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他,错了吗?     
焦伟  胡志 《大学生》2016,(5):21-23
提起贫困生,我们觉得他们天生就应该自带励志标签,虽然他们的奋斗比常人多些辛苦、曲折,但是未来总是光明的总觉得他们的幸福远方一定有,但却忽视了在这奋斗的路上,他们也像常人一样渴望幸福、渴望发展。一旦贫困生的帽子带到他们的头上,一切都不一样了。拥有一部常人拥有的手机有了不一样的意味,发展爱好成了别人眼里不能容纳的奢望,甚至无法拥有一段最纯真的校园爱情。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的文化史中,有不少非常特殊的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如古希腊的荷马、英国弥尔顿、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中国的阿炳等。他们都是盲人,但是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如《伊利亚特》、《失乐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泉映月》等非凡的作品。这些盲诗人和盲音乐家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有多少人为了我……》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我的成长和他人》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里布满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于连和石小猛分别是《红与黑》和《北京爱情故事》的主人公,虽然两位主人公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不同,但是两人相似的奋斗经历使人很容易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平民青年,都渴望过上富有的生活。为了这个梦想,他们不择手段,疯狂地奋斗,最后都走上了不归之路。他们的人生悲剧告诫人们:在追梦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丧失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5.
《多少人为了我》是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教学目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的创作与其它艺术形式创作有所不同,它以客观再现为出发点,但又要以物我合一、创造出完整艺术形象为归宿,因此在创作时处理好再现与表现的关系很重要。《山里的日子》全景式纪录了罗中立重返大巴山的一段真实生活。但作品又不仅仅局限于再现生活,而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生活进行艺术化加工,用真实生动的生活细节,绘成了一幅乡居生活的隽永画卷,表现了巴山百姓坚韧的品格和他们代代相承、成长、变化、奋斗的生命本质意义。王海兵在片中得心应手地运用再现和表现相结合的手法,达到了难得的物我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一个星期五的早晨,杰瑞·摩根在科顿斯普林斯的卫理公会教堂参加了自己的葬礼。葬礼的场面格外隆重。管风琴师詹尼弗·加兰今天的开场曲目是《你真伟大》。杰瑞的家人伴着音乐,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前来,用德语齐唱:“欢乐,欢乐,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辉照耀大地!”这让杰瑞感到意外,他原本是安排他俩唱那首《我将离去》的。不过他们已经在唱了,还很投入,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演唱着杰瑞最喜欢的那首  相似文献   

8.
《我与父辈》用最简单质朴的文字、毫无技巧可言的结构记录了家族里的父辈的生老病死,奋斗与落寞,也正是阎连科与灵魂照面,返归乡土,记述自我的精神旅程。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以多个意象、多组隐喻及其构成的多个场景来展开论述,要获取《逍遥游》表达的思想,必须通过解析这些意象、隐喻、场景来实现。从对《逍遥游》的语义分析来看,文本借助“鲲鹏”意象引出“小大之辩”的论题,再通过对“至人、神人、圣人”形象的描述,揭示出《逍遥游》对“我”与“他人”及其“物”之间关系调和的主旨。这种“物我”与“人我”关系的核心在于打破人为规定的产物对“我”的控制,“他人”的评价体系不再是“我”的行动与情感改变的影响因素,“我”的行动与“物”的效用在动态的、开放的时空环境中发挥着最佳搭配效力。  相似文献   

10.
一、职业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他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还说:“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与追求之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方面表现出来。”同样地,奥地利哲学家布贝尔在《我与你》一书中曾指出,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不只为中华民族著史,同时为中华民族写心;《史记》不只是中华民族发祥、发展、奋斗、成长的民族史章,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真切、深沉、多姿、多彩的民族心谱。本文从民族心灵史这一角度,探讨和论述《史记》写人写心的实绩;《史记》在陶铸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上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以及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上所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张萌 《八小时以外》2010,(10):110-113
就像《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一样,赵宝刚的《婚姻保卫战》不出意外地火了。不管你是质疑这部剧集太贫气,还是看不惯里面动辄就是名车豪宅的富人生活。这都不影响它成为最能反映当下青年人婚姻生活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套科普读物,包括王淦昌《无尽的追问》、贾兰坡《悠长的岁月》、郑作新《与鸟儿一起飞翔》、苏步青《神奇的符号》等。该丛书的作者都是在各自领域享有崇高威望的知名学者,而且大多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他们以自己的经历为榜样,用平实而睿智的文字,讲述了自己求学、做学问乃至做人的故事,从中可以读出他们坚强奋斗的历程以及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薇拉·凯瑟经常被看作内布拉斯加小说家,因为她以此而闻名。《我的安东妮亚》即是这样一部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了波希米亚人、俄国人、匈牙利人、瑞典人和挪威人,他们都远离了自己的故乡来到一片未被开垦的土地开始新的生活。通过一个主要人物吉姆的叙述,小说讲述一位波希米亚姑娘安东尼亚感人至深的奋斗并终于在大草原中建立起一个家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当代作家弗·马卡宁在小说《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中成功构建了同貌人体系。小说中的主人公彼得罗维奇与其同貌人济科夫、斯莫利科夫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性的差异。他们本着各自的价值标准,在人生道路上做着相应的取舍,有坚持,有放弃。小说凸显了人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这也正是马卡宁式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期话题 逼出来的“奋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两千多年前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口号,不过如今很多人再次读起来多少会有些无奈。比如前几年电视剧《奋斗》热播后就有人感叹:再怎么奋斗也不如有一个好爹,有俩好爹当然更好。  相似文献   

17.
血色浪漫     
《高中生》2010,(31):22-22
《血色浪漫》简介都梁的小说《血色浪漫》讲述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奋斗故事。他们的父母曾是高官,他们曾是满怀激情的红卫兵战士。小说中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一种精神——执著地行走在路上。在青春年华中,他们都是在路上的行者,为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精彩人生,他们  相似文献   

18.
《奋斗》电视连续剧编剧石康近日在博客除了继续骂《金婚》和《士兵突击》外,还向四大名著开炮。石康在博文中写道:“我个人认为,比《奋斗》还要差得多的是《红楼梦》,它写的人更不真实了,它简直就写了一小撮儿富人的奢侈生活,看着他们住那么大、那么好的一块房地产,一个个的让丫环端茶递水,成天不劳而获我就觉得虚假。《三国》干脆表现了三个皇帝无恶不作、争权夺利的生活,差中差,恶心!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它的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孙悟空形象包括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而探索追求的人文精神。从《西游记》的布局立意来看孙悟空身上的儒家精神,从明朝史实及社会面貌来看,呼唤儒家精神的重新振兴乃势之必然,论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人文精神贯穿于孙悟空一生的奋斗之中。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是近年来深受广大电视观众追捧的国产青春励志偶像剧。《奋斗》系列电视剧讲述的是一群在路上的年轻人,这群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奋斗。本文从电视剧《奋斗》系列说起,由电视剧中的人物来观照80后一代人当下的生活现状和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