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孩子》一课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2.
袁芳  周金梅 《教师》2010,(13):51-53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3.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4.
下雪了,下雪了,我在门口堆(duī)了一个小小的雪孩子。我用桂圆核当眼睛,小辣椒当嘴巴,还给雪孩子围(wéi)上了围巾。晚上,当我去拉窗帘时,突然发现雪孩子跳上了阳台。他小声告  相似文献   

5.
低年级是儿童阅读的一个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人生之初就恋上阅读、亲近经典、呼吸书的芬芳,走好阅读的第一步。一、大声朗读走进阅读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认为:"为孩子朗读是孩子小学毕业之前应该保持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诗歌朗读教学有效起来?一、目标有效,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课文朗读要达到的目标,在朗读中,不应该扮演一个"观望者",而应该是一个"合作人"恰当地点拨学生靠近目标,让学生走近文本,理解课文文字的意思,走进文本,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沁园春·雪》是毛泽东长征途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词,我在设  相似文献   

7.
“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在我极富激情的语言的引导下,孩子们将这首《乡下孩子》朗读得抑扬顿挫,颇有感情。“你觉得乡下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见时机成熟,我抛出了问题。“我觉得他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因为他小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我觉得他是一个能干的孩子,因为他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一个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就能吹出一首动听的曲子。”“我觉得他是一个爱帮助人的孩子,因为他挖野菜给小猪吃,让小猪把肚子吃得饱饱的,还捉小鱼给猫咪吃。”看样子,通过大半节课的朗读,孩子们已经对诗歌所描绘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孩子》是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讲述下雪啦,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  相似文献   

9.
《数星星的孩子》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册一共安排了14篇讲读课文 ,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 ,在低年级要通过讲读课文反复不断地指导学生朗读 ,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 ,培养阅读习惯 ,以便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 ,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和识字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义。2 重视朗读的训练 ,强调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手段。课堂上要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  相似文献   

10.
朗读如同赋给作品生命,成功的朗读能使人感受真切,真情流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下面是笔者在一次展示课上听到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的朗读指导片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雷利爸爸的语句,体会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之后,这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3-5自然段:师:(语调低沉、缓慢)是啊,这么一个可亲可敬、才华横溢的父亲,为了捍卫和平,被无情地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他的儿子——雷利,他满怀信心地等着亲爱的爸爸能凯旋归来,可是他等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这突来的打击,让小雷利  相似文献   

11.
晶莹的心     
自以为随着岁月流逝,心已不易被打动,但在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后,我却感慨万千、心潮澎湃!课题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开始,老师饱含深情的开场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老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中,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范读,把学生们带进一个沉重的现实,深入到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的角色之中:读重点段,孩子们带着憎恶的感情去控诉战争的罪恶,怀着坚定的信念去呼吁维护和平……在感情的潮水里,孩子们从自由朗读中情不自禁地读到一起,老师亦不知不觉汇入到集体朗读的海洋中:那声音高亢,那情绪激昂。朗读时…  相似文献   

12.
阅读能让孩子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孩子学会阅读,要善于展开对话,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立足文本,优化朗读效果;要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而融化了,它飞到空中,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小白兔多么想念雪孩子啊!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在我们的孩子中间的生活故事。 前年初冬,北方早早就下起了雪。即使是今天的孩子依然十分喜欢漫天大雪,因为大雪给孩子带来打雪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接手一个新小班的同时,我接手了雪川这个自闭症的孩子。记得带了雪川近一个月,小家伙不会主动喊一声"老师早";带了近两个月,雪川还不会在点名时呼应说声"到"。音乐教学中,我正弹奏着,雪川走上前来,趴在琴键上自由摸弹起来,教学只能停下来。我把雪川送回座位,再次奏响琴声继续教学,雪川又一次走上来摸索琴键,无意间"吧嗒"一声,雪川关掉了电钢琴的电源开关,于是教学再次停止。在与雪川的相处和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遇到很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引导低年级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要巧拨孩子心弦,激发其对文本感情的共鸣,使其情不自禁地爱上朗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引导低年级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要巧拨孩子心弦,激发其对文本感情的共鸣,使其情不自禁地爱上朗读。一、巧拨语感之弦,为有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你为孩子朗读的时间越长,你的孩子就越聪明。美国马克夫妇为孩子每天朗读10本书,使其弱智女儿上了正规的学校,她识字之多令老师感到“不可思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无疑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式、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发现凡是朗读水平高的孩子一般都语感好,对语言的理解领悟能力强,甚至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也较一般学生出色。可是进入高年级段,常听老师抱怨,班上的孩子不爱读书了,每次问谁愿意来读读课文,举手的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20.
赵俊杰  王伟 《教师》2011,(22):63-64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无疑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式、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发现凡是朗读水平高的孩子一般都语感好,对语言的理解领悟能力强,甚至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也较一般学生出色。可是进入高年级段,常听老师抱怨,班上的孩子不爱读书了,每次问谁愿意来读读课文,举手的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