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而爱国情感,更是发自内心的对祖国无限忠诚和热爱的感情。它表现为对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人和事产生肯定、忠诚、热爱、自豪的体验;对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和事产生否定、憎恶、  相似文献   

2.
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角度看,爱国主义教育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情感教育。人们总是要对满足其需要的客观现实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态度体验,这就是所谓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是每个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国家园怀有的态度体验。产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因素很多:共同的种族和血统、共同的语言和宗教、共同的历史和领袖,特别是共同的历史回忆和集体的荣辱感、爱恨情,当然,地理界线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这种情感只不过是一种善意的倾向,离开了理性的光辉,多少罪恶就会假爱国之名而行,“爱国”常常成为独裁者或侵略者最后的遁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认为,“爱祖国”是从热爱乡土、热爱母语和热爱父母开始的,但是,这种自然情感中还保留着特定的历史痕迹,还需要对其进行“社会定向”。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应首先从较为容易的感性体验人  相似文献   

3.
培育青少年理性爱国情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工作者只有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的爱国情感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当代青少年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存在以下几大冲突:即以“重回唐朝”为代表的强烈历史情结与我国当前综合国力之间的冲突、强烈的民族利益至上与全球整体利益淡漠之间的冲突、淡薄的法制意识与理性爱国情感间的冲突等。  相似文献   

4.
说明 江泽民同志指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历史学科在落实江泽民同志指示,对学生加强我国文化史和近现代史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教育,特制订本纲要。 本纲要是对现行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加强和补充,旨在通过中国文化史及近现代史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认识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本质,继承和发扬反帝爱国的光荣传统,树立反“和平演变”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5.
马厚威 《教育艺术》2001,(12):18-19
在中学历史教学三大任务中 ,知识教学是基础,思想教育是灵魂 ,能力培养是核心。我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不渝地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为主线 ,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等个性心理品质为出发点 ,以教育学生强志明理为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一、以祖国的文明史培养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 ,“形象地说是感情和思想结合的产物。它要求不仅用理智 ,而且首先用心灵来理解神圣的祖国。”我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 ,让学生从我们民族的“根”中汲取爱国主义的营养 ,…  相似文献   

6.
地方乡土历史是祖国历史长河的支流,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乡土史的教育教学价值在历史界是公认的,家乡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应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情感的生动教材。乡土历史与祖国历史紧密相连,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云南地方史,能使学生从局部到整体了解历史发展的大势,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弥补中学历史课本的缺陷与不足。同时,把地方历史融入课堂,进行“本土化教学”,不仅可缩短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也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使历史变得“可望而可及”,使学习变得生动亲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乡土资源以其“近、熟、亲”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爱乡爱国的思想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乡土历史资源中蕴涵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翻阅地方史料,可以发现许多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事件和在史海惊涛中沉浮的众多风云人物。把地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融入课堂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乡土历史是本乡本土史,是祖国历史大河的支流。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家乡,才能增进对祖国的爱,故有“爱国主义是以热爱家乡为基础的”观点与认识。把家乡的辉煌过去、灿烂文化展示给学生,不但能增强学生自信心、自豪感、认同感,还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发挥历史学科以史育人的教学功能,核心问题是寓论于史。历史教学中的“论”指的是基本观点。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史”便是史实。史观教育是通过讲清史实,分析历史事件,帮助学生认识历史面貌,掌握历史发展规  相似文献   

9.
因势利导,培养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把教育国民树立爱国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一个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才具有做好其它工作的动力,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热爱,他能干好本职工作吗?就是别的本事再大,业务素质高,那倒反而更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前几年不是有过报道,我国一位驾机水平较高的飞行员,不是驾机叛离祖国了吗?可见,培养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学生实施素质的今天,我认为强化学生爱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首…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寻找一个学生喜欢的较好的情感切入点,以便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高等学校应当尝试研究将本土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入手,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中学阶段是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最佳阶段,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注重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高尚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一、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的要求对人民教师来说是永恒的主题 ,是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的首要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因此 ,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及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具体体现在 :爱国、爱教育事业、爱学生 ,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爱国。爱国就是对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自己的语言以及民族优秀传统的热爱 ,就是热爱祖…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每个民族都具有的对祖国母亲的真挚的感情。正如列宁所言:“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由此看来,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是进行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俗话说:爱由情生。情是爱的基础,爱是情的升华。要使我们的学生真正从心底热爱自己的祖国,必须使学生对祖国怀有深厚的真挚的情感。只有对祖国的一往情深,才能对祖国有无限的爱恋。所以,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上,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爱国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培养乏力、模式陈旧、学生深造难等问题.北京联合大学基于地域特点,以北京精神作为素质教育切入点,彰显“爱国”情感,重塑职业素养教育思想;承载“厚德”品质,树立德才兼备教育理念;凝聚“创新”精神,改善职业素质教育基础;秉承“包容”态度,吸纳发达国家办学模式,探究具有北京精神特色的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董志先 《成才之路》2011,(21):48-48
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情感,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立志为社会作贡献。历史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育是人们运用历史上的人和事所蕴含的道德、经验、思想和智慧等等,教育自身的一种思想活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突出的实践意义。中国具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要求之结合点上,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教育史,汲取其中的有益部分,并加以发展,对推进当代的历史教育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对此,一方面需要从"史"的角度继续研究,一方面也需要从"论"的理念作专题探索,形成纵横交叉的历史教育网络,创造生动活泼的、深入浅出的历史教育局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翁榕萍 《教师》2012,(9):13-14
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是福建省平潭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园以挖掘本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为教育特色,把家乡丰厚的人文资料与开展德育工作相结合,立足于乡情教育。孩子们在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过程中,激发了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及个性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和“绘画的眼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充满血肉情感和人生智慧,所以“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提出了如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学生要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20.
乡土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史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增强学生爱乡、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乡土史教学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课和信息网络中加以实施。同时,领导重视,开足课时,编写理想的乡土历史教材,加强对历史教师乡土史知识的培训是乡土史教学实施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