体伦理,在颠覆偏执于灵魂的宏大叙事的同时走向了偏执于肉体的欲望叙事,但文学思想含量的稀释和文学叙事成规的颠覆都没有成就身体写作的“个体性”。借助身体和性这一强势符号,美女作家和身体写作都迅速加入了大众审美文化的符号大合唱,但由于大众文化场域中的市场意识形态构成过于驳杂和强势,美女作家和身体写作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文学理论批评上,都没能发出足够清晰和独特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主体的合同自由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合同自由是保护竞争、进行流通的手段。合同自由是保障交易公平、交易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体形态的不可超越性决定了中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而市场经济必然赋予当代中国人一种新型的人格特征,具体包括:自主独立的新型归属性人格、科学理性人格、积极创造的自主选择自我实现性人格、契约法制性人格。这些人格特征反过来又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自由是摆脱了“形骸之外”的负累的“形骸之内”的自由,本文试图借鉴伯林对于两种自由的理论,从束缚自由的现实力量及实现自由的可能范围两个角度对庄子自由的实质进行论述。同时,从现实性和自由体验两方面探讨庄子式的自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对人的自由带来双重效应。应当从作为权利的自由、作为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作为个性自由三个维度去考察市场对人的自由的影响。市场经济对人的自由的双重效应,不会因社会基本制度的不同而消失,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有可能给人的自由带来更多一些积极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的高度,充分认识在改革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极端重要性和高度自觉性,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由选择作为现代社会的中心价值,因其是契约经济实现以及契约和法规约束下自由意志实现的前提,以 目标取向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大力培养平等、自由等契约观念,认识经济运行中自由、契约、法律三者关系,确立“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信念,将自由选择作为一种长期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生涯辅导理念在中国发展的本土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涯辅导”的理念源自美国,它有其适存的西方土壤,包括: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流动机制与社会保障机制;发达的经济支持下的完善的职业教育、就业指导体系以及“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两大价值体系。为此,在“生涯辅导”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引导中国人重新认识个人的价值,树立“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同时建立并完善就业与教育体制,创造“生涯发展”的公平环境,并应发扬中华的优良传统,树立“生涯辅导”的本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农民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所以政府必须要处理好与市场主体——农民的关系。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投资风险的承担者和投资收益的获得者,违背农民的意愿采取下指标分任务的方法往往归于失败。政府要在政策引导和扶持、培育和规范市场、加强信息和技术服务、科技示范和协调关系方面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微观上培育市场主体;在中观上健全市场体系;在宏观上加强宏观调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基本条件。这三个条件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